37歲的菲利普·路德,每天晚上都要穿著清潔工的制服,在里約熱內盧的富人社區清掃馬路。
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另一個身份,那就是里約天主教大學(puc-Rio)的一名在讀大學生。
圖源 路透社
清掃大街的大學生
菲利普來自里約北部的一個小鎮,那裡距離里約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
因為家境貧困,菲利普被迫放棄上大學的機會,從2009年開始獲得了里約市政府提供的一份清潔工作。
2017年,菲利普通過努力獲得了里約天主教大學人文社會學科的全額獎學金。
圖源 路透社
這所學校在巴西享有盛名,培養出好幾位中央銀行行長和電影明星。
能在巴西頂尖大學讀書,對於菲利普來說,似乎離夢想更進了一步,似乎又沒有改變什麼。
為了養活一家人(妻子和7歲的繼女),菲利普白天待在學校內攻讀學位,到了晚上,他就會從蓋在山腰上的大學下來,來到山腳下的富人區當一名清潔工。
圖源 路透社
當菲利普告訴同學現在從事的工作時,很多人都會表現得異常吃驚。
儘管自己能繼續學業,但長久的雙面人生活,不時地提醒他巴西社會貧富差距的存在。
「巴西有很多跟我一樣處境的學生,他們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出來養家糊口,這樣一來,自然喪失了和精英家庭孩子公平競爭的時間和資源。」
在校園裡被認作服務員
而在這所頂尖大學裡,他更是近距離地體會到了巴西目前存在的種族問題。
在精英階層多為白人的巴西,有54%的人擁有非裔血統。
根據2000年的全國人口普查發現,巴西白人上大學的機會,是非裔、混血兒和原住民的五倍之多。
圖源 路透社
「正因為我讀的這所名校黑人實在太少了,才會讓很多人習慣性地把黑人當作服務人員,而不是學生。」
菲利普回憶,自己有好幾次在校園中被誤認的尷尬經歷。
有一次,一位女同學誤把他當成了電梯操作員,還有一位男同學以為他是餐廳服務員,買了咖啡後徑直找他結賬。
「在某種程度上,這真的很傷人,因為會給你一種自己不屬於這裡的感覺。」
疫情加劇教育不公
巴西作為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一直以來貧富差距十分懸殊。
根據巴西地理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月收入最高的1%巴西人口的平均收入,是收入最低的一半巴西人口的34.9倍。
經濟不平等問題,勢必會衍生巴西不同民族、不同社會階層的教育不公平問題。
由於巴西很多學生位於亞馬遜叢林、城市貧民區和與世隔絕的農村,這就導致教育資源向城市精英階層傾斜。
而在疫情爆發期間,巴西教育資源的不平等問題日益凸顯。
遠程教學逼迫學生們待在家,這讓那些沒有電腦、網路設備,以及住在偏遠地區的貧困學生苦不堪言。
圖源 路透社
菲利普住在校園對面海灣城市尼泰羅伊(Niterói)的學生宿舍,因為經常停電,幾個月來他只能在晚上點著蠟燭看書。
圖源 路透社
晚上9點到凌晨5點,是他出門清掃的工作時間,菲利普會趁著工作的便利,提前將手機和電腦充滿電。
「我修讀的課程,都需要大量的材料閱讀,我想要一台比現在更好的電腦,但想一下,有些人甚至電腦都沒有。」
他直指弱勢學生群體被迫接受遠距離教學的挑戰,「不是所有手機的性能都好到可以上網課,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一台手機,或者有足夠的網路流量下載學習資料。」
雖然巴西多年來一直在推行教育改革,但改變的腳步很慢,不同地區教育品質參差不齊,高等教育入學率增幅緩慢。
這對一個國家來說並不是好現象,因為國家的發展需要靠人才去實現,像菲利普這樣掙扎於生存和求學之間的學生,不會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
活在暴力執警的恐懼中
教育不公只是巴西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發生的重大事件,更是進一步激發了巴西長期存在的社會矛盾。
今年5月,巴西警方在一次打擊販毒集團的任務中,突襲了位於里約北部的貧民窟「雅卡雷濟紐」(Jacarezinho favela)。
數小時的槍戰,造成27名非裔男子和一名警察死亡。
這場里約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警方行動,引發了人權組織排山倒海的批評,以及非裔族群的強烈抗議。
圖源 路透社
非裔出身的菲利普,也參與了上街示威活動,抗議警方針對非裔人士的暴力行為。示威活動中,有人舉著寫著「對屠殺黑人說不」「反對對黑人的種族滅絕」的牌子。
圖源 路透社
菲利普透露,他一直生活警察暴力的恐懼中。
每當夜幕降臨,他會刻意避免前往某些街道。
圖源 路透社
「即便我變得很有錢,或是很有名,都改變不了我是個黑人的事實。
在這個城市乃至整個國家,都覺得黑人似乎可以隨意犧牲。」
根據人權觀察組織的統計,過去10年以來,有9千名巴西民眾被警察殺害,其中四分之三是黑人男性。
未來充滿無限可能
儘管面臨種族歧視、警察過度執法的威脅,非裔巴西人文化仍然在巴西蓬勃發展達數世紀之久。
菲利普每周會參加兩次當地「烏班達教」的宗教儀式,他會換上全白的服裝,胸前掛著串珠項鏈,和其他信徒一起載歌載舞,他們相信這樣做能和祖先「對話」。
圖源 路透社
「烏班達教」起源於西非,當時大西洋奴隸貿易中,有近 500萬人從非洲賣到巴西為奴,人數是帶去美國的10倍。
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烏班達教」在里約興起。
為了讓宗教活動不受到歐洲人的騷擾,信眾將他們的非洲傳統和羅馬天主教融合,目前這個融合式宗教在全國的信眾超過50萬人。
巴西的天主教堂經常被「烏班達教」當做集會中心,菲利普的大學之路,就得益於一所教堂的資助。
圖源 路透社
正是2017年他通過教堂參加了一個免費的大學先修課程,才讓他日後有機會前往里約繼續求學。
菲利普也非常珍惜自己的教育機會,他表示自己拿到大學學位後,他的目標之一就是在低收入社區給有潛力的學生教授大學先修課程。
將自己所學回饋給下一代年輕人,幫他們打開通往大學的大門,最重要的是,菲利普希望能讓他們知道,未來充滿無限可能,人生是可以通過教育來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