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烏克蘭大反攻,俄軍問題出在哪?還能翻盤嗎?

烏克蘭從8月份開啟的赫爾松大反攻以及從9月份開啟的哈爾科夫大反攻都獲得很大的勝利。哈爾科夫方向,烏軍一路擊穿俄軍兩道防線,收復了巴拉克利亞,依久姆,庫皮揚斯克,沃爾昌斯克,紅利曼等重要據點,俄軍一直退到第三道防線,也就是斯瓦托沃和克列緬納亞組成的防線,才算穩住陣腳。

未來能不能守得住還需要觀察。赫爾松方向的反攻,雖然開啟的最早,但一直處於僵持階段,直到10月3日,烏克蘭集中力量在赫爾松北部發動了一個鉗形攻勢,擊穿了俄軍防線,迫使俄軍大幅後退。烏軍一波突擊就把戰線向前推進了30公里,隨後繼續向前發展,俄軍退到第二道防線,目前正在僵持中。

烏克蘭這一波進攻動能到現在已經差不多消耗完了。不出意外的話,未來一段時間將會出現僵持期。當然,俄國岳飛斯特列科夫在自媒體上警告,說烏克蘭可能下一步會在扎波羅熱搞事情,這對於當前風聲鶴唳的俄軍來說,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俄軍這一波敗仗那是相當難看,尤其是出現在四州公投入俄的節骨眼上,澤連斯基給了普京一記響亮的耳光。於是網路上對俄羅斯的嘲笑聲一下子多了起來。這本來沒什麼,打的爛,就得被狠狠嘲笑。但這些嘲笑聲中,還包含了很多烏軍不可戰勝,俄羅斯馬上要崩潰,俄軍是人類公敵的論調,這就有蠱惑人心的意思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在俄烏剛開戰的時候,我就曾經說過,國內支持烏克蘭的人,沒幾個真正關心烏克蘭人的死活,之所以有那麼多人為烏克蘭搖旗吶喊,不過是想通過烏克蘭的勝利,來論證西方的不可戰勝,進而論證中國人必須順從西方。所以,對於現在的戰局,我們要搞明白,俄軍問題出在哪?還有沒有可能翻盤?

現在有很多人指出烏克蘭擁有北約的情報支持,俄軍一舉一動無所遁形,海馬斯火箭炮神勇無敵,可以一箭滅俄。星鏈衛星讓烏軍通信暢通無阻,俄羅斯還在用深圳產的對講機等等。可是,北約的情報和星鏈並不是剛給烏克蘭的,為什麼前幾個月依然被俄軍打的節節敗退呢?海馬斯火箭炮是給俄軍造成了很大困擾,但區區十幾門火箭炮就能對戰局造成根本性影響?所以,這些加在烏克蘭身上的北約光環確實增強了烏克蘭的戰鬥力,但要說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明顯是不夠的。

刨除這些光環,那造成當前俄軍被動局面的根本原因,那就只有從雙方軍隊本身來找了。以8月為分水嶺,前後雙方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呢?我認為,只有人數。烏克蘭戰前正規軍迦納粹組織,一共30萬人,經過多輪動員後,總兵力接近100萬。這期間,傷亡人數大約為30萬,所以當前烏克蘭軍隊總數大約是70萬。刨除掉後勤和國民警衛隊這種貨色,一線戰鬥兵力在40萬以上。而俄羅斯方面,只有合同兵能出國作戰,加上盧頓民兵,瓦格納,車臣網紅兵,在烏克蘭作戰的一共約20萬人。

但根據合同兵的運作機制,其每半年要回國輪休。因此,在七月底打完利西昌斯克戰役後,很多俄軍就回國了,這一點有不少俄國社交媒體上的視頻可以作證。目前估計,繼續在烏克蘭作戰的俄軍不過5萬人,加上盧頓民兵,瓦格納和車臣兵,一共十萬。這其中還要分出大部分兵力分兵把守各個據點,機動兵力極少。因此,在8月份過後,俄軍新動員兵力到來之前,形成了一個兵力真空。而烏克蘭恰好在這個時候完成了動員兵力的訓練,兵力對比一下子來到了四比一甚至五比一。於是,烏克蘭戰場就出現了烏軍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形成突破,而俄軍只能一路撤退的奇觀。

既然分析清楚了當前局勢的癥結所在,對未來戰局也就可以做一個預測了。赫爾松地區,這裡依然有2.5萬俄軍正規軍,雖然俄軍已經連續苦戰了大半年,但他們可以得到炮兵和空天軍的支持,戰鬥力還是有保證的,現在經過收縮,其防禦寬度大大減小,防守壓力也相應減輕,因此烏軍想形成哈爾科夫地區的狂飆猛進是不太可能的。這裡估計又要僵持下去。

哈爾科夫附近,克列緬納亞防線是關鍵,但這裡的俄軍正規軍很少,大部分是盧頓民兵,想要維持住,有較大難度。最差的局面,則是全部收縮到利西昌斯克。而等到11月,俄軍的動員兵力開始上場,回國輪休的士兵也要回來。到時候,俄軍兵力將達到30萬以上,將會收復一些失地,是否能回到依久姆,還是個未知數,戰爭可能會長期化下去。但是,當前烏克蘭的動員能力已經到了極限,第六輪動員的範圍已經包括中學生了,這麼耗下去,烏克蘭是耗不過俄羅斯的。因此,我依然相信最終的勝利屬於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