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29日,烏克蘭武裝部隊對赫爾松發動的反攻,其反攻的真實性,反攻方向,反攻規模,反攻結果,各方報道之中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將之羅列如下,可能會得出較為客觀的結果:看赫爾松西部戰線雙方的攻守,是否已經逆轉?
一.各方消息:
1.烏方
8月29日晚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瓦列里·扎盧日內宣稱:烏軍突破了俄軍赫爾松的第一道:奧列斯基—洛佐夫—克里維里赫防線,俄軍109團已從陣地撤退到赫索斯尼,支援他們的俄羅斯傘兵也逃離了戰場,蘇希斯塔沃克被烏軍攻佔。
烏公布的戰況圖
稍後時間,網上傳出烏克蘭軍隊在奧列斯基~克里維里赫550公里的防線上起碼獲得三處突破的消息。
8月30日,據烏克蘭《真理報》,烏軍攻佔了 :阿爾漢赫爾斯克、彼得里夫卡、佐洛塔巴爾卡、蘇哈巴爾卡五個定居點。
烏克蘭武裝部隊參謀部稱,在過去的一天里,450名俄軍士兵陣亡
2.俄方:
8月30,俄方傳出烏克蘭反攻方向的地圖,烏軍沿俄赫爾松防線從南到
俄方的戰況圖
北從5個方向:從最南端的亞歷山大德羅夫卡〈圖上標1〉,中部的洛佐夫地區〈圖上標4〉,最北部的克里維里赫發動了反攻。
其戰果如下:俄軍擊退了1、2、3、5處烏克蘭部隊攻擊,俄方稱約 560 名烏軍陣亡、俄軍摧毀了烏26 輛坦克、23 輛步兵戰車和兩架 Su-25 飛機。
3.前俄國安局上校,「頓涅茨克國和國」前國防部長,為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立下汗馬功勞,前烏東地方武裝代表斯特列爾科夫:
烏軍突破了因古列茨河左岸的俄軍陣地,並奪取若干橋頭堡。
烏軍的此次進攻大約前進了3~5公里,收復了一到兩個........村。
斯特列爾科夫原文
斯特列爾科夫證實俄軍丟失了蘇霍伊斯塔沃克村,他說:烏軍在赫爾松州第聶伯河和因古列茨河之間的地域包圍並擊敗了我軍。
4.美方前「海豹突擊隊」隊員:
標畫過薩基基地被炸以後美方前「海豹突擊隊員」標畫赫爾松雙方戰況圖如下,圖上的大方框稱:烏克蘭部隊在赫爾松西面寬大的正面上保持著協調的進攻,俄羅斯電報頻道報道稱,當地俄軍陷入了混亂狀態。〈據稱烏方已要求媒體不播放前線消息,零碎的消息來自俄媒〉
M14公路(圖上標2)以南烏軍已推進至湯姆尼亞巴爾卡。持續的精確打擊針對赫爾松,卡霍夫卡,新卡霍夫卡俄軍的指揮所和彈藥庫,並炸毀了俄軍在第聶伯河上的一座浮橋。
「前海豹突擊隊隊員」畫的形勢圖
圖上標①處,俄軍推進地最遠,達Tomyna Balka;圖上標④⑤處稱烏軍渡過因古列茨河,建立了橋頭堡。
5.其他還有如CNN,路透社,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資訊協調員約翰·柯比的評價。
二.基於各方消息以下達成可能的判斷:
1.烏克蘭部隊確實對赫爾松俄軍的第一條防線進行了實質性的反攻:550公里的正面上,烏軍的5個攻擊方向各方的報道是統一的。
這是烏軍第一次在赫爾松方向發動的全面反攻。
赫爾松大橋被炸
2.烏克蘭進攻之前,曾對俄方的後勤補給線進行了長時間的打擊,對安東諾夫斯基大橋,第聶伯河水壩橋,俄羅斯架在水面上的浮橋,彈藥庫,指揮中心進行了打擊,以進行物資信息上的阻斷和軍心上的動搖!
3.雙方列出對方傷亡的數量在400~600名之間,沒有對方被俘,被圍的消息傳出。
4.從上3可見,該反攻還沒能打破俄方的整體防禦。美CNN最新畫出的烏軍所得5個村莊,除Tomyna Balka〈下圖標註1〉之外,其餘均在防線前緣。
而烏軍前鋒至該據點,孤軍深入,俄軍易合圍以奪回。
CNN地圖,標註1為Tomyna Balka
5.俄斯特列爾科夫上校和烏方信息相對照:雙方在第聶伯河與因古列茨河之間的攻守態勢在悄然逆轉。
6.但據上4可得,斯特列爾科夫所稱:「烏軍在赫爾松州第聶伯河和因古列茨河之間的地域包圍並擊敗了我軍!」還有待後續觀察
三.第聶伯河以西的對決:
第聶伯河以西有多少俄軍?有稱3萬,有稱5.5萬的,有稱10萬的。介於烏克蘭情報部門稱俄在烏總兵力在16萬,頓巴斯戰區始終是俄軍重中之重:雖後來有馳援,但其兵力應在3~5萬之間。
俄軍的裝甲洪流
第聶伯河以西有多少烏軍?有消息稱30萬,未免太過誇張。但是烏軍的人數應該佔優。但重武器,包括火炮,坦克,步戰車還是奇缺,所收外援最多的M777榴彈炮也才122門。要完成對第聶伯河以西俄軍的包圍作戰,力量相差甚遠。
但俄軍的補給線受海馬斯和M270的困擾,一直艱難。如果後勤不繼,俄軍如蛇島一樣撤離:人員後撤不難,但重武器卻回撤不易。5萬人的重裝備:占入烏作戰俄軍近1/3,已可對全盤戰局發生重大影響!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資訊協調員約翰·柯比在白宮表示,已看到有關烏克蘭已開始對烏克蘭南部的俄羅斯軍隊發動反攻的報道,但不想就烏克蘭的具體軍事行動發表進一步評論。
CNN的報道
但柯比還是沒忍住,他說:「無論最新反攻的規模、規模和範圍如何,烏克蘭人已經對俄羅斯的軍事能力產生了影響!」
「僅僅因為有報道稱烏克蘭人可能會在南部發動更多進攻,俄羅斯人不得不從東部撤出資源!」
在第聶伯河以西對決,對俄羅斯來說:補給線最遠,始終是背水一戰,最是困難!
而那樣的消耗,似乎缺少價值。
阿傑夫耶夫卡:俄軍的大炮主義
關鍵之時,抉擇最為艱難。而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