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金箍棒 OLIGHT WARRIOR武士X Turbo評測 超級遠射桶評測

眾多電筒品牌中OLIGHT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品牌,想當年我斥資2000大元買神桶SR95S-UT至今都是我很喜歡的電桶之一,相當也是OLIGHT家的霸主遠射產品。時隔十年,OLIGHT的遠射產品一直層出不窮,在保證足夠強勁的性能同時盡量縮小體積,所以近年OLIGHT的遠射殺器多為緊湊型電筒。但是不得不說OLIGHT在研發上下的功夫還是挺多的,同尺寸的筒子綜合性能很少有能比肩OLIGHT的,不僅是遠射還有其它很多細節設計。


廢話少說評測開始,OLIGHT標準的藍白相間包裝盒,磁吸盒蓋高大上,充滿儀式感的內蓋和合理的內部擺放,不僅有效保護電筒而且令開箱也是一種享受。包裝內附件不多但是足夠使用,包含電筒套、手繩、充電器及一個戰術握環。






先從附件開始說,OLIGHT的筒子一般都是磁吸充電頭,這幾乎在OLIGHT筒子里已經形成了一種標準,並且通用性很強,新出的幾代筒子幾乎都使用這一充電方案。武士X Turbo標配了一個三代的磁吸充電頭。




這個磁吸充電頭幾經進化,就結構上基本上已經定型了,但是對於大容量的21700電池,老的MCC一代和二代充電頭,輸出電流0.5、1A電流確實太小了。這第三代充電頭,充電功率可以直飈2A,注意是5V2A,到電池上大概是接近3A的電流,這已經很可觀了。實測MCC三代的充電頭把一節放到沒電的21700完全充滿需要5小時。雖然聽起來5個小時也不算短,但是實際跟蹤充電功率可以看到,大約前一個多小時都是飆滿2a的功率,大概在3個小時其實就差不多充滿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補充的過程,要知道這可是5000MAH的電池。




磁吸充電頭使用起來非常方便,盜一個X PRO的動圖可以看到,這個磁吸充電頭可以不分角度,自己跳過來粘到充電尾巴上,十分方便。



手繩其實沒啥可說的,但是標配的手繩品質非常好,以前我不喜歡這種細脖子的手繩就是因為太細覺得容易磨斷,而OLIGHT顯然發現了這種擔憂,給細脖子部分加粗了。



原廠配套的橡膠戰術環是我最喜歡的附件之一,雖然這個戰術環不是那種能套手指上的指環,但是使用起來比指環更為靈活。較為柔軟的材質加上磨砂紋理讓戰術環的觸感和防滑性能更上一層樓。雖然戰術環安裝後不能使用抱夾或手繩算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但是不得不說抱夾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手感。




電筒套作為必備裝備之一感覺沒有武士X PRO的套子那麼精緻,更傾向於夠用就好。非全包的電筒套對尾部的保護稍差。金屬按扣的上蓋看起來也稍LOW。




OLIGHT WARRIOR武士X Turbo的總體設計線條硬朗手感舒適,兩檔快速調光不僅適合戰術使用而且日常使用也很方便。很難相信157mm*26.2mm*頭部58mm,尺寸的一隻小直能有高達25萬CD的照度,而且連電池的重量也不過294克。防護等級高達IPX8,基本上浮淺都不在乎。抗跌落也達到1.5米。加上震動電量提醒,幾乎集所有的高科技於一身了。





先從頭部開始說,頭部採用了巨大的不鏽鋼攻擊頭,我個人是非常喜歡不鏽鋼的,雖然鋁+硬化也很好但是畢竟不如不鏽鋼,不鏽鋼材質無論是硬度還是耐磨都甩鋁合金幾條街。壓環通過pvd工藝鍍成了OLIGHT的招牌藍色,黑色桶身的配上藍色的壓環非常漂亮。從圖中可以看出壓環厚度非常厚,配合不鏽鋼的高硬度其強度可想而知。壓環頭部採用的皇冠攻擊頭造型,在敲擊可以在局部產生更高壓強,對於攻擊或者破窗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夜光的密封圈算是OLIGHT筒子的一個標誌了,星星點點的夜光材料嵌在密封圈內部非常漂亮。在夜間起到一定的指示作用,更方便找到電筒。


LED採用OSRAM KW CSLPM1.TG 6P是一顆比較小眾的LED,最大功率20w,驅動電壓3.5v最大電流5a,典型光通量1764流明,LED尺寸3030。此LED雖然光效並不出眾,但是無透鏡結構更適合遠射,小核心配合武士X Turbo的大燈杯出來的效果非常震撼。




頭部的側面也做了類似攻擊頭的造型,不僅威猛好看,而且還可以起到防滾動的作用。




頭部靠近LED的地方做了兩道小散熱片,雖然不能完全壓制20瓦LED的熱量,但是多少也管點用。



桶身的防滑紋是我非常喜歡的部分,從武士X PRO上就用過的橫向鋸齒紋,防滑能力甩滾花幾條街,就防滑能力來說甚至強於SR95S-UT那種大巧克力紋。但是就武士X TURBO的這種桶身外形來說,主要防滑還是依賴戰術環,當然如果拆掉戰術環就依賴桶身防滑紋了。




武士X TURBO抱夾採用了不鏽鋼材質,並且鍍成了黑色和筒身搭配相得益彰。抱夾有一定硬度,正常使用的時候基本不會脫落。抱夾上有繩孔,後面的戰術環也有繩孔的設計,安裝手繩非常靈活。





這裡著重說一下抱夾固定的結構,這種結構算是OLIGHT的特色結構。早期OLIGHT產品中抱夾就是採用普通的抱夾,但是在激烈動作的時候可能會旋轉甚至脫落的情況,而武士X Turbo的抱夾是壓在戰術環下面的,尾蓋會壓緊戰術環,而戰術環會壓緊抱夾,所以抱夾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會轉動更不會鬆動。而且筒身在戰術環的位置設置了一道O環,這道O環不是用於密封而是防止戰術環鬆動或者發出響聲,細節設計非常到位。




自帶的戰術環是鋁製的,抓手感覺非常不錯,但是其觸感和防滑不如包裝附帶的這個橡膠壓環。實際使用中,隨桶的金屬戰術環更適合日常使用或者說是裸手使用,而橡膠戰術環更時候戴手套使用,戴手套需要更好的防滑性能和相對更細的直徑。




橡膠壓環配合拆掉抱夾的桶身,手感真的有了,尤其是戴手套的時候,別管什麼手型多厚的手套,其防滑性能和抓手感不減。配合桶身橫向的鋸齒紋,即使在大力揮動的時候依舊有很強的掌控感,基本上多大力度也不會脫手。






OLIGHT的尾蓋部分算是武士X TURBO的另一個精華部分,按鍵周圍的壓環上也有類似攻擊頭的存在,一方面可以讓武士X TURBO暴力到底前後都能幹。另一方面這個攻擊頭可以作為類似支架的作用,讓武士X TURBO在不影響按鍵手感的同時實現了倒立功能。大家都知道尾按電筒如果想倒立,那功能按鍵必須低於尾部平面,而內凹的按鍵又會影響手感,尤其戴手套按起來多少有點費勁,而武士X TURBO的這個設計既實現了倒立功能還不影響手感,算是一舉兩得的設計。


按鍵採用了兩段式按鍵,半按、全按(按到底)代表不同的功能。

檔位配置也屬於簡單粗暴的檔位設置,沒那麼多花哨的檔位,半按打開/關閉低亮檔位(150流明),全按打開/關閉高亮檔位(1100流明)。長按1秒以上再鬆手可以點亮後立刻關閉電筒,類似戰術點亮。另外有意思的是這個尾按還支持鼠尾線控,當然這個玩意是選配件,配合槍架可以作為槍燈用。

武士系列的兩款電筒(左武士X PRO 右武士X Turbo)在OLIGHT新款電筒屬於非常經典的電筒,X PRO更傾向於中遠距離做大面積照明,2250流明的光通量泛光夠用,遠射較同尺寸的筒子也要強很多,可以當做半個遠射桶來用。而X Turbo屬於純遠射,中心光強高達25萬CD,即使是低亮150流明檔位也有高達32400CD的光強,可見其強悍。


兩款電筒都用類似的尾按結構,雖然X PRO的尾按感覺相對更粗一點,但是兩者螺紋是通用的,不知道OLIGHT有什麼預謀,是不是又要做成一個標準推出幾種特殊功能的尾蓋來賣,想想還是挺期待的。




武士X Turbo出廠內置了一顆型號為ORB-217C50的21700鋰電池,容量達到了5000MAH。大家也許想像不到21700比18650直徑僅僅增加了3MM卻增加了近一倍的容量。我對電池做了一下容量測試,在3A電流下恆流放電,實測容量達到了4933MAH,符合5000MAH的容量沒虛標。而且這顆21700還自帶保護板,放電過程中電壓低於2.4V直接就徹底切斷供電,當然這電壓是有線損在內的,估計保護板上的截至電壓應該在2.6V左右。





尾蓋的螺紋採用階梯螺紋,手感不錯。尾蓋和桶身導電採用端面導電,接觸面積大電阻極低。




電路採用反裝電路,驅動部分應該在觸點的背面,觸點的部分都採用銅鍍金材質,接觸電阻很低。尾蓋內採用銅柱接觸電池,接觸電阻也很低。




說了這麼多一直沒提電量提示的事,電量指示是OLIGHT武士X Turbo的精華之一,採用靜音震動的方式來提醒電量比弄個燈閃來閃去要高大上的多。根據震動的次數來提示剩餘電量,電量越低振動次數越高,當電量最低的時候大概10秒就會振動一次。振動的力度比手機要小,但是也能清晰的感覺到。



既然評測就得對比,拿來對比的幾個筒子有經典的老桶也有市面上比較火的筒子,從左至右依次為:

OLIGHT SR95S-UT,10年前的遠射霸主桶,標稱光通量1250流明,LED採用流明納斯SBT70,最大光強也是25萬CD,但是這個筒子被改造過,從出廠的近30w的功率改到了42瓦,增加了1/3的電流,所以實際光通量應該超過1500流明,看後面對比就知道了。

MATEMINCO MT35mini,標稱光通量2400流明LED採用流明納斯sst40,最大光強19萬CD,支持無極調光很有意思。

OLIGHT WARRIOR X Turbo,標稱光通量1100流明,LED採用OSRAM KW CSLPM1.TG 6P,最大光強25萬CD。

OLIGHT WARRIOR X PRO,標稱光通量2250流明,LED採用XHP35HD,最大光強9萬CD。

NITECORE P30,標稱光通了1000流明,LED採用cree xpl-hi v3,最大光強95500CD。

OLIGHT S30RII,標稱光通量1000流明,LED採用xml2,光強不詳,遠射180米。




挑的幾款電筒除了S30RII都屬於偏向於遠射的產品,S30RII在我評測裡面一直屬於參照桶,因為S30RII可以代表絕大多數小直的平均性能。

下面測試開始,一共三組,由於都是遠射桶所以挑的場景都偏向於遠距離。由於天氣不是特別好,濕度比較大,所以光斑不是特別清楚,先大概看看。




















夜射部分做個總結:

通過對比可以輕易的看出改造的SR95S-UT最亮,畢竟40w的功率加上巨大的燈杯,縱然光效低也,但是也不是吃軟飯的。

WARRIOR X PRO的中白光色舒服的不要不要的,光通量巨大而且燈杯很深,泛光範圍雖然不大但是中心光斑既大又亮,中遠距離使用非常舒服。

冷白WARRIOR X Turbo體積小亮度高,性能僅次於SR95S-UT,其實如果SR95S-UT不改造性能應該和X Turbo差不多,畢竟光強都是25萬CD。

MT35mini雖然也很強,但是光線不如X Turbo集中,所以遠距離根本干不過X Turbo。

P30相比一般的小桶算是很超然的存在,但是無奈對手強悍,遠射方面雖然能大幅度領先S30RII,但是其它幾個筒子的都大幅度干它。

S30RII泛光相對更大點,主光斑也太大,相對之適合日常使用。

日常使用武士X Turbo就像其名字一樣好像裝了渦輪增壓一樣,一柱擎天指哪打哪。幾乎平直的光柱在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開桶都能吸引人的目光。雖然標稱亮度只有1100流明,但是實際使用的感受甚至遠超標稱2000流明的筒子,估計OLIGHT是以實際輸出光通量來標的,就像汽車發動機功率和車輪上的功率一樣,一個是led輸出能力,一個是通過燈杯及鏡片損耗後的實際光通量。








上一組動圖來展示一下內心的震撼。







下一個是拆解環節,一般到手的筒子能拆一下我都是要拆一下的。

首先說這個壓環的密封結構,簡直是太~~~優秀了,OLIGHT的這個側切面為凹形的O環雖然是OLIGHT一直採用的特有設計,但是這次在頭部的不鏽鋼壓環內部做了一個切槽,徹底把鏡片和O環直接卡進去,形成完美的密封結構,不僅可以對鏡片起到一定的抗衝擊作用,而且能達到近乎完美的密封效果。



燈杯就更不用說了,OLIGHT的鍍膜技術一直都是杠杠的,我用了10年的SR95S-UT都沒起霧可見燈杯質量多好。武士X Turbo的燈杯採用整體鋁合金CNC切削而成,穩定耐高溫。比較有意思的是燈杯頂背部做了幾個切槽,和桶身卡在一起,在擰緊壓環的時候燈杯不會轉動,所以在裝配的時候不會影響LED居中。



LED基板這種看似小件其實關係重大的零件往往被廠家忽略,但是一個好的基板對LED壽命可以說是有決定性的作用。武士X Turbo採用紫銅熱電分離基板,LED的散熱端是直接焊接在基板上的,導熱極好,配合大尺寸的紫銅基板其效果更不用說了。


既然拆了也得測一下功率。實測低檔的時候,功率約為1.1瓦。高檔的時候功率接近18w,功率很巨大,配合17wh的電池,即使全程極亮使用,總使用時間也可以達到1小時,當然算上溫控降檔時間會更長。




尾蓋是OLIGHT新桶的一個革命設計,OLIGHT的電筒歷經了幾代的變革終於擺脫了倒置電池的設計,通過單層桶壁實現了尾部充電和兩段直接調光功能,把原先需要3個迴路的結構精簡成一個迴路。這個看似簡單的尾蓋,通過拆解發現內部結構還是很複雜的。首先是尾部按鍵,採用o形環密和尾蓋密封,並且內部有個巨大的釹磁鐵,拆解過程幾乎見什麼吸什麼,吸力很大。




中間這個板子上有些零件,但是都壓在那個蓋子下面,中間有一個微動開關。板子的後面和銅柱接觸的採用了一個很粗的鍍金彈簧,接觸電阻很低。




最後寫個總結:

武士X Turbo總體設計完美做工精湛,高達25萬CD的光強加上僅有294克的重量在總體性能上基滅了一個時代的所有遠射桶,筆直的光柱無論是需求還是亮騷都能滿足你。兩檔快速調光的尾部開關操作方便觸感舒服,檔位分配也很合理。震動電量提示既新穎又實用。磁吸的尾充電頭充電時候簡直就是一種享受,湊近就能自動充電愜意的不要不要的。巨大的不鏽鋼壓環是我非常喜歡的部分,不僅提供強勁的抗衝擊性能而且美觀漂亮。橫紋桶身配合橡膠戰術環手感一流簡直欲罷不能。

缺點方面其實OLIGHT的產品已經很完美了,如果非要找一個缺點,專用電池算是一個吧,專用原廠電池價格不菲,不過聽說這種正極雙電極的電池tb已經有店家可以訂製。另外電桶套也稍顯LOW一些,咋就不能學學武士X Pro那種套子呢,同是一門兄弟待遇差別咋就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