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紛紛下調半導體行業盈利預期 唯獨台積電(TSM.US)倖免

智通財經APP獲悉,在國際形勢持續緊張,同時電子產品需求驟降的背景下,分析師正以2008年以來最快的速度下調半導體行業的盈利預期,然而,唯獨台積電(TSM.US)的業績沒有被看衰。

這種矛盾意味著,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製造商,台積電周四公布一份符合預期的業績的壓力越來越大。儘管台積電的市值自1月份的高點以來已經蒸發了3190億美元,但分析師仍在上調該公司今年的銷售額和利潤預期。然而,如果這種樂觀情緒被證明是錯誤的,市場預期和該股股價可能會大幅下降。

分析師和投資者表示,上周美國宣布新的晶元管制措施,可能會導致台積電失去客戶,或暫停在中國的部分生產,從而增加高庫存水平和潛在全球衰退的現有風險。但這些因素可能沒有完全反映在業績預期中。

晨星公司分析師Phelix Lee表示:「我們不排除台積電被迫暫停其與中國客戶的部分業務的可能性。從長期來看,這是一隻被低估的股票,但我很謹慎,因為短期阻力太多了。」

Lee表示,中國大陸約佔台積電營收的12%。相比之下,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SK海力士約30%的營收來自中國,而三星電子的佔比則約為13%。

花旗表示,對中國出口禁令的潛在影響將是投資者關注的關鍵問題之一。

包括Laura Chen在內的花旗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台積電大多數先進的工藝節點面向蘋果(AAPL.US)、高通(QCOM.US)、AMD(AMD.US)和英偉達(NVDA.US)等美國客戶。然而,隨著更多業務受限,其客戶在中國的業務也可能受到長期負面影響。」

自2月份以來,分析師將台積電的平均目標價下調了20%以上,原因是投資者在衰退風險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重新評估了全球對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和汽車的需求。

不過,分析師並未下調盈利預期,部分原因是該公司在先進晶元方面的市場份額不斷增加,價格也不斷上漲。但隨著全球晶元供應日益過剩,可能很快就會迫使分析師們採取行動。

Shin Kong Investment Trust Co. 董事長Quincy Liu表示:「隨著美國最新禁令的出台,庫存調整時間可能要比此前預期的更長。庫存調整或許會拖很久,從而使得需求復甦延緩。」

據了解,台積電股價在今年已暴跌35%,其中周二8%的跌幅更是創下紀錄,成為今年亞洲市值規模蒸發最大的輸家。

根據彭博社彙編的數據顯示,該公司股票的預期市盈率約為10.6倍,為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該公司目前的股價也低於費城半導體指數的大多數成份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