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內擔憂台積電變「美國公司」,前「立委」郭正亮:美國在布一個局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陳正非】美國為鞏固科技霸權,除祭出「晶元法案」,還拉攏中國台灣、韓國、日本組成「晶元四方聯盟」(CHIP4),台灣台積電的動向因此備受關注。有輿論擔憂,美國是否未來會通過持股等手段,讓台積電從法律的意義上變成一個「美國公司」。

「一切難逃被毀」

據台灣《中國時報》11日報道,美國CBS電視台《60分鐘》10日播出了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專訪。張忠謀稱,「如果發生戰爭,台積電會被摧毀,所有一切都難逃被毀」。不過,美媒引用島內的民意調查稱,大多數台灣人認為,在短期內不太可能發生戰爭,而台灣人如此淡定的原因,正是在於台灣強大的製造業。「台灣是個科技巨頭,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台灣是全球最薄微晶元的唯一來源,且幾乎全由台積電生產」。對此,張忠謀解釋說,台灣人認為這些晶元可以保護他們免受攻擊。

《中國時報》11日提到,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針對供應鏈問題稱,台灣是全球半導體布局的關鍵之鑰,當局將持續維繫台灣在半導體尖端製造上的優勢和能量,讓台積電的全球地位更加重要。然而台灣政治大學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為,台積電頂多撐個三五年,之後其他地區也會量產晶元,台積電的重要性將大為減弱,當局應該想的是如何扶植下一個關鍵產業,讓台灣在產業鏈上繼續保有重要地位,撐住經濟。

讓員工轉移陣地到美國

最近,美國對台積電可謂「想法多多」。彭博社上周一篇報道稱,關於台灣問題,很多美國官員特別牽掛的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台灣半導體業將面臨何種命運」。美方正加緊研擬應變計劃,焦點就是以台積電為首的半導體晶元業。有消息人士透露,在情況危急時,美國將「誘使」台積電員工搭上最後幾班飛機,轉移陣地到美國,甚至考慮把台灣的晶元工程師撤往美國。但即使撤離可行,將台積電長期建立的基礎設施複製到其他地方也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並耗資數百億美元。

不過,台灣中時電子報引用多名現任及卸任美國官員的話稱,上述只是假定計劃,有很多細節仍未解決。去年11月,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兩名學者發表文章,就曾建議採取「焦土策略」,以台積電為「人質」應對大陸。針對彭博社的報道,台「經濟部」8日發表新聞稿回應稱,台積電製程精密繁複,須數百道工序,光是供貨商就近400家,想要將台積電或其他半導體公司長期建立的基礎設施複製到其他地方,即使耗費巨資也幾乎不可能。聲明還說,鄰近的日韓也是重要半導體供應鏈,一旦台灣不穩定,勢必危及亞太區域安全,「台灣不會是唯一受影響的地方」。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嚴震生稱,美國早在二戰時就有將德國科學家移居美國的先例,因此就算真有計劃網羅台積電工程師也毫不意外,這凸顯美國對台灣不信任,把台灣當棋子。他直言,台灣不應盲目全盤追隨美國「抗中」策略。島內重量級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質疑,「難道這是知道內幕的美資這一年來一直在賤賣台積電公司的原因?」他批評稱,美國憑什麼可以私自決定摧毀台積電設施,這「等同摧毀台灣整個半導體及科技產業的命脈」。

台灣《聯合報》11日發表社論稱,在台海風險中,美國在意的不是什麼「民主共同價值」或「台灣人民意願」,他們關心的是美國的經濟,以及跨國企業對台灣高階晶元的依賴。美國一再要求台積電赴美設廠,主要就是要強化美國對晶元供應的掌握。也就是說,雖然蔡英文當局一再強調台積電是台灣的「硅盾」,但美國打的算盤是要把硅盾搬到美國才更保險,「至於台灣人民的生活與福祉,對美國並沒有那麼重要」。

台積電到底是「誰家」的

另據台「風傳媒」11日報道,民進黨前「立委」郭正亮還有另一重擔心。他稱,台積電真正的資產是人才,因為他們累積了很多製程經驗,美國要用飛機接走台積電的人才,「很耐人尋味」,這意味著「可能會讓台積電逐漸變成美國的公司」,也有一個法律上介入的理由。他認為,美國可能會想方設法讓台積電在法律上變成美國的公司,等於台積電成為一個外資企業,只是將大量的設備放在台灣。「美國在布一個局,這個局會造成金融市場上有地緣政治、停電風險,這種不利因素會不斷被拋出,直到大部分股東都認為將台積電設在美國比較安全,而美國正在慢慢塑造這個輿論。」

那麼,「台積電到底是誰的台積電」呢?台灣《工商時報》早在2020年一篇文章曾介紹稱,在台積電2019年年報中公布的主要股東名單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美國花旗託管台積電存托憑證專戶,持股比例為20.54%。其次是台灣「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持股6.38%。之所以很多人說「台積電是美國控股公司」,「大股東是美國人」,就是基於這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花旗銀行只是台積電在美股發行股票的存券銀行,暫且不能說它是台積電的「大股東」。

在台積電的股權結構里,台當局持股6.38%,金融機構持股2.8%,其他法人持股4.55%,境外機構及境外人士持股78.48%,個人持股7.79%。但這裡的「境外」,雖然包括歐美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投資機構、共同基金和個人,但其實也包括了中國香港、新加坡政府、挪威中央銀行,甚至中國大陸等全世界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的持股總和。雖然來自美國的機構和個人持股數量比較多,但非常分散,大多只是財務投資,並不會對台積電的生產經營帶來影響。文章稱,台積電事實上的第一大股東,應該是「行政院國發基金」,台積電高層和員工也持有不少股份,再加上還預留了7.56%的股份用於員工激勵,因此台積電目前還算是台灣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