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下調明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2.7% 今年全球通脹率料達8.8%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舒曉婷 北京報道

當地時間10月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全球經濟活動正在經歷一場廣泛的、比預期更嚴重的放緩,通貨膨脹率達到幾十年來的最高水平。「生活成本危機、大多數地區財政狀況收緊、俄烏衝突以及持續的新冠疫情都嚴重影響了經濟前景。」

(《世界經濟前景報告》發布會現場 向秀芳/攝)

根據《報告》,全球經濟增長預計從2021年的6.0%放緩至2022年的3.2%、2023年的2.7%。美國、歐盟和中國經濟將繼續放緩。具體來看,在貨幣和金融環境收緊影響下,美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計放緩至1%,同時IMF將中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測下調至4.4%,歐元區2023年經濟受能源緊缺衝擊則預計增長0.5%。

「儘管經濟放緩,但事實證明,通脹壓力比預期的更廣泛、更持久。」《報告》指出,全球通脹率預計從2021年的4.7%上升到2022年的8.8%,2023年和2024年則預計分別降至6.5%和4.1%。

當前,各國央行把注意力集中在恢復物價穩定上,緊縮的步伐也急劇加快。 《報告》稱,貨幣政策應堅持以恢復價格穩定為目標,財政政策應旨在減輕生活成本壓力,同時保持與貨幣政策相一致的足夠緊縮的立場。首先,財政政策不應與貨幣當局降低通脹的努力背道而馳。其次,財政政策可以通過投資於生產能力,如人力資本、數字化、綠色能源和供應鏈多樣化,幫助經濟體適應更不穩定的環境,增加未來應對危機的彈性。

除了需要應對生活成本危機,許多新興市場還面臨美元走強帶來的挑戰。《報告》認為,對於大多數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來說,適當的應對措施是調整貨幣政策,以保持價格穩定,同時通過匯率調整和動用外匯儲備防止金融狀況惡化。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