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坪女高戰績曝光?請讓張桂梅走下「神壇」

最近,全國多地高考成績出爐,幾家歡喜幾家憂。


而有一所特殊的高中,也再次受到了大家的關注。


它就是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


近日,網上出現了一張華坪女高的高考成績戰報圖。


159人高考,全部金榜題名。

600分以上的有17人,一本上線70人,本科率94.3%。

眾多網友紛紛留言祝賀:「如此驕人的成績,委實厲害!」

就在網友為張桂梅鼓掌、高歌時,有人發現了不對勁。

「明明今年華坪女高參加高考的人數是140多,怎麼憑空多出10多個人?」

接著,就有媒體出來闢謠。


「近日,不少自媒體開始炒作華坪女高的高考成績,且版本各異。但今年高考期間,麗江本地媒體報道的華坪女高高考人數實為141人。與網傳版本均有出入。」

按照以前網友的性子,發現自己被騙後肯定大發雷霆,說張桂梅終於跌下神壇了吧?


但這次,他們卻顯得格外平靜。


無他,只因大家相信張桂梅。


華坪女高,這所建在貧困縣城邊的學校,沒有充足的經費,沒有強大的師資力量,但它卻創造了一個高考神話。


作為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在14年間,它將近2000名女孩送出了大山。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貧困生。


她們連肉都吃不起,用不起衛生巾。


如果不是華坪女高,她們或許會在十八九歲就嫁人,早早生子,然後在大山中掙扎一生。



而這其中最大的功勞,當屬學校的創辦人張桂梅


她無兒無女,卻心繫上千名孩子,用生命教書育人,讓大山裡的女孩有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正如《感動中國》寫給她的頒獎詞:


自然擊你以風雪,你報之以歌唱。


命運置你於危崖,你饋人間以芬芳。


不懼碾作塵,無意苦爭春。


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達倔強。


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2011年,華坪女高第一批96名學生迎來高考。


這96名考生,入學並沒有門檻。


只要是想上學的貧困女孩,不管學習基礎有多差,張桂梅都收,而且不收一分錢。


反倒是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來讀書。


最後,還是張桂梅一家一家上門求家長,才把孩子們領到了學校。



她們的底子其實特別差。


差到什麼程度呢?


比如一個女生在全市統考中,數學僅僅考了6分。


但華坪女高第一次高考的成績,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本科上線69人,一本上線率4.26%,綜合上線率100%。


此後,華坪女高的成績一年比一年好。


到了2020年,學校159名考生,全部考上了二本,一本上線率也高達40%多,綜合成績位居麗江全市第一。



但張桂梅為此付出的代價,卻讓人心痛。


2021年,張桂梅獲得了共和國頒發的首批「七一勳章」。


在頒授儀式中,張桂梅全程都需要人攙扶著。


她的雙手貼滿了膏藥,一直在不自主地抖動著。



直到這時很多人才得知,張桂梅已經患了20多種疾病。


類風濕性關節炎、嚴重骨質疏鬆神經鞘瘤小腦萎縮……


每天光是要吃的葯,就有十幾種。


早上10種,中午5種。


但其實,她才64歲,正是應該大跳廣場舞的年紀。


白岩松聽完後,忍不住感嘆:「您這是在拚命啊!」


張桂梅微微一笑:


「拼就拼一點吧,華坪現在是我的家,這裡給了我當媽的感覺。」



是的,她把所有的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


學校的學生們,也都親切地稱她為「張媽媽」。


每天的凌晨5點,張桂梅就已經起床,在教學樓門前等候前來早讀的學生。


深夜12點,學生們都已入睡後,她才拖著疲憊的身軀,躺到宿舍的單人床上。


在中午,她還會提前到食堂將飯菜打好,讓同學們吃上溫度剛好的飯菜,不浪費一分一秒。


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積蓄,總共100多萬,全部捐給了學校。


而她自己,無房無車,無兒無女。


為了省錢,她就連貼膏藥,都只是白天貼,晚上不貼。



今年高考首日,她一如既往,護送高三的學生參加高考。


清晨5點,她就拿著手電筒,到寢室將考生們一一叫醒。


逐一清點人數,反覆提醒她們帶好考試用品,陪伴她們進行高考前最後一次晨讀。


操場上,她和考生合唱《萬疆》,為她們加油打氣。


而不同的是,今年的張桂梅,身體狀態更糟糕了。


身形越發佝僂,需要有人攙扶著才能走路……




可就是這樣一位無私奉獻的教育者,還是有很多人不理解。


去年5月,張桂梅陷入了輿論漩渦。


原因是她曾經教導過的女學生,帶著老公和孩子來母校捐款,卻被張老師言辭激烈地喝令「滾出」。


女學生激憤地問老師,是不是看不起自己當全職太太。


一時之間,無數人說她「不近人情」。


還有的人,罵她這樣的做法是剝奪了學生們選擇的權利。


但其實,她想表達的是:


「就算是大山裡的女孩,也不要一輩子被禁錮在這裡,十幾歲就成為在家帶娃的全職家庭主婦。」



這樣的抨擊,已經算是輕微的。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對她滿懷惡意。


因為華坪女高只招收女生,他們便挑刺:


「國家出的錢,你卻只招女學生,這不是歧視男學生嗎。」



可他們不知道的是,建校之初的經費,全都是她去政府、去企業「討」來的。


甚至,她走上麗江街頭,看到一個人就湊上去,可憐兮兮地乞求:


「我想創辦一所學校,你能不能支持一下,一塊兩塊也行。」


就為了這所學校,她被人罵是騙子,被人放狗咬,被人吐口水……



而為什麼只招收女學生?


是因為當地山區重男輕女現象很嚴重,很多家庭更願意把錢和偏愛放在男孩身上。


輟學嚴重,被忽視得更多的,是女生。


而張桂梅,想把更多的機會,留給這群已經被家裡放棄的女孩。



還有更惡毒的人,直接辱罵起了張桂梅。


在某平台上,某個自稱清華大學畢業的網紅,這樣評價張校長:


「張桂梅就是個沒生過小孩,不知道養育子女的偉大和辛苦,自己斷子絕孫,又拚命洗腦女學生的xxx。」



這個人更是大放厥詞:


「下崽,比讀書重要一萬倍。」



這樣的話語,不僅是辱罵了張桂梅,更是侮辱了全體女性。


誰說女性的價值,只在於生育?


誰說大山裡的女孩,就該牢牢鎖在大山?


誰說這些貧困女孩,就不該接受教育,命該接受「早早嫁人生子」的人生?


她們同樣擁有選擇自己人生的權利,同樣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而張桂梅,正是那個帶動她們覺醒的人。


她希望所有被命運困住的女孩,都能見到廣闊的世界,最終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她讓那些缺乏自信和底氣,不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女孩,看到了方向。


為此,她耗盡了青春,甚至耗盡了一生。




在建校之初,張桂梅就擬定了學校的校訓: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


「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正是這樣的誓言,激勵著許多家境貧寒的山區女孩。


不認命、不服輸,努力走出大山,去看更廣闊的世界。



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張桂梅又展現了嚴厲的一面。


在孩子們眼中,她既是慈愛的母親,也是嚴格的校長。


華坪女高的學生吃飯只有10分鐘,對此張桂梅進行過精確的計算:


從樓下到食堂,50秒;


打飯,1分鐘多一點;


跑得最快的那個,有8分鐘時間吃飯,夠了;


跑得最慢的那個,最後一個打飯,她有5分鐘吃飯時間,也夠。



對於走出去的學生們,她還定了個不成文的規矩:


畢業以後不準回來。


她只是希望,從這裡出去的孩子,不要有思想包袱。


她只是希望,她們能有自己的人生,想幹什麼就去幹什麼。



而她的這一切奉獻,絕不僅僅影響了一所學校。


華坪縣婦聯主席劉安平曾在採訪中說:


「以前我們縣農村女孩早婚早育的很多,現在很少了,農村家長送孩子讀高中的意識普遍增強。


「我們開家長培訓會,有5800多名家長通過網路直播參加培訓,多數是農村家長。」



紮根滇西貧困地區40多年,創辦女子華坪女高14年。


張桂梅用她的赤誠,點燃了麗江廣大山區農村。


她傾盡所有,讓2000多名大山女孩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大學。


她更讓全國很多女孩看到,原來努力真的能圓夢,原來人生真的有無限可能。


她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很多迷茫的人。


張桂梅不是「神」,她不過是一個認真到有些執拗,踏實到讓人心疼的普通人。


如今,2022年高考已經落下帷幕,張桂梅校長終於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了。


今年赴考的141名女孩,就是再次點燃的141份新火苗。


山川湖海間代際傳遞的火光,會源源不斷繼續燃燒。


點亮「」,祝她們前程似錦,祝張桂梅校長身體無恙。


也祝願所有身處視野盲區的姑娘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

作者:時光君--雙木,90後,慢時光專欄作者,喜歡烹飪,熱愛旅行。用理性認真思考,用態度安靜生活。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本文來源公眾號:慢時光。圖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