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一張停在辦證大廳的審批單
這周一,新聞910報道了南寧市一家餐館在沒有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就開門營業。調查過程中記者發現,店主沒辦下食品經營許可證的背後另有隱情。
這家餐館位於南寧市的新竹路上。對於普通的顧客來說,這只是一家新開張的火鍋店。但細心點的顧客會發現,這家店裡並沒有按要求懸掛食品經營許可證。
記者向火鍋店所在轄區的新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核實以後得知,這家火鍋店還沒有食品經營許可證。不過工作人員也說,店家曾經多次主動來溝通,請求他們去店裡進行核查。
新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這家店打了好多次電話來讓我們去現場核查,但我們這邊一直沒有他的記錄。」
工作人員解釋說,按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申辦流程。店家在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後,應該把申請文件和相關材料,遞交給轄區的政務辦證大廳。辦證大廳的工作人員把資料錄入系統,並且通知轄區的食葯監管所到現場核查,確定這家店具備開業資質和環境後,才能向店家發放食品經營許可證。
但是,在食葯監管部門的內部管理系統上,卻查詢不到這家店的相關資料。
新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工作人員:「他說他已經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了,但是我們在系統上沒有查到,所以我們沒辦法去他那裡現場核查。」
是店家沒有交材料?還是材料沒有及時錄入?
記者又找到了負責接收材料的南寧市青秀區政務中心辦證大廳。辦證大廳工作人員,首先確認了這家店確實來辦理過食品經營許可證申請業務。又經過一番周折,工作人員終於發現了問題所在。
青秀區政務中心辦證大廳人員:新竹所……應該是新竹所去核查的是吧?他打錯了,我要領導那邊改一下才得。
記者:轉到哪個所去了?
青秀區政務中心辦證大廳人員:他們轉到大廳人員這邊來了。
這 這 這 ...
14號下午,當記者再次到餐館了解情況時。負責人梁先生告訴記者,食葯監管部門終於派人到他的店裡現場檢查了。"現場檢查看我們哪些地方需要改進,他們下一個通知給我們,限一個時間,讓我們整改好。搞好再給他們審批就可以了。"
14號距離梁先生提出申請已經過了大半個月,而按照規定他們應該在5個工作日內完成現場檢查。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在獲得許可證之前,商家只能進行開業前的籌備工作。對於火鍋店老闆提前開業的行為,食葯監工作人員也沒有做出處罰。
餐館「無證」依舊開門營業,這樣操作是否可行?
南寧市新竹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所人員進行了否認:「它已經營業,算是一種違法行為,但我們稽查大隊現在人手很少,就兩三個人,沒辦法取締它。」
根據青秀區食葯稽查大隊的說法,這起案件已經被工作人員受理,但要按時間順序排隊辦。在最新公布的南寧市青秀區食藥局執法人員信息名單上顯示,青秀區食葯稽查大隊有執法證的工作人員,一共14名,而轄區去年辦理餐飲業行政審批的單位有5千家以上。也就是說每個工作人員全年無休,每天跑一家店,還是走不完。
對於人手不夠的問題,南寧市西鄉塘區食藥局行政審批辦負責人李峰表示,除了依靠基層食葯監管部門跑現場,工商等相關部門也會把在檢查中發現問題,通過郵件告訴他們。但是這種單位與單位的「共享」並不常有。
即便是在單位內部,共用一個辦公系統的情況下,很多信息也不是那麼流通。雖然暫時還沒有受到處罰,但審批單被拖了大半個月的梁先生,對行政部門的辦事工作頗為不滿。「他辦事部門和指導部門是分開的,不對接。如果說處罰具體(條例)可以共享,有個網站,你沒交,我處罰你,交了在哪裡審。大家資源共享……」
其實,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上,是有在線審批進度查詢這個功能的。可實際操作就會發現,上面的信息並不完全。
對此,也有過類似遭遇的市民方先生表示:「都沒有把我們的訴求當一回事,也不知道他們在內部是怎麼去建立這種關係的。我們只知道打服務熱線。這個政務不公開也是讓我們很煩惱,也沒有辦法監督,最後打電話去投訴,反饋回來最多是我們給你受理了,這個事情就不了了之了,也沒有一個懲處機制反饋。」
結語
一個多月前,《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的通知》也提出「信息公開透明」、「數據開放共享」的要求,一方面要實現公共服務辦事全過程公開透明、可追溯、可核查;另一方面要加快推進「互聯網+公共服務」,用現代信息技術,強化部門協同聯動,提升公共服務整體效能。
希望這些措施能夠解決群眾辦事被「卡殼」的尷尬,協助各部門提升工作效率。
▍記者:新聞910吳清卿、梁泰,羅妍(見習)
▍編輯:張鴻飛、龔芸(實習生)
▍監製:郭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