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買的短期健康險還「健康」嗎?

作者| 貓妹

來源| 大貓好規劃


咱買的短期健康險還「健康」嗎?

又到了各家保險公司披露短期健康險綜合賠付率的時候了。


估計很多貓友一頭霧水,這跟我有關係嗎?


當然有啦。


大家不是老擔心買的健康險保障期限不夠長,沒簽一個海枯石爛的契約,怕不穩定嗎?


那就可以關注一下自己投保的保險公司的綜合賠付率變化情況,看看當前有沒有超賠,有沒有惡化的趨勢。



先說大家關心的,整體來看,2021年個人短期健康險業務綜合賠付率處於較低水平。


刨掉個別賠付率特別誇張的,比如3442%(和泰人壽)這種畸高的,-86.39%(誠泰財險)、-68.1%(黃河財險)這種畸低的,絕大多數保險公司的綜合賠付率均值在40%左右。


其中,70家人身險公司平均綜合賠付率為42.4%,40家財產險公司平均綜合賠付率為38.29%。


也就是說,目前行業還是安全的。


大部分公司、大部分產品,都在安全區間運營。至少從賠付層面看,沒有賠穿的危險。


比如像投保了好醫保六年期百萬醫療險的,會關注人保健康,2020年的短期健康險業務綜合賠付率80.75%,2021年是66.82%,2021年比前一年有所改善,區間是安全且健康的。


再比如,買了e生保系列產品的,會關注平安健康,它家短期健康險業務綜合賠付率2020年是28.4%,2021年是34.5%,賠付率雖然比上一年高了一些,但是依然位於超級安全的區間。



雖然整體的賠付率很安全,但也有個別公司,跑出了超奇怪的綜合賠付率。


比如和泰人壽,2020年綜合賠付率-7%,2021年卻是3442%,這簡直是天上地下。


研究了一下,這是一款名為和泰安康重大疾病保險的產品在作祟。


這款產品的綜合賠付率高達6060%,一下子就把整個公司的綜合賠付率給拉上去了。


而之所以賠付率這麼「爆」,還是由於該產品規模較小,賠付率受單個賠案影響波動較大。


盤子太小,或者業務開辦時間短,業務受到個別賠付和準備金提取等因素的衝擊就會比較大。


比如和泰人壽的另一款產品,和泰隨心保的重疾險,綜合賠付率就變成了-106%。


這就是因為該指標為再保後賠付率,未決賠款估損偏差會導致賠付率小於零的情形。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中小型公司。


越是成立時間較短、業務規模較小的險企,賠付率數據波動越容易大。


過高、過低,都存在極大的偶然性。


當然,對於部分賠付率過高的產品,保險公司也不會死扛著,有些公司會儘快止損,比如停售,或者採取調整費率等方法來規避風險。


比如上海人壽,截至2021年年末,賠付率前三名產品均已停售。


反觀,一些「頭部」公司保持了更穩健的態勢。


像眾安在線,2021年綜合賠付率是34.1%,跟2020年的36.3%相比,基本持平。



但大家也要看到,硬幣的兩面。


現在短期健康險的問題是雖然總體安全,但是賠付率有點低了。


為啥太低也不好?


那是因為,綜合賠付率過低的產品,對於咱消費者而言,就是價格「貴了」,不夠「實惠」。

像是2021年,超過7成的保險公司的綜合賠付率在50%以下,甚至還有2成以上的保險公司賠付率在20%以下。


所以,一邊是可持續經營,一邊是性價比高,還是希望保險公司做好平衡。


當然,大家也要看到,賠付率低的背後,可能是不同的原因。


有些是性價比低,賠付功能弱,還有些是銷售時間短、賠付高峰沒到來,另外,像是準備金、再保等因素也會影響綜合賠付率,大家也不能一概而論。


現在,按照監管要求,各家保險公司都要在官網做信批。


保險公司的信批比之前好多了,官網信息越來越多,大家對哪家公司的數據感興趣,都可以去官網找來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