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美股總是有虎頭蛇尾,經常上演了過山車,原因嘛應該都清楚了,喬總準備讓鮑威爾再干四年
這事頗有點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說出乎是因為這兩個不是一個群的,以美國現在複雜的情況來看,如果鮑統領,稍微有點不配合,就很容易出現不可預測的故障,所以從絕對的穩定性來講,理應換成自己的小夥伴。
說之中是因為這兩年美國雖然出了不少事,無一例外都是靠著瘋狂印銀子撐過去了,像他這種印銀子印這麼豪爽的,不能說是後無來者,但至少在美利堅的歷史中也算是前無古人了,可謂是相當配合,如果不是一個特別合適的理由,也不好讓其莫名其妙的下去。
總的來說,這事對美國有利有弊吧,首先鮑統領繼續幹下去,美聯儲就有了連續性,現有的運行框架應該就不會再變,也就是Taper雖然很緩慢,但依舊會慢慢地提高幅度,最後出現類似於像2013年那種漸進式Taper,激進一些的,甚至認為會在原有的時間表內更加提前
然後就看到美股下跌的同時美國的十年期國債和美元指數卻在進一步上升,不過這兩個同時上移對美國來說也不見得是壞事。
美國的十年期國債利率作為全球的資產之錨,這一點要注意,是全球,它的上升就意味著借銀子的成本在上升。
說起來這兩年美股之所以能漲到僅次於2000年那個世紀的大泡泡,很大的原因,就在於從去年開始的史無前例的大放水,導致美債利率不斷下移,借銀子的成本不斷降低,最誇張的時候,利率的成本曾經歸零,這就等於無限地拔高了美股的估值上限。
現如今反過來了,其實也一樣,當它開始上升的時候,同樣也意味著借銀子的成本上升,如果此時再借,就要考慮得多一些,畢竟借過來不算難,但是如何保證借來的同時,又可以在它的基礎上獲取更高的利潤,就不太容易了。
所以往往這個時候信心沒那麼強的,就會變得保守起來,選擇不借銀子不投資,甚至再進一步,還會把自己的銀子也去買一些債券之類避險,如果在此時疊加美聯儲的Taper,就很容易出現流動性的不足,尤其是科技類的更容易受到暴擊,因為它們的成績更依賴於低利率低通脹。
但好在美元和美債都是同步上升,美債和Taper雖然減少了美元的流動性,但美元指數的上升,卻可以讓美國從全球的其它地方,獲取增量的美元進行迴流,彌補這個缺口
這對於美國來說,是美元的循環進入了最後階段,但對於那些泡泡特別大的,可能就是一個倒霉的開始!
不過呢,這次並不想說這些事,畢竟過度依賴美元流入,還同步地和它吹泡泡,又沒有它強勢,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一目了然。
但是對於大A來說,卻又是一個新的開始,自從2008年的次貸之後,世界整體的就進入一個二極體的時代,這話的意思呢,是指之前世界的經濟規律受到美國的影響是很大的,但這都是過去式了,因為美國也做不到無限制的印銀子,而不付出任何東西。
比如說像之前的美國向種花家轉移低端技術和美元,種花家則不斷地出口商品獲取美元,獲取的美元再去買美國債,讓他們繼續嗨皮,表面上來看,美國似乎沒付出什麼,但恰恰是因為銀子來的太過容易,最後都跑去玩空轉,最後弄出那個2008那個超級泡泡。
某種意義上來說,以美國的國力在種花家的全力出口下,僅僅7年就已經無法維持下來。
從那之後世界就進入了雙向循環,種花家自身的規律也開始不斷地影響全球的規律,最明顯的特徵是種花家的出口規模這些年來,已經漸漸的下降到從GDP總量的70%下降到30%,這中間40%的缺口已經被其自身消化。
而這個消化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明顯的經濟循環,通常為2.5年到3年上下,更有意思的是種花家的循環和美國的循環大多時候並不是完全同步。
現在呢,我們可以從2008年開始算一下,當時全球是同步放水,種花家在2010年左右就已經停止,而美國一直到2013年才退出無限寬鬆,如果選擇以納斯達克作為指標來看,2013年到2014年,美股還稍微漲了一下,到了2015年基本上就已經處於高位滯漲,也就是說這三年,美股的估值即使還行,但是也沒啥特殊表現。
但如果有印象的話,就應該記得2013年是美聯儲在全球吸引美元迴流的開始,同時也是種花家開始鬧銀荒的開始,這一輪是到2015年中左右算是結束了,後來經過大半年的衰退之後,又重新在2016年開始上升,到了2018年,又因為強美元和川總的微超同步的再一次衰退,後來又歷經2019年到2021年又進入了衰退。
不過,這次並不是特別明顯,以往的衰退過程中總是伴隨著風格轉換和大幅度下拉,這一次並沒有明顯地出現這兩種情況,更多的還是震蕩。
所以呢,可以從最近十幾年中發現以下三個規律。
第一 正常情況下,以2.5年到3年為一個循環,進行周期性的波動和風格轉化。
第二 在發生強美元開始的情況下,為了對沖拉扯,會出現中等以上規模的爆發。
第三 如果種花家和美國同時降低利率,就容易出現特大爆發,如2008年後和2020年。
2015年算是有點特殊,一方面是當時因為美股高位滯漲等等原因,導致了大量的美元跑到外面,另一方面是因為天上下起了暴雨,水位上升太快,直接水漫金山,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去查一下,這裡就不在多說了。
不過呢,除了以上的三種情況之外,還有一些細微的區別,那就是種花家的節奏,要比美國的快一步,比如從2016年開始到2018上半年結束,而美國一直持續到2018年下半年,又比如2019年開始到2021年上半年結束,而美國一直持續到現在,不過這一次的美國復甦,也比以前退去的快得多。
之所以形成這種規律,原因就在於一方面要對沖美國,因為經濟大好而形成的強美元周期,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它經濟大好的時機多出口一些,這樣即使已經進入衰退期,但因為出口在增加,也可以進行一定的支撐。
如果有細心的應該已經發現了,此時已具備了三個條件。
強美元的到來,三年循環進入尾聲,外部出口總量在邊際遞減。
這三者同時出現,其實已經說明了新一輪的循環即將開始,或者是已經開始,如果這還不明顯的話,那麼之前刪除了貨幣總閘門,這幾個字已經不言而喻。
這是明顯的要進行寬信用了,根據過往的經驗來看,寬信用之前往往還有一個寬貨幣,這兩者的區別在於寬貨幣是指央媽把水給商業銀行,寬信用是指商業銀行把央媽給的水再送到社會上,那麼如何抓住這兩點呢?
根據個人的經驗來看,種花家的十年期國債利率一直往下走,那就是寬貨幣,社融一直往上走,那就是寬信用,這一次之所以繞過寬貨幣,直接猜是出現寬信用。
一個是因為商業銀行總的來說並不太缺銀子,只是放不出去,一個也是因為如果美債繼續上升,就需要保持一定的利差作為緩衝,而且現在對一些中小或者是高端的製造行業來說,也經常會特定的放水,比如前些日子新能源的超大水量,如果要比較的話,其實寬信用更有利於整體的拉伸,寬貨幣更有利於債券。
最後做個總結,曙光已經近在眼前,不過稍微意外的就是這一次快到年底了才出現,不過也是無可奈何,這一段時間石油在飆升,煤炭在飆升,如果不讓其中一個下去,那麼局限性會很大,通脹會在水量的衝擊下上升得更快,現如今是時候了,煤炭下去了,石油也沒那麼奔放了。
當然了,說了這麼多是不是真的完全無所顧慮呢?其實也不是,現在稍微有點麻煩的就是還沒出現類似於2018年那種衰退中伴隨著風格轉換的節奏,這東西到底還會不會出現,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本文由大漁的江湖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