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自帶「饕餮」屬性,
吃飯,是四季輪轉中再日常不過的事項,
卻也有諸多的儀式和門道。
口味的鹹淡,碗筷的精緻,
彷彿都影響著味蕾本能的反應。
在紛雜繁複的食物世界,
作為主食之一的白米飯,
似乎顯得過於平凡而常常被忽視。
但有數據顯示,
米飯,每年都要被消耗1.90億噸左右,
尤以南方為盛,每年人均消費大米約110公斤。
但...
你乾的飯,白米飯之所以平凡,
除了它過於日常,
也在於它「日食必需」的特質,
總讓人忘記了米飯,也講口感。
清朝的大吃貨袁枚,
在《隨園食單》里就曾如此描述:「飯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飯不必用菜」
對於品味挑剔的乾飯人來說,
一碗噴香軟糯的白米飯,
才是通向「好好乾飯」的第一步。
想要米飯好吃,首先就要有好米。
如果按照品種劃分,
大米主要分為秈米、粳米和糯米三大類,
我們常吃的便是前兩類。
而根據種植區域和種植手段的差異,
大米又被細分為了更多的品牌與種類。
如聲明在外的五常大米、日本大米、泰國香米等等。
江南地區,南粳46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南粳46是由江蘇省農科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刻苦選育9年,經好幾代外觀與食味品質的篩選而育成的優質粳稻新品種,綜合了母本武香粳14的香味和父本關東194的軟米特徵。口感柔軟滑韌,富有彈性。
在日本舉行的【中日優良食味粳稻品種選育及食味品鑒學術研討會】上,南粳46在多款日本大米中突出重圍,榮獲「最優秀獎」。
參加品嘗的人員是日方15人、中方10人,均是嚴格挑選出的專業品嘗師。所有品嘗師分別試嘗兩次,暗碼編號。評價項目包括外觀、味道、飯香、粘性、硬度和綜合六大類,每類均有7個等級。「比如在評比粘性這個項目時,評委牙齒咬下去後,看是否粘牙齒,粘性強的說明品質好。」經過兩次重複競賽,南粳46最終勝出
在國內舉辦的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中,
南粳46也榮獲金獎,在粳稻組得分排名第一!
大米品種是否優質,
很大程度上受到環境的制約,
好的土壤與合適的氣候往往不為人控。
古今盛名的江南魚米之鄉,
則有著天時地利的自然優勢。
大自然所賜予的優渥耕種環境,
加之濕潤潮濕的氣候條件,
讓江南水鄉,成了水稻的絕佳生長地。
位於江京杭大運河旁邊的 禾風農場 ,
便也是這樣一處良田。
禾風農場地處江蘇省吳江區,
這裡自然資源稟賦優良,
擁有上萬畝農田和 200 余條水系縱橫。
分明的四季帶來了充沛的降水以及溫和的氣候。
京杭大運河環繞農場而過,
從古至今孜孜不倦地灌溉養育著這方農田,
稻花香早已融入到這裡的每一寸土地中。
2021年初春,
禾風農場灑下了春天的第一茬南粳46。
歷經春秋洗禮和傳統農耕的漫長培養,
完成育苗、插秧、收割、脫粒、碾米......
一系列繁複的過程,
在同年深秋,種植在綠野田間的水稻,
終於長成了一顆顆飽滿香甜的生態大米。
種植期間,
禾風農場一直秉持著傳統農業精神
自然農法的理念,採用「四位一體」的技術體系,
利用耕層發酵技術
物理和生物技術防治病蟲害,
通過增加生物菌劑改善、改良土壤。
同時以適當的環境脅迫,
適時的營養供給來鍛煉植物。
堅持不使用化學農藥,
採用人工除草,沒有農藥殘留
凈水凈土,自然成熟。
堅持一年一種,讓稻穀在漫長的生長周期里,
有著更充分的光合作用,更充分的營養積累,
沉澱出原始米香和優秀品質。
一切源於生態,歸於本真,
是大自然法則,也是禾風農人的堅守。
禾風生態米新米上市,
追求口感與品質的「乾飯人」們,
歡迎大家來到禾風農場,
體驗農耕研學,
參與到自然的一呼一吸間。
食物有千萬種,日食卻不過三餐。
吃飯這個動作顯然有比飽腹更重要的意義。
讓我們一起,好好吃飯,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