纜式感溫火災探測器介紹、安裝示意及案例分享

在建築工程中,綜合管廊、電纜溝、電纜橋架等部位是主要的供電通道,其電纜布置集中,電氣火災隱患大,宜設置適合該場所的探測器。

依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範》GB50116-2013第5.3.3條,電纜隧道、電纜豎井、電纜夾層、電纜橋架,宜選擇纜式感溫火災探測器。

究其原因,火災的發生過程經歷溫度升高→蓄熱(受熱)產生可燃氣體→產生煙氣→產生明火的過程,上述場所不宜利用煙氣及明火達到探測目的,故而火災早期探測的關鍵是在於溫度的升高階段。

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是一種響應某一連續線路周圍溫度參數的報警產品,由信號處理單元(微機調製器)、感溫線纜、終端盒組成。

a.信號處理單元(微機調製器)

信號處理單元內設信號處理電路,包括信號採集、放大轉換電路、顯示電路、環境溫度測試電路等,對溫度進行連續監視,對異常情況造成的溫度升高及斷線、短路進行報警;

b.終端盒

終端盒內設終端電阻及二極體

c.感溫電纜

感溫電纜由內導體(兩芯無極性)、絕緣層、金屬編製層組成,其中絕緣層的絕緣材料是一種特殊熱敏材料,因此兩根內導體之間電阻呈負溫特性,負溫度係數的特性表現為一個對數函數,即常溫下探測器的電阻將遠大於異常溫度下的電阻;

根據《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GB16280-2014規定,不同的報警溫度感溫電纜可分為60℃、70℃、85℃、105℃、138℃、180℃等。模擬式線型感溫電纜內部的導線構成監測迴路,當感溫電纜所保護場所的現場溫度發生變化時,監測迴路的電阻值就會發生明顯的變化,當微機調製器檢測到前端感溫電纜探測迴路的電阻值變化達到預定報警值時,就會產生一個報警信號發送給其後端的火災報警控制屏,從而引發火災報警信號。微機調製器前端的輸入信號,是由模擬式線型感溫電纜所產生的連接變化著的電阻值(模擬量/類比量);而其後端的輸出信號已經是一個可以被任何標準火災自動報警控制屏所能識別的開關信號(數字量),其與報警系統連接系統圖如下:

對於不同場所線型感溫探測器的設置原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範圖示》等規範類文件中有相關規定,部分條文及做法匯總如下:

a.探測器在保護電纜、堆垛等類似保護對象時,應採用接觸式布置;

b.置在頂棚下方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至頂棚的距離宜為0.1m。探測器的保護半徑應符合點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保護半徑要求;探測器至牆壁的距離宜為1m~1.5m;

c.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場所有聯動要求時,宜採用兩隻不同火災探測器的報警信號組合;

d.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的標準報警長度不應大於1m;

e.電纜隧道內設置的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可接入電氣火災監控器;

f.無外部火源進入的電纜隧道應在電纜層上表面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有外部火源進入可能的電纜隧道在電纜層上表面和隧道頂部,均應設置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

g.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應採用接觸式的敷設方式對隧道內的所有的動力電纜進行探測;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應採用「S」形布置在每層電纜的上表面;

各類場所線型感溫探測器的安裝示意如下:

a.電纜橋架內敷設

b.電纜隧道、電纜溝內敷設

c.公路隧道內敷設

d.倉庫傳送帶敷設

綜上,纜式線型感溫火災探測器因其獨特的工作方式,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性,能夠近距離或貼近保護,在各種潮濕、污染、粉塵等場所中能夠高可靠地工作,故而可廣泛應用於電廠、鋼廠、選煤廠、電站、變壓器、油庫、油罐、冶金、石化工廠、倉庫、大型紀念館、展覽館、古建築、大型商場、機場、造船、醫院、地鐵等領域的火災探測報警。

附:案例分享,某大型商業街項目

1.項目概況

本項目總建築面積約為130000m2,主要業態為大型商業步行街、電競館、夜店、車庫、公寓等;

2.設置要求

商業街、公寓、車庫配電室等。要求線型感溫探測器報警信號通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信號輸入模塊接入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所有線型感溫探測器均應有地址編碼;

3.設置位置

  1. 變配電室電纜夾層、電纜溝內;
  2. 變配電室低壓出線電纜橋架內;
  3. 強電豎井主幹電纜橋架內;

4.纜式感溫探測器選型

  1. 線型感溫探測器選用戶內型纜式定溫可恢複式感溫電纜,感溫電纜外護套應為阻燃型(B級);
  2. 線型感溫探測器動作溫度選定為70℃;
  3. 每根探測器敷設長度應不低於10m不大於200m,並按正弦波接觸式敷設,電纜溝內應分層敷設,寬度大於600mm的橋架內應敷設2根,探測信號納入火災報警系統,示意圖如下:

5.施工圖設計圖紙

  1. 系統圖:

  1. 電纜溝內敷設示意圖:

  1. 強電井豎向橋架內敷設示意圖:

版權聲明:轉載自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