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富過了五代的美國政治豪門,如何把權力代代相傳?

(基辛格與老布希)


這事不是孤例。這裡不是國會或骷髏會那種老布希習以為常的、跟「自己人」握手就能達成協議的舒適圈。他奉行了一輩子的交際路線不奏效。


但他沒有改變習慣。老布希的舅舅赫伯特·沃克十多年前和紐約豪門惠特尼家族一起買下大都會棒球隊,老布希於是經常邀請同僚包廂觀戰;高端俱樂部和豪華酒店的頻繁宴請,更是不在話下。


赫伯特·沃克


總之,老布希任職駐聯合國大使的近兩年里,家財比工作成績矚目,外界評價他,說來說去離不開「有錢」二字。


他的下一次職業變動,還是靠關係。1972年尼克松競選連任獲勝後,想進一步清除異己,黨內關鍵職位統統換成心腹。時任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的羅伯特·多爾,是他想清掃的目標之一。


羅伯特·多爾


誰來取代多爾?老布希聽話,錢袋子又深不見底,很快成為尼克松的首選。


老布希最初對這個職位沒興趣。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的工作內容,除了募款就是演講,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沒存在感。但儘管不情願,老布希最後還是接受了:他不想得罪尼克松這麼記仇的人,更何況這個人現在還是總統。


(尼克松和老布希)


他接受這個職位的另一個理由是「忠誠」(或者說「抱團」)。但這種「忠誠」,意味著在很多時候,個體都要放棄自己的主張和思考,甚至放棄明顯的是非判斷。


有件事很能說明他在這方面的偏執。1973年的校園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競選中,兩個候選人羅伯特·埃奇沃思和卡爾·羅夫打成平手。沉不住氣的埃奇沃思,向媒體提供了羅夫在以往競選中使用下三濫手段的實證材料。


(老布希和羅夫)


這事鬧得很大,羅夫因此一度接受了FBI的調查。


負責做出最終裁決的老布希,聽聞此事憤怒不已,但他不是氣羅夫手段臟,而是氣埃奇沃思把共和黨內部的醜事爆給外人看。


最後,老布希宣布羅夫獲勝,還聘請後者為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特別助理。眼看對手以如此荒謬的原因取勝,埃奇沃思怒而退出共和黨。


此前名不見經傳的羅夫,自此和布希家族搭上了線,深度參與了包括小布希的總統競選在內的布希家族諸多競選。


(羅夫和小布希)


水門事件鬧大後就更不用說了。老布希在一年半的時間裡,發表118次演講,召開84次新聞發布會,主題就一個:為尼克松辯解。


不過,隨著尼克松無可挽回地走向末路,老布希也受到巨大影響,一度成了華盛頓的「賤民」。雖然他最後也公開表態,要求尼克松主動辭職,但意義已不大。


也正因此,導致他未能如願成為新總統兼老友傑拉德·福特的副總統,後者及其內閣,把這個位置給了同樣家大業大、但名聲更好的尼爾森·洛克菲勒。


尼爾森·洛克菲勒


不過福特還是給老布希留了個後路:美國駐中國聯絡辦公室主任。幾年前,基辛格進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秘密訪華,這領域有許多工作要做。老布希接受了這個職位,他打的算盤是:通過積累外交經驗,增加未來任職國務卿一職的勝算,為他心中成為總統的終極目標鋪路。


(老布希夫婦)


一國的駐外辦事處,當然免不了做大量情報工作,後來老布希當上總統後,任命的駐華大使詹姆斯·里雷(中文名李潔明),就是打著外交官名號的資深CIA特工。


詹姆斯·里雷傳記封面


除工作外,老布希一家在北京也留下了一些有趣的回憶,比如,家中最年幼的娃多蘿西的16歲受洗儀式,便是在北京的一個小教堂完成的。


那段時期不僅是老布希的瓶頸期,也是芭芭拉不願回首的日子。


大娃小布希雖然靠家裡的關係被哈佛商學院錄取,但每天酗酒玩鬧,到處丟人現眼。


小布希


素來勤勉低調的二娃傑布,則某天突然把一個19歲的墨西哥女孩哥倫巴帶回家,並宣布自己要娶她。芭芭拉細細盤問,才知道傑布是三年前以交換生的身份去墨西哥時與女孩認識,二人一直默默交往。


傑布和哥倫巴


芭芭拉最初對這事很排斥。自家從未戀愛過的娃,突然說要和一個各方面條件相差巨大的外國人結婚,這對任何家長來說都很難接受。但同樣,正是因為她太愛娃,因此雖有種種顧慮,最後還是同意了這門婚事。


作為傑布這一代布希家族的第一個兒媳/女婿,哥倫巴並不像其他同輩那樣緊密團結在芭芭拉周圍,其語言、性格、成長背景都是原因之一。反過來,布希家族其他成員,對哥倫巴也一直有微妙的排斥感,傑布的一切事業挫折,在他們看來,都是哥倫巴拖後腿造成的。


但這種種,都不及一件事給芭芭拉的打擊大:她這輩子唯一愛過的男人老布希,有了一個情婦。


情婦名叫詹妮弗·菲茨傑拉德,比芭芭拉小十歲,有過一段婚史。老布希任職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時,便開始和詹妮弗眉來眼去,被調到北京後,他把詹妮弗以特別助理的名義帶了過去。


(紅圈左至右:芭芭拉、老布希、詹妮弗)


1974年12月,在詹妮弗到達北京的前一周,忍無可忍的芭芭拉回到美國。這是布希家族第一次沒在一起過聖誕節。老布希未受影響,自顧自和詹妮弗過二人世界。不過為仕途考慮,他安撫了芭芭拉,說這事只是「小插曲」。


芭芭拉不管信不信,也只能接受這個說法。她沒料到,這個「小插曲」將綿延十多年,直到80年代末老布希競選總統時,才迫於壓力,徹底和情婦分手。


家庭內外部的沉重壓力,一度將芭芭拉逼到絕境。她患上了抑鬱症,最嚴重時甚至無法清醒地開車。


但老布希沒心情管芭芭拉的情緒。彼時,CIA臭名昭著的精神控制實驗正鬧得沸沸揚揚,局長威廉·科爾比辭職。總統福特及其幕僚考慮了多個人選,兜兜轉轉,最後又找到老布希。


(老布希和福特)


大洋彼岸的老布希,對華盛頓的紛紛擾擾鞭長莫及。CIA局長一職不是他想做的。這個他完全不了解的領域,不僅無法助力他的總統夢,還可能讓他惹一身騷。

但他的被動處境,和當年不情願地接受駐聯合國職位時並無不同。1976年1月,他成了這個爭議無數的情報機構的頭子。不過,雖然情報工作他不懂,但融入CIA對他來說不難,因為這裡從來都是耶魯人的地盤。


他還在CIA給情婦詹妮弗留了個執行助理崗位。


作為臨時補位選手,老布希在CIA也只待了一年。1977年1月吉米·卡特就任總統後,他被掃地出門。不過他沒有放棄白宮夢。他計劃重返商界,賺幾年錢,為日後再次出發準備資金。


(吉米·卡特和老布希)


老布希通過老友牽線,加入了諸多企業的董事會,並在各處進行巡迴演講,收入源源不絕。另外,過去十年的政壇履歷,令他本就壯觀的朋友圈進一步擴大。通過協調全球各地的政商關係,老布希無論是商業還是人際版圖,都提升到了新高度和複雜度。


其中最重要一條海外關係,是約旦沙烏地阿拉伯中東國家的王室成員。老布希不僅和他們做生意,還以中間人身份,牽線這些人與洛克菲勒等知名家族進行交易。


(中間為老布希與沙特法赫德國王)


另外,老布希舉辦了幾場低調的、只面向家人和核心密友的籌款會,並成立了兩個政治行動委員會,為日後的總統競選儲備糧草。管理委員會的,是羅夫。



7


1975年,小布希從哈佛商學院畢業了。他對接下來人生的規劃很簡單:復刻自己無比優秀的爸爸的人生路。


小布希


那麼第一步,就是像當年的爸爸那樣,投身德州石油業。


對一個名字里有「布希」兩個字的人來說,想在德州發財太容易了,那裡處處是布希家族的朋友。小布希來到德州米德蘭市的消息剛傳開,便有絡繹不絕的當地富豪主動聯繫他,表示願提供幫助。


但即便先天條件優越至斯,小布希都沒能如預想般順利發財。折騰了兩年,他只賺到些微薄的利潤。


於是他跳到第二步,從政。


1977年,德州第19選區的眾議員喬治·馬紅宣布退休,小布希聞訊,動了接替馬紅的心思,遂致電爸爸尋求幫助。


老布希早早給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總部打好了招呼,還通過前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羅伯特·斯特勞斯,來打探對手的情況。


羅伯特·斯特勞斯


錢就更不是問題了。芭芭拉翻出數千人的好友名冊,一一寄信。幾周後,布希家成了吸鈔機,資金從四面八方滾滾湧入。


雖然方方面面已經準備到如此程度,小布希還是輸了1978年議員競選。但他沒有太過傷心,因為彼時他終於邁入了人生新階段:1977年的一次友人聚會裡,31歲的他對一個叫勞拉·韋爾奇的同齡內向女孩一見鍾情,相識五周就訂了婚。


(小布希和勞拉)


這個兒媳婦得到布希全家的支持,畢竟終於有人能拴住小布希這個浪蕩子了。


轉眼到1979年,老布希正式拉響總統競選號角。布希家族再次舉家出動,芭芭拉要求所有競選相關工作,凡能用自家親戚的,就用自家親戚,她信不過外人。競選辦公室彷彿家族聚會,擠滿了布希-沃克家族的人。


芭芭拉帶著家人進行全國巡迴拉票演講。她翻出八千多人的朋友名片,每到一地,就聯繫當地友人助力。


犧牲最大的是傑布。他放棄了委內瑞拉的工作,舉家搬回美國,全職支持爸爸。他不僅自己勤奮,看到其他兄弟姐妹不夠努力時,會大聲訓斥他們。相比之下,小布希的投入程度遠不及二弟。


(老布希父子)


老布希最大的優勢是圓滑、謹慎、妥帖,因此在哪都能交到一群朋友,但在競選中,這也成了他最大的劣勢,因為一個沒個性的候選人,很難激起選民的熱情。他沒有政治立場,他唯一的立場就是友誼和忠誠。


他的人緣甚至好到給他帶來了困擾。CIA因其過往歷史,一直是個極有爭議的存在,政治競選候選人一般不想主動和他們惹上關係。但聽聞老布希要參加競選後,CIA老友們成立了名為「布希特工」的組織,來拉票助選,CIA安全主管羅伯特·甘比諾甚至辭掉了工作,全職加入老布希的競選活動。很多人因此一度擔心,這些特工會把他們搞情報工作的骯髒伎倆,用到競選工作中。


羅伯特·甘比諾,老布希後來當選總統後任命他為兵役署署長


相比圓滑的老布希,果敢而立場鮮明的羅納德·里根,顯然更符合當時美國選民的胃口。老布希甚至連德州都沒能保住,里根在德州農村地區大受歡迎,而老布希只拿下了休斯頓和達拉斯等城市。


最後,里根無甚懸念地成為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福特被視為熱門競選搭檔,福特本人對這個「總統+前總統」的組合亦信心滿滿,甚至公開做了表態。其強勢做派令里根既被動又不爽。


(里根與福特)


里根更心儀的競選搭檔是向來溫順、配合度高的老布希。他主動聯繫後者,在一些關鍵議題上統一了立場後,很快達成一致。


(老布希與里根)


他們就像兩個互不了解的相親對象,通過接下來的競選過程才慢慢熟悉,逐漸加深了對彼此的認可。里根氣勢如虹,打敗了公開形象乏味軟弱的現任總統吉米·卡特,一路殺進白宮。老布希順順噹噹成了副總統。


布希家族的政治成就達到了一個新層級。芭芭拉把布希、沃克、皮爾斯、克萊門特、豪斯、艾利斯等家族的一百三十多號人組織在一起,舉辦了大型家族聚會。


當時普利斯已離世八年,但他給後代留下的關係網,代他見證了這一時刻。普利斯生前好友、前參議員及駐德大使約翰·謝爾曼·庫珀,在自家為老布希舉辦了一場大型慶功招待會。


(約翰·謝爾曼·庫珀)


老布希依舊心懷當總統的終極夢想,但他對自己的副總統生涯定位得很明確。他對助手說得很直白:「別指望我制定政策。我的工作是鞏固和里根的關係。」


不爭不搶的老布希,很得里根歡心,但第一夫人南希·里根,卻一直視老布希夫婦為眼中釘。她散布老布希的謠言,動輒不邀請芭芭拉出席公開活動,里根的八年總統任期里,芭芭拉被南希穿了無數次小鞋。


(芭芭拉與南希)


南希沒來由的惡意,令整個布希家族感到困惑。多年後芭芭拉回憶往事時說:「我真的非常非常努力地嘗試討好南希,但她真的恨我們,我不知道為什麼,但她真的恨我們。」


這兩家人之間還有些奇怪的聯結。


1981年3月,剛任職總統兩個月的里根遭槍擊,所幸經搶救後康復。槍擊犯名叫約翰·辛克利,他的親兄弟斯科特·辛克利,是老布希三兒子尼爾·布希的好朋友。因為這層關係,老布希一度被懷疑為槍擊案幕後主使。


約翰·辛克利


斯科特·辛克利


尼爾·布希


老布希當副總統的這八年,家裡最大的幾個孩子也到了三十歲上下的年紀,紛紛成家立業。有對比就有高下。


小布希經商成績慘淡,婚後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戒不掉酗酒的惡習,卻偏偏是家中長子,被寄託了最高期待。他除了80年代末在友人牽線下投資的一支棒球隊賺了一筆外,實在沒有拿得出手的成績。他的石油公司被Spectrum 7收購,後者後來又被哈肯能源收購。作為哈肯董事會成員,他對公司最大的價值是他的姓氏。


自小低調勤勉的傑布,比小布希小七歲,早早結婚生娃,在邁阿密一家房地產公司負責新業務開發,活得穩定靠譜,反襯得哥哥更不像話。他也有政治夢,親身參與過爸爸的競選活動後,這個夢在他看來變得更加具體可行。


(前排為老布希和傑布)


80年代中期,傑布競選邁阿密戴德縣共和黨委員會主席一職。他趕上了好時候。1980年後,共和黨獲得36000名新註冊選民。當地的古巴裔選民是里根反古巴政策的強烈支持者。傑布娶了拉美裔老婆,西語說得溜,親爹又是里根的副總統,集天時、地利、人和於一身,最後順利當選,開啟政治生涯。


傑布


1987年,他被新上任的佛州州長鮑勃·馬丁內茲任命為佛州商務部長。這個任命背後有故事。馬丁內茲是里根的支持者,所以他自然也願意給副總統老布希提供好處。後來老布希當選總統後投桃報李,任命馬丁內茲為國家藥物管制政策辦公室主任。


馬丁內茲和老布希


1988年9月從州商務部長的位置卸任後,傑布有近十年未再參加競選。他遵從布希家族一貫的「賺夠錢,再競選」方針,重返商界。


少不了灰色交易。例如,古巴裔商人麥克·雷科雷給傑布提供政治資金,傑布則出面聯繫政府部門,幫雷科雷擺平其企業遇到的法律糾紛。一年後,雷科雷被起訴犯有欺詐罪後跑路。


只比傑布小兩歲的三娃尼爾,也急於做出成績。他避開了大哥的德州、二哥的佛州,打算在科羅拉多州做番事業。作為副總統的兒子,吸引生意夥伴易如反掌,但尼爾的經商頭腦,比小布希好不了多少,他在油價低迷時進入石油業,虧了個底兒掉。


(尼爾和老布希)


老布希這廂也遇到了問題。他原本計劃一如往常地低調度過里根的第二個任期,然後在1988年再戰總統競選,沒想到1986年伊朗門事件爆發,衝擊了整個裡根政府。


里根的支持率幾乎腰斬,老布希的當務之急是撇清關係。但別的暫且不論,軍售款項中匯給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裝的那部分,和他實在有淵源。布希家族與拉丁美洲的關係,可追溯至四十年代。


老布希的姥爺伯特·沃克,與墨西哥鐵路公司有過生意往來。老布希的爸爸普利斯,從事金融業時投資過墨西哥,從政後也以參議員的身份在那短暫工作過。老布希自己做石油生意時,在拉美地區鑽探過石油;後來當上CIA局長後,他大力推進支持拉美極右翼獨裁政權的活動,如禿鷹行動等。


老布希


老布希一家對拉美各國反政府武裝的幫助,早已超過工作層面:


大娃小布希加入了老布希高中老友羅伯特·麥考利成立的組織AmeriCares,該組織在兩年內,向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宏都拉斯等地提供了1400萬美元的資金,向尼加拉瓜的反對派媒體提供了200噸新聞紙;


(老布希夫婦為AmeriCares的活動站台)


二娃傑布所在的佛州,是反卡斯特羅的美籍古巴裔大本營,因此他輕鬆募集了數百萬美元的款項和物資,並將其運送至中美洲


三娃尼爾在科羅拉多州為該組織積極募資;


四娃馬文·布希,向其所在的金融界的朋友廣泛推銷該組織,並陪同向尼加拉瓜運送了一批物資......


馬文·布希


最後,老布希雖沒有在法律層面上為伊朗門付出代價,卻不可避免地在1988年總統競選時受其餘波影響。


而說到這場總統競選,老布希最後贏了,但留在歷史裡的,卻和他本身無關。



8


談1988年這場競選,繞不開老布希的競選經理李·艾沃特。後者為打壓對手所做的種種,已永載美國總統競選史(雖然是恥辱柱)。


李·艾沃特


黨內初選階段,老布希的對手,正是當年被尼克松頂下共和黨全國委員會主席之位,後由老布希接替的羅伯特·多爾。艾沃特的團隊投放了大量虛假信息,令多爾焦頭爛額。


羅伯特·多爾


贏得黨內選舉後,又用同樣手段攻擊民主黨候選人麥克·杜卡基斯。那年9月,一則以黑人殺人犯威利·霍頓為主角的廣告播出,該片畫外音對比了老布希和杜卡基斯的政策,並稱正是因為後者允許罪犯周末出獄,才會導致霍頓再次行兇。


艾沃特和老布希


也是直到這時期,老布希才終於狠下心來,和詹妮弗徹底分手。在此之前,他對這個情婦的「痴情」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連芭芭拉對此都已經是破罐破摔的態度,經常大大咧咧地提及詹妮弗,彷彿她是個無法改變的客觀存在。


老布希勝選後的那年聖誕,布希家族成員在芭芭拉的監督下,寄出了九萬張聖誕卡,對各界親友的支持表示感謝。


(老布希勝選)


接下來是瓜分勝利果實。以老布希的人緣和地位,在這麼敏感的環節也依然免不了得罪人。當初他沒有選老友詹姆斯·貝克為競選搭檔,承諾會在當選後任命其為國務卿。貝克勉強答應,心生不滿。


(貝克和老布希)


老布希後來雖履行了諾言,但裂痕已產生且無法挽回。1992年大選前,矛盾進一步擴大,有一次貝克對老布希提出提升民調支持率的意見,圓滑如老布希,竟然沒繃住,對貝克直言:「如果你真那麼聰明,你咋沒當上總統?」


布希家族素來低調,對鎂光燈能躲則躲,但檯面下不全然如此。老布希的哥哥小普利斯,在弟弟成為總統後,放下了華爾街的工作,打著布希家族的名號,以顧問或合伙人等身份,在全世界賺錢,毫不避諱。


小普利斯


芭芭拉憑藉親切的慈母形象,收穫了不少粉絲,每年母親節,她都會收到雪片般的賀卡。但作為一個把「自己人」和「外人」分得極清楚的人,她無法接受一些過於熱情的信件。有一次,她如此回復了其中一封:「我有我自己的孩子。我不是你的媽媽。」


芭芭拉


她這輩子唯一在乎的就是她的家人,誰敢說她孩子不好,她能擰斷誰脖子。總統的孩子受到的關注自然多,芭芭拉曾因此自責到痛哭,說自己和老布希毀了孩子們的生活。


老布希的民調支持率,在海灣戰爭結束後達到最高(在一些南方白人男性群體中甚至達到過100%),後又隨經濟衰退而下降。同時下降的還有他的健康狀況,而這又進一步影響了他在情緒控制方面的能力。


1992年的總統競選,是一次少見的「三人行」,對選民來說,充滿活力的柯林頓、個性張揚的獨立候選人羅斯·佩洛特,都比沉悶古板的老布希有吸引力。四年前替他力挽狂瀾的李·艾沃特,已在一年前因病去世,他又少了個武器。


(左至右:老布希、佩洛特、柯林頓)


那年11月3日,柯林頓當選新總統。十幾天後,老布希的媽媽多蒂去世,布希家族失去了一個靈魂人物。老布希受到雙重打擊。一輩子都喜歡被親友環繞的他,那段時期以罕有的獨處來逃避痛苦。


次年,老布希全家重新開始和老友們聯絡感情,其中最遠可達地球另一端的中東。1993年4月,他們受科威特王室邀請,飛去當地暢玩數日。老布希的四兒子馬文,藉此行和科威特王室薩巴赫家族搭上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互相投資與對方有利益往來的公司。


(老布希與科威特內閣部長)


阿聯酋也順勢與布希家族取得了聯繫。例如,1995年,傑布和馬文加入由該國王室收購的大型食品生產商Fresh Del Monte的董事會,而當這家公司欲在佛州購買不動產時,借用了傑布的公司做殼。


尼爾也沒閑著,他和科威特及沙特王室都有生意往來。


總之,老布希離開白宮後這些年,一家人一直在馬不停蹄地賺錢。傑布很快賺到兩百多萬美元,衝擊州長之心再次蠢蠢欲動。


大約同一時期,小布希也放出消息:他想競選德州州長。


連愛子如命的芭芭拉,都覺得這事太荒唐了。沉穩靠譜的傑布,從政理所當然,但小布希——正如馬文說的那樣——完全是「家裡的小丑」。


(小布希與傑布)


但政治競選活動,牽涉面繁多且細碎,競選人本人的資質,只是其中可輕可重的一環。更何況,傑布本身也存在不少問題,最明顯的是對父母的強烈依賴。1994年的競選中,他頻繁讓老布希為他站台拉票。相比之下,小布希從1993年11月宣布競選德州州長後,只在一次集會中邀請過父母出席。


(二十多年後的總統競選中,傑布又因提到媽媽,被競選對手特朗普大肆嘲諷。)


這段時期,小布希和傑布極少交流,甚至有點關係緊張。傑布曾因其豪門身份被質疑,於是怒回:「我競選州長,不是因為我是喬治和芭芭拉的兒子,而是因為我是小小布希、諾伊爾、小傑布(傑布三個孩子的名字)的父親。」


小布希覺得這句話不錯,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原樣套用。傑布知道後很不爽:「這完全是搶劫。」


(傑布與小布希)


小布希還有個得力競選助手羅夫。後者之於小布希,猶如李·艾沃特之於老布希。


羅夫


小布希最後成了德州新州長,傑布則未能如願贏下佛州。布希家族的開心背後,摻雜著說不出的古怪。他們一直覺得家族這一代的領軍人是傑布,也寄託了最大期望在他身上。結果贏的是小布希。


與積極拓展和維護朋友圈的老布希夫婦相比,小布希夫婦在這方面毫無興趣。在整個州長任期內,他們從未在家辦過正式接待活動,所有私下招待僅限極少數密友。


而具體政府事務的處理,小布希則完全下放給三個最信賴的下屬:羅夫、卡倫·休斯、喬·奧爾鮑。至於他自己,則在每天早上九點和下午五點露面開兩場會,其他時間出去玩自己的。


小布希與卡倫·休斯


但下屬只是下屬。即便是羅夫這樣服侍布希家族二十多年的部下,也不能搶小布希風頭。有一次,小布希的新聞發布會結束後,還有很多記者留下來繼續採訪羅夫。小布希於是走過去,厲聲問:「羅夫的發布會結束了嗎?」羅夫嚇得臉色發白,馬上離場。


小布希與羅夫


而傑布不僅競選失利,家也亂了套。他的三個孩子,除了大娃喬治·普利斯·布希還湊合外,二娃、三娃都不是省油的燈。當時二娃諾伊爾吸毒成癮,哥倫巴獨自顧家顧得怒火中燒,大罵傑布:「你把我的人生毀了!」


傑布的女兒諾伊爾


傑佈於是回歸家庭,直到1998年才再競選佛州州長,並終於如願。


老布希沒有退休的念頭,吸鈔能力非常強勁。他每年做約50次演講,報價為單次六位數。有時他不收現金,改收股票,比如1998年他收取環球鐵路公司價值10萬美元的股票,後來這10萬美元暴漲至1340萬美元。


阿根廷總統梅內姆是他的好友,於是老布希兒子尼爾在阿根廷的石油和天然氣生意順風順水;


梅內姆和老布希


老布希為其任職顧問的巴里克黃金公司,致信60年代就認識的印尼總統蘇哈托,要求後者特批印尼一個金礦的開採權;


蘇哈托和老布希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商業銀行凱雷集團,由曾任里根政府國防部長的弗蘭克·卡魯奇擔任主席,另有許多前白宮高級職員在其中任職,老布希自然也加入其中,並代表該集團,在自己非常熟悉的中東尋找投資機會。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1999年6月,州長小布希宣布競選總統。他不僅又贏了,而且誰都沒料到,他的總統會當得如此「轟」動,而一脈被布希家族維護了數十年的利益關係,隨之浮出水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