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
台灣《中國時報》社論說,新冠疫情升高,擔任「指揮官」一年有餘的台當局衛福部門負責人陳時中已出現疲態,防疫政策頻頻出包;更嚴重的問題是,由於他在民進黨內人望不足,遇到緊急而敏感的問題,決策就陷入瓶頸。無論是考慮到更有效的防疫需要、民進黨當局重拾民眾的信心,乃至於個人的政治前途,具公衛背景的台灣當局副領導人賴清德應該要上場了。
政治防疫 決策雙標爭議不斷
去年1月23日「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二級開設,陳時中擔任「指揮官」;隨著國際疫情緊急,「指揮中心」提升為一級開設,台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仍指派陳時中擔任「指揮官」。
然而,在疫情升高、開放萊豬及健保調漲三大挑戰的夾擊下,陳時中已顯得左支右絀,連他自己都說,被這三支箭射得有點痛。老實說,疫情、萊豬、健保,這三大政策都與人民的健康安全息息相關,每一個都輕忽不得,民進黨當局全往一個人的身上壓,對陳時中不公平,對全民也不公平,畢竟他再怎麼有能耐,一天也只有24個小時,總是有照顧不周的地方。
例如,調漲健保費這個重大措施,關係到廣大民眾以及企業的權益,但蔡當局衛福部門完全沒有給民間任何調整和適應的時間,陳時中在去年12月31日宣布,今年1月1日就實施,令人錯愕不已。雖說這個粗糙的決策過程與蔡當局向來的施政風格有關,但健保調漲來得又快又急,恐怕多少也是因為陳時中身陷各種政策風暴中,實在是分身乏術,不得不快刀斬亂麻。
自從陳時中擔任「防疫指揮官」以來,在台灣人民嚴格遵守各項防疫要求的共同努力下,台灣堪稱平穩度過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但在此期間,陳時中政治防疫、決策雙標的爭議不斷,除傷害當局防疫的公信力,也讓社會經常陷入沒有必要的對立。
目前全球疫情仍居高不下,疫苗已不可或缺,但台灣何時可以施打疫苗,陳時中始終語焉不詳。新冠疫苗採購案涉及龐大利益,外傳因民進黨相關人士從中角力,「疫情指揮中心」無法擺平各方利益,以致於台灣的採購過程波折不斷,因而延誤時程。 不論此傳言是否屬實,眼看各國各地已紛紛施打疫苗,陳時中至今仍然無法明確承諾台灣人民何時可以施打,這是事實,也可證明「指揮中心」的疫苗部署反應遲鈍、決策緩慢。看來,「防疫指揮官」的重責大任確實必須要換人了。
其實民進黨內就有一個比陳時中更適合擔任「防疫指揮官」的絕佳人選,那就是賴清德。去年1月,大陸爆發疫情,當時賴清德以台灣當局副領導人當選人的身份公開表示,台灣應該義不容辭協助大陸解決嚴重的疫情,他並認為,兩岸應該就防疫展開合作。賴清德的這番話,被認為是民進黨政治人物中,少數溫暖且符合人性的觀點,卻遭到1450網軍的出征與批判。從此之後,賴清德即鮮少再對疫情發表看法。
敢挑戰蔡英文 卻怯懦指揮防疫
近日因台當局衛福部門主管的桃園醫院發生院內群聚感染,使台灣民眾對疫情產生恐慌,賴清德呼籲民眾要做醫護人員的後盾、全力支持桃園。作為一位公衛專家,又身居高位,賴清德可以做的事很多,絕不只是發出上述宛如紙上談兵、人云亦云的空泛言論;他應該實際扛起防疫指揮的重責大任。
這一方面可以解陳時中力有未逮之圍、更有效率地守護台灣民眾的健康安全。畢竟賴清德在民進黨內的地位和影響力,都比陳時中高太多,當台灣進入如疫苗等高端資源分配等課題的「防疫深水區」時,老實說,很多眉眉角角是陳時中應付不來也無法處理的;擔任過民意代表、地方首長,如今又貴為台灣當局副領導人,賴清德熟悉民進黨的政治生態,他調和鼎鼐的能力和功夫,自是陳時中所不能及。
另一方面,外傳賴清德的心中仍有問鼎「大位」的鴻鵠之志,既然如此,他怎能一直蟄伏在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這個深宮大院里毫無積極作為?他傳說中的2024黨內對手、桃園市長鄭文燦,在這次部桃事件中勇於任事,表現得比陳時中更得人心。當鄭文燦展現出一個領導人的格局與高度時,賴清德看在眼裡,能不焦慮乎?
賴清德敢於在2019年宣布參與黨內台灣當局領導人初選,挑戰蔡英文,難道今年他竟怯懦地不敢指揮防疫?政治人物必須要懂得自己創造舞台,否則就會淡出人們的視線與記憶,遑論更上一層樓。於公於私,擔起「防疫指揮官」的責任,賴清德是義不容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