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在亞速營的「老巢」馬里烏波爾基本處於俄軍控制的情況下,這場閱兵更像是在宣告俄軍在烏軍事行動當中「去納粹化」的勝利。
然而,作為戰場上的劣勢一方,烏克蘭肯定是恨得牙痒痒,也或多或少會有所動作。
據環球時報援引塔斯社和俄新社7日報道,拉脫維亞武裝部隊官員賈尼斯·斯萊丁斯在接受本國電視台採訪時透露,烏克蘭計劃在5月9日當天轟炸克里米亞大橋。
如果這是真的,那烏克蘭的這一動作就太大了,一旦實施,必然會令戰場形勢迅速升級。
斯萊丁斯認為,在西方提供武器裝備之後,烏克蘭已經具備了實施此類攻擊的能力,而這座具有重要意義的橋樑被破壞,將會對俄羅斯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可怕的是,斯萊丁斯的話並非沒有根據。
早在4月下旬的時候,烏克蘭國家安全與國防委員會秘書阿列克謝·達尼洛夫就曾經表示:只要烏克蘭擁有這樣的能力,就一定會轟炸克里米亞大橋。
不過,當時達尼洛夫並沒有說明,基輔究竟有沒有實施襲擊的武器和能力。
直到現在,斯萊丁斯為之做出了肯定回答。
當時俄羅斯方面就給出過嚴厲回應,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當即將此事定性為「恐怖襲擊」,這是俄方不可接受的。
俄聯邦安全委員會副主席梅德韋傑夫則建議達尼洛夫考慮一下這麼做的後果。他直接向基輔發出危險暗示,稱希望達尼洛夫知道俄軍的反擊目標會是什麼。
很顯然,在烏軍可能轟炸克里米亞大橋的消息流出後,俄羅斯方面也變得認真和謹慎起來。斯萊丁斯說得沒錯,這座大橋對於俄羅斯來說,的確非常重要。
一方面,克里米亞大橋是唯一一座從俄羅斯塔曼半島通往克里米亞之間的橋樑,被譽為俄羅斯的「世紀工程」,是俄羅斯斥70億美元巨資打造,對俄羅斯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克里米亞大橋全長19公里,是俄羅斯乃至整個歐洲最長的橋樑,修建於2016年,直到2019年修建完成,當時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自出席開通儀式,顯示出對該橋樑的重視。
這座大橋是俄羅斯重要的軍民兩用設施,在此之前,俄羅斯人向克里米亞運送物資很不方便,而該橋樑搭建完成之後,俄軍無論想要往克里米亞部署軍事武器,還是實現後勤運輸,效率都提升了很多,這也使得烏克蘭方面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俄軍分分鐘就能趕來。
另一方面,克里米亞大橋不止對俄羅斯來說很重要,對歐洲各國也很重要。因為這座大橋上面綁定了許多由俄羅斯向歐洲各國輸送天然氣的管道,一旦克里米亞大橋被炸毀,那麼用不著俄羅斯主動切斷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只要烏克蘭來這麼一下子,歐洲直接就被「斷氣」了。
所以,烏克蘭敢不敢炸這座橋呢?其實還真不一定敢
第一、烏克蘭炸這座橋,必然惹怒俄羅斯,招致災難性反擊
早在這座大橋剛剛建好的時候,美國媒體就曾經發表文章,聲稱應該炸毀這座「不民主不自由」的橋,僅僅是口頭吆喝而已,俄羅斯就很不高興,直接發出警告稱:言論自由不代表可以製造「恐怖言論」,可見俄羅斯對這座橋有多重視。
而5月9日又是莫斯科紅場閱兵的盛大節日,據環球網援引路透社消息稱,有情報顯示,俄羅斯的「末日飛機」也將參與這次閱兵。
除此之外,像圖-160、圖-95和圖-22M3這三款轟炸機均參與其中,包括前段時間俄羅斯剛剛試射成功的洲際導彈「薩爾馬特」也可能會現身紅場,對西方進行威懾。
烏克蘭9日當天招惹俄羅斯,絕對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第二、克里米亞大橋被毀,歐洲也會不高興
歐洲現在正處於能源危機當中,烏克蘭炸了克里米亞大橋,迫使俄羅斯無法向歐洲供應天然氣,豈不是給歐洲經濟「雪上加霜」?烏克蘭應該也不想失去歐洲的支持,因此,這麼做實在不夠明智。
第三、由於烏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失利,澤連斯基現在還想尋找第三方從中斡旋,解救亞速鋼鐵廠內的士兵,貿然炸毀大橋,那就只能不死不休了。
雖然澤連斯基大多數時候都表現的十分強硬,一副要與俄軍抗衡到底的樣子,但在涉及亞速鋼鐵廠的時候,澤連斯基卻沒少呼籲談判,要求俄軍停火。
他甚至威脅俄軍如果對亞速鋼鐵廠下狠手,就永久停止談判,但這也恰恰證明澤連斯基對亞速鋼鐵廠的重視,如今為了解救廠區內烏軍,澤連斯基不惜低頭尋求第三方從中調停,這種時候如果還要惹怒俄羅斯,不是與烏方的目的自相矛盾嗎?
何況,就算烏軍不管不顧,執意轟炸克里米亞大橋,在付諸行動的時候也會遇到諸多難題,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得手的。
首先,克里米亞大橋處於俄羅斯的絕對控制區,烏克蘭想要發動襲擊,必然要從俄軍眼皮子底下經過,不易滲透,也不易成功。
其次,既然情報已經流出,俄羅斯肯定有所準備,想必早就布置好了反制措施,到時候,烏克蘭萬一沒能襲擊成功,也照樣招致俄軍反擊,可就得不償失了。
最後,克里米亞大橋作為俄羅斯的重要交通軍事設施和關鍵通道,俄軍必然防守嚴密,烏軍想要下手,可謂難如登天,很可能還沒下手,就已經失敗了。
鑒於此,烏克蘭即便擁有相應的武器,也不見得就會對克里米亞大橋發動襲擊。烏克蘭能做的小動作,無非是在俄勝利日的時候邀請德國總理朔爾茨訪烏,讓他去不了俄羅斯,沒辦法給普京捧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