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做題家」的迷茫:進入大學何去何從?

又到一年開學季。從「985廢物」到「小鎮做題家」,當這些網路熱詞逐漸成為一部分高校畢業生自嘲的標籤,瀏覽10萬人的豆瓣小組時,不難發現「天之驕子」們焦慮的原因。

高校,確實是當下年輕人痛點的集散地。不止學生,也包括高校青年教師們。職稱評審、「內卷」焦慮、「績點」為王、師生關係……充滿痛感與無奈的現實,恰恰是當下真實的高校生態。對於憑藉自身勤奮和努力走到今天的寒門學子們來說,他們或許需要以更快的適應能力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通過不斷開放,打破自身系統的孤立性,恰恰是持續學習的必經之路。

破卷,先從開放自身開始。

在著名作家阿袁的最新長篇小說《小詩經》(人民文學出版社2022年8月)中,主人公季堯是一位重點高校的「青椒」。他清高浪漫,富有理想主義,卻在人生重大選擇上屢屢被動行事:他熱愛教學,卻對學術名利場嗤之以鼻;他原本可以攀附導師的女兒,獲取學術資源,卻選擇了主動退守地方高校。他拒絕系主任的橄欖枝,也放棄了在學校競爭的資本,最終因為「非升即走」制被迫離開,搬到了廬山腳下的二本院校。

《小詩經》作者 阿袁

他給新居起名「幾介居」:「一介青衿夫復何求」。

當下的高校並非象牙塔,也可以是一首知識撲向煙火、桃源避難世俗的「小詩經」。學術教育,美食書籍,牢騷滿腹,繾綣深情。當月白風清和活色生香,風雅與俗趣,校園智斗與親愛精誠通通纏繞在一起,高校青椒們面臨的困境,卻也煥發出另一種可能性與詩意的想像。

杜校長要來參加讀書會

文/阿袁

自從老尚給了季堯一把人文樓202的鑰匙之後,「露台讀書會」就從青年教工樓的露台改到人文樓202了。

費麗麗又一次建議給讀書會改個名字,因為讀書會從青椒園的露台改到了人文樓的教室,再叫「露台讀書會」就名不副實了。但除了陳科,其他人都表示反對,反對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露台讀書會」已經搞了快兩年了,在同學當中已經有了相當的知名度,再改成其他名字,等於從頭再來,不上算。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反對而反對,如果這建議不是費麗麗提出來的,而是由另一個同學提出來的,哪怕是陳科,說不定大家——特別是那兩個中文系的女生——也就同意了,畢竟名字什麼的,沒有那麼重要,就如《紅樓夢》,叫它《石頭記》也好,叫它《情僧錄》也好,叫它《風月寶鑒》也好,不論怎麼叫法,其實東西也還是那個東西。但因為是費麗麗提出來要改名,大家就不同意了。

依季堯之意,讀書會還和以前一樣,他布置一本書,大家回去讀,讀後再一起談談讀後感就行了。也不一定要作古正經地談主題或敘事手法什麼的,也可以談其他——應該說,尤其可以談其他。比如有一回,陳科談的是文學作品裡的建築和裝飾,它們與故事以及人物之間的隱喻關係。他談《蝴蝶夢》里的哥特式建築,談李白的「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談溫庭筠的「小山重疊金明滅」,談瀟湘館林黛玉的詩意精神取向,談蘅蕪苑的極簡風裝飾和薛寶釵內在的豐富複雜。要不是有同學實在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還不知道陳科要談到哪裡去。「你這是孫悟空筋斗雲呀,一個跟頭就十萬八千里之外了。」那位打哈欠的同學說。其他同學也覺得陳科扯得太遠了。

可季堯很欣賞陳科這種「孫悟空的筋斗雲」似的談法。這是自然,陳科的「筋斗雲」和季堯的「跑野馬」是一回事,都是往開了說,往遠了說。當然,季堯的「跑野馬」也是有講究的,「要形散神不散」。這話知易行難,因為要做到形散神不散的話,要有相當的功力,不然的話,是做不到神不散的。季堯自己有時也做不到呢,有時講著講著,就回不來了。回不來其實就是神散了。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劇照

做不到歸做不到,至少那是正確的學問路徑,季堯還是會朝這個方向引導學生。「什麼什麼之主題意蘊」「什麼什麼之藝術風格研究」,季堯一看到這種標題就頭痛了,好像文學作品不是文學作品,而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只要把數字往裡一填就大功告成。或者是一件老式對襟大衫,只要把兩個胳膊往裡一伸就完了。怎麼能這樣對文學呢?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也就是說,每個讀者都是一個主體,都有主體性和創造性,如果大家都人云亦云,那麼一千個讀者就只有一個哈姆雷特了,一萬個讀者也只有一個哈姆雷特了。這是季堯一貫的讀書觀點。同學們都知道的。所以即便在其他老師課上,他們也會分析「某某作品之主題意蘊」或「某某作品之藝術風格」,但在季堯這兒還是會想方設法「獨闢蹊徑」的。因為季堯談讀書,除了喜歡「跑野馬」,還喜歡「獨闢蹊徑」。

於是,讀書會上「獨闢蹊徑」的同學是不少的,比如費麗麗,她總喜歡從人物服裝的角度談作品,另一個食品工程系同學總喜歡從食品的角度談作品;最讓大家尷尬的是一個生物系的學生,他總是從生物科學的角度談性,談作品裡的性行為性方法什麼的,因為這個角度實在太敏感了,所以他總用一副特別嚴肅特別端莊的表情談,而其他同學也總是用一副特別嚴肅特別端莊的表情聽。即便這樣,有女同學還是很有意見,建議季老師——是在私下找季老師建議——取消那個生物系學生參加讀書會的資格。季堯當然沒同意。性是許多文學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金瓶梅》,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比如《小城之戀》,不談性的話怎麼談作品呢?季堯說。當然,談《金瓶梅》也可以從其他方面談,比如食物,比如衣裳,費麗麗不就從服裝的角度談過西門慶的女性審美嗎?所以,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這雖然是在批評讀者各說各話,但季堯認為各說各話也是正確的讀書之道。那位建議的女生聽季堯這麼說就臉紅了。季老師什麼意思呀?是把她歸入「道學家看見淫」的「道學家」之流?

季堯其實沒有這個意思,他只是想讓學生明白,讀書要有自己的路徑而已,不能老在別人車轍里走。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劇照

當然,他是不太喜歡這個女生私底下找他的做法,有意見當面提就是了。「我不同意你講這些內容。」如果這位女同學在讀書會當場這麼站起來說的話,季堯會覺得很好。不是說她的觀點很好,而是她的做法很好。他不喜歡背後搞小動作的人,更不會鼓勵學生這麼做。在他的讀書會上,讀什麼,如何讀,還是要按季堯自己的風格來。

然而,讓季堯沒料到的是,在讀書會從青椒園的露台搬到人文樓202之後,讀書會「按自己的風格來」的時代就結束了。

首先是海報。雖然季堯說了「不用不用」,但老尚還是堅持要求季堯貼海報。為什麼?季堯又撓他的後頸窩了。天哪!這隻鴞鸚鵡!沒辦法,老尚只得又諄諄教誨上一遍。好在老尚好「諄諄教誨」這一口,不然,就要被這隻鴞鸚鵡煩死了——為了中文系的影響呀,因為讀書會搞什麼,如何搞,不是你季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中文系的事情,它關係到中文系,不,關係到整個人文學院的形象和聲譽呢。

這是車軲轆話了。老尚說起來,十分嫻熟。要說這話也沒什麼不對,但季堯覺得它太冠冕堂皇了,太上綱上線了,或者說太「正確」了。「太正確」的話反倒讓人生疑,也生厭。但生厭歸生厭,卻沒轍。季堯的讀書會,現在不在露台,不是以前那個可以隨隨便便的露台師生閑話,而是在人文學院,是中文系一項正兒八經的教學活動。用何況的話說,季堯的讀書會已經被老尚招安了。因為這個,何況還故意恭喜賀喜了季堯呢。貼就貼吧,也不是什麼大事,季堯懶得和老尚理論了。他讓陳科畫了一張海報,貼在202門口。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了。領導嘛,面子比普通人更薄,薄如蟬翼,傷不起的。季堯雖然迂,也懂給領導面子的——當然是在不傷大雅的情況下。

沒想到,老尚認真得很,還親自去看海報了,看過之後,很有意見。首先那畫太潦草了,就那麼幾筆炭筆素描,說它是一本書也可以,說它是一棵樹也可以,說它是一張沒有五官的人臉也可以,這怎麼行呢?字也太小,還寫得花里胡哨。「每周五,我們在這裡和偉大的靈魂對話。」「什麼叫『和偉大的靈魂對話?』裝神弄鬼,簡直不知所云。還有,就在人文樓202貼一張海報怎麼可以?貼了和沒貼一樣。海報的意義,就在於對外宣傳,所以要貼就要貼到人文樓以外的地方去,主教呀、食堂呀、行政樓呀這些地方。」

「為什麼要貼到行政樓呢?難道日理萬機的領導們還有參加讀書會的閒情逸緻?」季堯問——是故意這麼問。老尚的用意,季堯自然也懂的。但把海報貼到行政樓,也太噁心了,或者用朱臾老師的說法「太妖嬈了」——朱臾喜歡用「妖嬈」這個詞來形容某些老師的下作。比如在酒席間某老師欠身給領導搛菜,朱臾如果正好也在座,就會輕聲來上一句,「太妖嬈了」。開會時某老師從台下娉婷地走上台給領導面前明明還是滿滿的杯子續水,朱臾又會輕聲說上一句「太妖嬈了」。這種時候季堯雖然不會附和般地笑——他不習慣在公共場合下和別人一起嘲笑誰,但感情立場和朱臾的「太妖嬈了」倒是一致的。一個知識分子,「有所為」可能太困難了,但「有所不為」是起碼的操守。到行政樓貼海報,當屬「有所不為」的範疇。如果放下身段去貼,著實「太妖嬈了」。

老尚聽了季堯的問話之後,面部表情一時看起來有些奇怪,一副要笑不笑、欲言又止的扭捏樣子。幾秒之後,他突然下定放心要透露一個天大的機密似的,趨身上前,把一隻手半握成含苞欲放的花苞狀掩在唇邊,壓低了聲音問季堯:領導為什麼不會來參加讀書會?」什麼意思?季堯沒聽明白。老尚的聲音壓得更低了,幾乎是耳語:「這事雖然還沒最後定下來,但我先告訴你一聲,你知道了也要假裝不知道。杜校長已經說了,最近要抽個時間親自參加一回你的讀書會。可能是下周,也可能是下下周,所以小季你可要做好充分準備。」老尚用一副體己般的語氣說。

x

阿袁 | 小詩經 | 人民文學出版社

點擊下圖,即可購買

著名作家 阿袁 全新長篇小說力作

李敬澤李洱徐則臣張者 聯袂推薦

專註大學校園故事第一人

薛寶釵能走向世界嗎?

學術青椒只有痛苦一條路嗎?

一部校園風雅頌,原是人間思無邪

作者簡介

阿袁,南昌大學中文系教師,畢業於南開大學。2002年開始小說創作,作品曾獲多種文學獎項。已出版中短篇小說集《鄭袖的梨園》《子在川上》《蘇黎紅小姐》《綾羅》《米紅》《梨園記》,長篇小說《魚腸劍》《師母》《打金枝》《上邪》,散文集《如果愛,如果不愛》。

內容簡介

日本留學生香奈喜走錯了教室,由此認識了中文系教師季堯,於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發生了……身為大學老師的阿袁,讓月白風清和活色生香、風雅與俗趣、校園智斗與親愛精誠統統纏繞在一起,書寫學術青椒對校園生活的愛恨交加,吟哦一首知識撲向煙火、桃源難避世俗的「小詩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