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國內期貨開盤,有色金屬多數上漲,滬錫漲超6%,滬銅漲超4%,隨後封漲停。國際銅期貨主力合約漲停,漲幅6%。聚氯乙烯(PVC)主力合約一度觸及漲停,現漲6.83%。
外盤也在漲,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漲至9000美元/噸,觸及2011年以來新高。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錫升至2011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至27000美元/噸。
港股有色金屬板塊也在拉升,中國有色礦業漲14.8%,紫金礦業漲9.8%,五礦資源漲11.8%,江西銅業漲6.8%。
春節長假之後,受宏觀多重利多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市場迎來了一波強勢上漲行情,以有色金屬、能源化工為代表的多個板塊表現活躍,多個品種價格創下近年來新高。
市場人士認為,在市場風險偏好提升、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全球通脹預期升溫等諸多因素共同影響下,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在情理之中。
其中,銅的表現備受關注。業內人士表示,銅礦端供應表現不佳疊加新能源領域用銅需求增長,加上市場流動性充裕,銅已成為「順周期」行情下最亮眼的品種之一。而「銅博士」更是宏觀經濟的風向標之一,銅價持續上漲也表明市場對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增強,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提升。
國信期貨研究諮詢部主管顧馮達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2021年「就地過年」倡議或使有色金屬下游企業復產復工提前,國內新能源政策和「碳中和」「碳拐點」目標正獲得各地政府層層加碼推進,銅鋁為首的「順周期」品種在國內重大行業政策預期下迎來了春季反彈行情。
供應方面,銅礦主產區智利、秘魯受疫情影響,生產、發運情況並不樂觀。
美國地質調查局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20年全球銅礦產量為2000萬噸,比2019年的2040萬噸減少2%。美國地質調查局表示,全球銅產量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去年4月和5月實施的防疫封鎖措施,這嚴重影響了第二大銅礦生產國秘魯的產量。
上周五,高盛將12個月期銅目標價調高至10500美元/噸,比去年12月初設定的目標價大幅上調近1000美元/噸,表明還有約1800美元/噸的漲幅空間。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Currie認為,銅與原油已經處於商品「超級周期」,因為需求出現「結構性上移」。他希望做多原油並堅持拿穩,因為還有很大的上行空間。
不少機構認為,大宗商品已經步入一個將持續數年的「超級周期」。在此背景下,如何配置大宗商品資產,哪些商品有比較好的投資機會?不少投資機構比較看好有色金屬、能源化工和黑色系品種,棉花、糖則是中長期持有。
來源:金十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