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村子,
村裡只有長子才能娶親,
村裡70歲的老人,要送到深山自行死亡。
村子裡的人為了生存,無事不做,喪心病狂
為了繁衍,丟掉倫理,荒誕至極,
今天影姐給大家推薦的這部探討人性的電影,便講述了這個村子的故事。
《楢山節考》
這日本的偏僻之處,有一個山叫楢山
山腳下,有一個小村莊,因為楢山的阻隔,這個村子幾乎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因為和外界沒有接觸,村子裡的人過著原始社會般的生活。
這裡沒有歌舞、沒有節目,甚至沒有享樂,
除了為活著而努力之外,就只剩下繁衍的本能。
這裡沒有貨幣,大家交易普遍選擇以物易物。
這裡物資匱乏,所以大家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
為了節約糧食,他們對於新生兒,毫不在乎,於是經常男孩被拋棄,女孩被賣掉的事情。
村裡更是有一個習俗:
無論男女,只要到了70歲,那便由兒子將其背到楢山上,任其死亡。
他們稱這種行為是參拜楢山山神,子孫會受到庇護。
但其實,真正的目的:
只是不想浪費口糧,給這些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
阿玲婆,今年69歲,即將上山。
但她卻和別的老人不一樣,她牙齒不松,腿腳靈活,身體硬朗。
在家中還一直干著農活,可以說完全不是一個累贅。
但在村裡,老而不死,對後代就是一種罪,規矩不容許更改。
之前她的丈夫,就因不忍心送自己的母親上山,讓他家飽受村裡人的嘲諷譏笑。
當年的長子辰平,因為忍受不了村民的嘲諷,直接和父親爭吵,並將父親逼死。
但當自己的母親要被送上山時,辰平也終於能體會到父親的感受。
他的內心無比的糾結。
阿玲婆知道兒子的難處,所以她主動要求上山,
但上山之前,她卻有三件事放不下
第一件事:已經四十五歲的長子辰平,去年喪妻成了鰥夫,她要幫他找個人共渡餘生。
第二件事:二十歲的長孫袈裟吉,編了個順口溜:「鬼婆婆,有三十三顆牙」
總是在村裡人面前嘲笑自己牙齒牢固,老而不死,她不能讓村人嘲笑自己。
第三件事:三十五歲的次子利助,至今還沒有另一半,且從未體驗過為愛鼓掌,她得幫次子圓夢。
為了解決心事,阿玲婆在最後的時間裡,操碎了心。
她找到媒婆,拜託其娶隔壁村的寡婦阿玉,
雖然長得丑,但阿玉能幹活,這點讓阿玲婆很滿意。
而阿玉,因為阿玲婆保證能讓她吃飽飯,便留在了家中。
解決完大兒子辰平的事後,阿玲婆,偷偷來到家裡的石磨旁,
咬了咬牙,然後重重撞了上去。
在撞擊中,兩個門牙被磕掉。
這下她終於不是孫子口中的鬼婆婆,沒有三十三顆牙了。
有時候,不同便是罪惡。
嘴裡流著血,跑到廣場上,給別人看。
她要告訴別人,自己和其它老年人一樣,牙齒也不再健全,
自己也會上山,讓人村民息了嘲笑自己家的心。
最後,便是讓二兒子利助當男人,
但這個要求卻很難,阿玲婆四處求助,卻無一人答應。
正好,村裡枝子的丈夫重病纏身,剛剛去世。
去世前丈夫告訴枝子:自己是因為犯下了罪孽,所以患病,在我死後,你要讓村裡的每一個男人都成為你的丈夫,才能洗刷我的罪孽。
沒有辦法,枝子只得答應丈夫的請求。
但枝子誰都找了,就是沒找利助。
阿玲婆生氣地上門質問,卻不想枝子說:
利助太臭了,根本無法下手。
沒有辦法,阿玲婆只好去求助自己的閨蜜阿金婆,
因為阿金婆已經老了,嗅覺也已經失靈。
在阿玲婆的懇求下,阿金婆終於答應了她的請求。
心愿達成,阿玲婆終於要上山了,
她穿上了白色的喪服,將自己的舊衣服,全部洗乾淨疊好,以留給孩子們穿。
然後由兒子辰平背著前往楢山。
路上兩人都沒有說話,
因為按照規矩:為了防止人心軟,母子二人在路上是不能說話的。
一路上,曾經在楢山上失去性命老人的屍骸遍地。
路上只有不時的烏鴉啼叫,
看著屍骸,辰平內心無比悲傷,他知道母親也要成為其中的一具。
這哪是前往獲得山神的祝福,分明是通往地獄之旅。
在一塊沒有屍骸的空地,辰平將母親放下。
他緊緊地抱著母親,失聲痛哭,這一刻他終於明白父親曾經的痛苦。
也終於明白,當年自己質問父親時,他為什麼說:
「你不懂」
看著痛苦的兒子,阿玲婆全程沒有說一句話,她怕自己張嘴,讓兒子心軟。
她將兒子趕走,默默坐下。
天空逐漸下起了雪,按照習俗,上山後,如果下雪,是好事,會得到山神的庇佑,死後也能享福。
而剛下山的辰平,因為擔心阿玲婆,匆忙跑到山上,
卻發現,阿玲婆雙手合十,被雪花覆蓋,平靜地等待著死亡的來臨。
母親已決定在深山離開人世,辰平只得回到家裡,卻發現妻子阿玉,已經將阿玲婆的衣服穿上。
看著母親的舊衣服,辰平默默無語,
這一切彷彿一個循環,舊的故事落寞,新的故事即將開始。
但結果都一樣,同為悲慘。
這便是《楢山節考》,一部充滿鮮血,揭露人性的電影。
在這個小小的村子裡,我們看不到倫理道德,只能看到一群為了活著,而活著的人。
他們只有原始的求生本能和慾望,可以說與動物無異。
為了節省零食,他們將老人放棄,丟擲深山。
可能有些人如阿玲婆一般,坦然面對死亡。
但更多的人會害怕,會想逃跑,
於是,在上山的中途有一個地方叫「七谷」
面對不想上山,想逃回村的老人,很多兒女會將老人從這裡扔下,摔死。
為了節省零食,村裡每家只能長子才能娶親,其它兒子,不許結婚,只能幹活。
因為多一個人就多一個筷子。
他們的一切都是為了糧食,為了生存。
哪怕電影中有很多尺度畫面,但卻絲毫沒有美感,只是為了繁衍而繁衍,充滿了粗暴和醜陋。
而這一切究其原因,無外乎貧窮二字。
當人活著,拼盡全力才可以填飽肚子時,那任何羞恥禮節都將可以丟棄。
也可以說,當食物匱乏之後,人類所有的美好,可能都將被打破。
在導演鏡頭下,我們不僅感受到了人性的無情,又看到了人區別動物的友情。
哪怕精神與物質如何的富足,只有生死及繁衍,才是刻在生命中最深的存在。
只有人真正面臨絕境時,才能展現中真正的人性光輝是什麼顏色。
也許這便是導演今村想表達的。
就如曾有人問過導演今村:「你為什麼總想拍這些蛆蟲一樣的人?」
今村回答:「我將書寫蛆蟲,至死方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