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減產協議震天撼地,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2016年11月30日的夜晚,OPEC時隔八年再度達成減產協議,OPEC不再無功而返,重拾威嚴震撼市場,油價聞聲向上狂飆10%。雖然市場對於產油國究竟能否落實減產協議仍然心存疑慮,但至少近期、OPEC的聲望和號召力已經王者歸來。

本次減產協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點:OPEC所有成員國同意將日產油量減少120萬桶/日左右,新日產目標為3250萬桶左右,從2017年1月起、期限維持6個月有效;非OPEC國家同意日產量減少60萬桶,十五年來首次減產的俄羅斯約佔一半(但細節還有待確認,因此不要期待過高);OPEC將建立專門委員會監督減產;暫時中止印尼的OPEC成員資格。

上面這張表為OPEC官方公布的數據,而其中伊朗部分或許出現了兩個低級錯誤,因為之前公布的10月伊朗產出在369萬桶/日,所以對應幅度上,其實是允許伊朗增產10.7萬桶/日。本次OPEC會議,伊朗成為唯一一個被允許增產的國家,數字上來看算是最大贏家,也確實獲得了一定利好,但增產後幅度仍未達到400萬桶/日的目標,實際上伊朗自身勢必不是非常滿意的。而奈及利亞利比亞獲得豁免權,可以不用減產,數字上來看也算贏家。但是由於政局動蕩,奈及利亞2016年10月產量較1月已經下滑了近20萬桶/日,因此實際上也沒有佔到什麼便宜;利比亞同樣因為政局不穩而免於減產,但利比亞10月的產出已是年內最高,因此實際上算是不錯的結果。而剛剛回歸的印尼被暫停OPEC成員國身份,因為印尼表示是石油凈進口國,參與減產有難度。

隆眾石化網分析師李彥表示,如果按照各產油國佔OPEC總產出的比例來承擔相對應的減產責任,那麼實際上每個產油國在這份協議中都多承擔了一部分。而產油國平均多承擔的比例為1.94%,多承擔比例還在這個數字之上的國家依次為沙特伊拉克阿聯酋科威特。阿聯酋和科威特距離平均水平很接近,同時科威特人均資產儲備很高,阿聯酋則擁有強大的財政和外部緩衝工具,因此實際上影響不大。沙特承擔了最大的減產比例,但是其實也只是相當於把產量降至了去年四季度至今年年初附近的水平(近五年來的高位),實際上沒有特別吃虧。本次會議最大的輸家是伊拉克,因為21萬桶/日的減產幅度超過了其應承擔比例,使其十幾年來免於OPEC削減的優惠待遇宣告終結,且現在伊拉克要應對反政府武裝,財政壓力吃緊(但為了推高油價,咬咬牙,也不算過分,所以最後伊拉克同意了減產協議)。

即便OPEC成員國能嚴格遵守減產幅度,120萬桶/日的減產幅度也不足以扭轉當前供大於求的格局,而若非OPEC產油國也能夠嚴格減產60萬桶/日,則供需回歸平衡的速度可能將大大加快,甚至2017年的年中就有望達成。問題是,所有的產油國都能夠嚴格減產么?沒有人會偷偷增產么?要知道OPEC歷史上曾達成過17次減產協議,而實際僅落實了60%的額度。而且據外媒分析,獲得豁免權的奈及利亞和利比亞,最多有可能增產30-60萬桶/天,伊朗也存超額增產的可能性。

受益於OPEC減產協議,國際油價已連續兩日大幅上揚,布倫特突破53美元/桶。而水漲船高的油價也會讓美國原油產量復甦,一旦美國原油產量從現在的860萬桶/日恢復至960萬桶/日的2015年高點,增長幅度也有約80-100萬桶/日(之前美國原油的年增產能力可達125萬桶/日哦)。但至少近期,市場還可以享受OPEC減產協議的狂歡盛宴。

對於現在的國際原油市場而言,55美元/桶仍是較敏感和高阻力的關口,油價更是很難迅速觸及60美元/桶。供需面決定油價中長期的走勢,而真實的供應依然大於需求。而且,12月13-14日,美聯儲年內首次加息,就要來了。12月4日的義大利公投,也有飛出黑天鵝的概率哦。

無論如何,OPEC已經轉變了態度,未來國際原油價格重心的抬升是大概率事件,40美元/桶之下的油價,要說再見了。

隆眾石化網(longzhong1988)成立26年,擁有全國90%以上石化產品供應鏈客戶資源,首創B2B3.0行業精準營銷的電商模式,同步運營隆眾石化網、石化通、安全交易平台,2014年正式開啟石化行業電商4.0時代。

點擊右上角,關注公眾號或分享至朋友圈。幾十萬客戶資源隨身攜帶,海量供求資源,真實市場報價,躺著看資訊趴著發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