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盛會,註定會加速一座城市的華美蝶變。
此刻,仙桃,這座全國首批創建全域旅遊示範區試點城市,以多年的不懈追求,正翹首接受第三屆荊楚鄉村文化旅遊節的全面檢閱。節會期間,八方遊客將點燃蟄伏於心的旅遊夢,在仙桃詩畫田園,體驗一場隨性、洒脫、沉浸式村游。
沒錯!仙境就在這一方,水美仙桃任暢遊!
排湖:千里送鵝毛 禮輕情意重
「一進入波平如鏡的排湖,心裡感到特別舒坦和安詳。排湖是這樣清澈,而又這樣輕柔……」50多年前,著名作家碧野下放沔陽,勞作於排湖岸邊,泛舟湖上,無邊的浩渺和寧靜,激起作家的遐思。
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田,秋聽漁歌盪,冬眺白雪飄。四時變化的湖景,觸發了作家靈感。回城後,他寫下了散文名篇《靜靜的排湖》。一個「靜」字,繪出醉人的湖上風光,也道出作家的心境。
排湖,老沔陽的原生態,誕生了「千里送鵝毛」的傳說,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曾在這裡操練水軍,現在代表一座城。
排湖站上全域旅遊的「風口」,改換了模樣。古樸典雅的沔陽小鎮,大氣高端的五樂台度假區,恢弘壯闊的龍舟公園,喧囂熱鬧的荊楚雲天海世界,顯現時尚氣質;清新蔥鬱的環排湖綠道,小橋流水、水鄉韻味的密塘漁村,明艷斑斕、浪漫迷人的彩色小鎮……給人們全新的體驗。
資源即資產,風景即產品。排湖風景區作為仙桃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的核心區, 圍繞排湖水鄉特色,做好『旅遊+』文章,使旅遊與農業、林業、文化等產業融合共生,帶來旅遊產品的豐富多彩,滿足遊客知識獲得、生活體驗、文化觸摸、休閑娛樂等個性化、多樣化的旅遊需求。
排湖已拉開聯通四方的路網,與高速出口僅數分鐘車程。目前正與客商洽談建設排湖旅遊產品風情一條街、水上民宿、高空遊覽、室內滑雪場等旅遊項目,延伸、提升旅遊產業鏈,推動排湖旅遊高質量發展。
村民融入全域旅遊,吃上了「旅遊飯」。幾年前,老坮漁場黨支部書記武家順起頭,辦起了武家客棧,做餐飲和民宿。如今,在密塘漁村,已有時光小築等5家民宿,漁荷小館等餐館5家,地道風味吸引遊客。
用互聯網思維策劃,用創新思維營銷,把排湖培育成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網紅打卡地,讓遊客流連忘返。排湖正在努力,並有了底氣。
胡場:春生雲夢澤 風起漢江潮
雲夢湖澤,碧水映綠,樹影婆娑,珊珊可愛。
胡場鎮宛如一面明鏡,照映著仙桃飛速發展的軌跡。
500年前,域屬雲夢澤區的胡場水系不暢,遇澇則淹,「湖場」之稱名副其實。新中國成立前,水患瘟疫,兵災戰亂,祖輩的記憶里滿是傷痛。
興修水利戰洪澇,興建醫院治疫病,架橋修路辦企業,新中國成立後,胡場在黨的領導下奮發圖強,城鎮建設日新月異。
時光飛逝,百年一瞬,新時代的胡場正在描繪著水鄉田園新畫卷。國道貫東西,魚米富南北,碧水繞鎮歌,農旅譜新篇。
工業企業奠定堅實根基,農旅融合激活內生動力。以機械電子為龍頭,紡織衛材、印刷包裝、食品、建材為主的工業體系激活產業振興引擎,阿爾迪、仙桃源、張俊霞生態農莊助力轉型農旅新鎮。
宜黃高速、318國道穿境而過,京珠、滬蓉高速交匯與此,暢通無阻的城鎮大動脈為胡場注入生機與活力。
一切圍著產業轉,一切跟著產業走。下麻紅色水鄉、上麻水產交易中心、河口水鄉休閑觀光度假、五號農業產業示範園、朱場萬畝水產養殖基地,農旅融合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
綠樹倒映水中,村莊掩映綠中。潭湖村9個湖泊2條河流相互貫通,碧波蕩漾,岸綠景美,一灣一品,一戶一景,盡顯水鄉田園風采。
曬穀場、大戲台、鄉賢道,文化牆上鑲嵌的「二八」自行車、縫紉機、黑白電視機,鄧王腦村將過去的回憶編織,為美麗鄉村注入文化之魂。
過去的「軟弱渙散村」搖身一變成「先進」。紅磚黛瓦,芳草萋萋,浸潤著紅色文化與碼頭文化的菜灘村蒸蒸日上,農旅企業「仙桃源」里,遊人歡笑不絕於耳。
今日胡場,水鄉田園煥新顏——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2億元,對比2016年年均增長13%。集聚中小企業30多家,規上企業15家,農旅融合蓬勃發展,水產優勢繼續鞏固,特色板塊加快建設。
從十年九淹水的「湖場」到農旅新鎮胡場,雲夢遺珠完成了自己的華麗轉身。胡場這片厚積薄發的深情熱土正向著「環排湖農旅融合標杆鎮」大踏步邁進。
剅河:春來遍是桃花水 不辨仙源何處尋
紅艷艷的桃子壓彎枝頭,桃園裡歡聲笑語一片。剅河鎮董庄村桃園,「桃樹大王」許先平邊擦拭汗水,邊催促採摘工人:「大家快點喲,遠方的客人正等著嘗鮮哩!」
許先平在這裡流轉了300多畝土地,種植「金陵黃脆」「金陵黃露」,主要賣往瀋陽及周邊城鄉。
剅河因擁八湖,襟九垸,自古以來就有「桃的傳說」,桃文化歷史悠久。在剅河,有座山叫仙女山,相傳七仙女和董永在孝感成親,被王母娘娘發現後,雙雙躲到剅河,手把手教會了這裡的人民種桃。
「我們董庄村,人人會種桃,家家有桃園。」村民自豪地說。這裡董姓人家扎堆,會不會是董永故事延續?
桃花朵朵開,夢想次第來。剅河鎮主動對接夢裡水鄉和排湖風景區,深挖剅河桃文化特色,全力打造仙西旅遊「桃花小鎮」品牌。
如今的剅河,桃種植面積5000畝,十里桃林已成氣候,並建立了全省唯一一個桃樹研究所,擁有400多個桃樹品種資源;建成了「桃花村」董庄、「老街」范關等美麗鄉村。
范關村古稱范溉關,商埠碼頭文化可追溯至東晉時期,「碧潭酒」文化源遠流長。《沔陽縣誌》記錄:早在元末明初,范關酒就聞名遐邇。1368年正月,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期,就用范關酒宴請群臣,並把范關酒作為宮庭御酒。范關酒於是名震天下。
范關酒出一方 「碧潭」,范關酒也被後人稱為「碧潭酒」。
近年來,范關村以「一河兩岸」為重點,建設一舟來兮碼頭,新修沿河棧道,打造綠地公園。而周邊的李堯村,規划了整齊劃一的民宅、精美的庭院,可謂一步一景,令人心曠神怡。
夏日出遊好時節,吃桃賞景最相宜。在桃花小鎮,桃香氤氳、美酒四溢,鄉韻觸手可及、美景盡收眼底……
張溝:湖面魚跳聲鼎沸 盈盈笑語是漁娘
滄浪之水濯我纓,滄浪之水濯我足。這裡,遊走過屈原上下求索的身影,留下傳唱千古的《漁父歌》。
參加辛亥革命,為和平解放武漢奔走。這裡,走出了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愛國進步人士張難先,至今仍記「且耕且讀」。
湖北養鱔看仙桃,仙桃養鱔看張溝。這裡,黃鱔養殖面積達5萬畝,年產值近30億元,成為全國網箱養鱔第一鎮,為仙桃捧得「中國黃鱔之都」作出特殊貢獻。
仙桃城南,通順河畔。在張溝,不論集鎮,還是鄉村,生機與活力總是如她的碧水綠意一樣撲面而來。
精緻靈秀的公園,寬闊大氣的道路,構築起城鎮骨架,拉開發展平台,成為招大引強的沃土。
中小企業產業園拔地而起,一個又一個高質量項目相繼轉型升級、技改擴規、裂變提質,畫出疫後重振的完美上升曲線。
碧水環繞窗前,飛鳥掠過湖面,白牆黛瓦人家。聯潭村,百年老潭魯家潭的白天與夜晚同樣迷人。
一村一幅畫,一戶一處景。以大手筆投入鋪展秀美田園大畫卷,張溝的每一個村莊都能牽絆目光。
到張溝,你可以來一次產業追溯之旅。從成排成行網箱的視覺盛宴,到黃鱔全人工繁育的科普觀摩;從挖黃鱔、釣黃鱔、捉泥鰍的鄉愁童趣,到全鱔宴的味蕾享受。
到張溝,你可以來一次紅色教育之旅。接陽橋頭,張難先耕讀而不忘家國,反清、反袁、反蔣、擁共,力促武漢和平解放;鳳凰台上,沔陽縣委貫徹「八七」會議精神,打響鄂中地區秋收暴動第一槍;藏鶴亭邊,解放軍在此伏擊敵人,群眾冒險掩埋犧牲烈士。
到張溝,你可以來一次休閑郊遊之旅。魯家潭、楊橋村,靜坐中感受力的搏擊,享受垂釣之趣;聯潭村,應季果蔬色味俱全,感受豐收之樂。
首鱔張溝,善開新局。從養鱔魚、賣鱔魚,到育鱔苗、品鱔食,再到觀鱔景、樂「鱔」游。張溝瞄準黃鱔產業第一鎮目標,精心描繪「鱔」文章,等你來賞讀。
鄭場:日暮平原風過處 菜花香雜豆花香
千里漢江,奔騰不息。滔滔江水流經鄭場鎮漁泛峰輕輕拐了一道彎,沉澱起一座古老集鎮。
漁泛峰,唐已成集,明清興盛,曾是商賈雲集、繁榮富裕的商貿中心,人稱「漁黑二鎮,賽過南京」。
仲夏時節,循著蜿蜒的青石板路,漫步漁泛古村,飛檐翹角的店鋪民居沿街而立,青磚紅木與馬頭牆相映成趣,尋常人家窗欞門楣上精雕細刻的梅蘭竹菊圖,更是平添了幾分古色古香的韻味,讓人彷彿穿越時空的隧道,邂逅當年繁華熱鬧的場景。
這裡,存留著完好的古街;這裡,更牽引著遊子的腳步。鄭場鎮與湖北漁泛古村文旅開發有限公司攜手合作,發揮富硒土、漢江水的資源稟賦,挖掘古村歷史文化內涵,試水硒旅產業,共同建設漁泛,打造秀美古村。
古街十二坊、農耕文化體驗園、房車營地、垂釣中心等旅遊景觀節點相繼落成,吸引不少遊客前來尋覓鄉愁,沉寂的古街活起來了。城牆下,老人搖著蒲扇閑坐納涼,品香茗、談古今,孩童三五成群玩耍打鬧,時光在這變得緩慢悠長。
以漁泛峰為核心,鄭場鎮充分發揮「硒」引力,打造環漁泛文旅、農旅、硒旅「三旅」結合精品示範帶。
鳥向檐上飛,雲從窗里出,白牆黛瓦,綠樹人家,緊鄰漁泛的連漁村沐浴著鄉村振興的東風,悄然換了模樣。村民推窗見綠,移步換景,仿若住在風景里。
沿著絲帶般的柏油路暢行鄉野,兩側禾苗青青,稻浪起伏,勾勒出微風遊走的形狀,滿心滿眼的綠,讓空氣中都飄著一股空曠清新的自然野氣。
跨過拱橋,登上涼亭,清澈碧綠的潭水盡收眼底。徐鴛村的蓮心潭成為村民茶餘飯後散步休閑的好去處。
頭枕漢江大堤的徐鴛村,有著徐鴛泵站水利樞紐工程屹立守護,人們在這裡安居樂業。閑庭信步,只見樓閣亭台相間,別緻造型相宜,商業街、曬場、廣場、兒童樂園、老年幸福食堂配套齊全,美麗鄉村建設讓村民過上美好生活。
一步一景一幅畫,鄭場鎮濃墨重彩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延續鄉村人文歷史文脈,牽手中糧掘金富硒產業,叫響鄭場豆豉、漁泛峰系列農產品等本土富硒品牌,做足用活「硒文章」,厚植鄉村振興底蘊,推動美麗鄉村串點成線,連片成景,從「一處美」向「全域美」蝶變。
沙湖:錢塘月 洞庭煙 沙湖水色竟如天
「錢塘月,洞庭煙,沙湖水色竟如天。」在唐朝大詩人李白的眼中,沙湖的美是那般的純凈,如同湛藍的天空,水天一色,令人沉醉。
今天的沙湖,堅持「生態立鎮,綠色崛起,全力打造國家濕地旅遊名鎮」,興退田還湖,保持濕地,開發水產,推生態平衡,綠色發展,揚起風帆,在雲水之間,破浪遠航。
沙湖的美是綠色發展的生態美。走進沙湖國家濕地公園,翠綠的蘆葦迎風飄揚,白琶鷺漫步其間,水中不時躍起魚兒,好一派生態美景。在這近15萬畝的濕地里,80多種省級保護動物在這裡生活,9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在這裡生長,展現著濕地美麗的景觀,訴說著生物多樣性的故事。
沙湖的美是流連在味蕾的鄉愁。「溝壑縱橫,水草茂盛,蝦肥螺密」生態環境,成就了沙湖美食獨特的風味,沙湖鹹蛋、麻鴨、紅蓮、刁子魚等農副產品名揚四海,成為了不少遊子味蕾上的鄉愁。近年來,沙湖更是提出了做強「兩枚蛋」、做優「一袋米」、做活「一條魚」,引導本土老牌皮鹽蛋生產商樹立品牌意識,叫響「玉龍沙湖」富硒香米品牌,持續支持刁子魚、鱖魚、黃顙魚、鮰魚等水產改良品種、改進模式、改善品質,致力打造產業融合現代農業新標杆。
沙湖的美是城鎮發展的振興美。以321省道為軸心,沙湖的各個鄉村也展現著水鄉的特色,沙湖鎮挖掘文化底蘊,先後建成移民新村彭台村、漢王驛站涼亭村、紅色記憶八一村、湖鄉水韻堯幫村等一批各美其美的美麗鄉村,以「擦亮小城鎮」行動為抓手,全面改造街道房屋立面、全面規範商鋪經營、全面刷黑321省道、全面擴容雨污管網、全面升級綠化亮化,城鄉面貌向「潔綠亮序美」大步邁進。
沙湖的美是經濟騰飛的發展美。沙湖鎮先後招引中化現代農業MAP服務中心、武漢婁澄無紡布、雅緻無紡布等多個億元項目落戶。搶抓中國車谷戰略機遇,大力發展汽車消音材料產業,天運公司不斷擴規發展,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楚豐食品投資7000萬元實施技改擴規,成為國內一流冰淇淋生產商;推動維健、仙福、雅緻、珂迪康、飛騰等一批企業不斷擴規發展。
西流河:正氣彪史冊 英魂壯山河
仙桃東南的沃野平疇中,有條神奇的河,上接漢水,下通長江。每到夏季,長江漲水,江水倒灌,河水自東往西流。「西流河」由此得名。河水因時向西,河以水名,鎮以河名。
東鄰武漢,南濱洪湖,眺望長江,踞江漢水路要衝,守河湖港汊之險。80年前,這裡曾發生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對日作戰,在新四軍軍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新四軍憑天時地利和靈活機動,以較小的代價,全殲日軍一個聯隊,擊斃包括聯隊長在內的日軍200多人。史稱「胡家台戰鬥」。
此戰被譽為 「南方平型關大捷」,是侵華日軍在江漢平原地區吃下的最大一場敗仗。西流河鎮胡家台因此被日軍稱為「老虎台」。
「老虎台」的故事激勵後世。如今,人們在胡家台戰鬥遺址興建了紀念館,並被闢為青少年教育基地。廣場上,新四軍烈士紀念碑巍然聳立;廣場四周,綠樹環抱,芳草茵茵,一派寧靜。紀念館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表,還原了當時的戰鬥情景,向人們講述著那段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紀念館往北,河岸邊,蒼松翠柏間,濃陰匝地,30多位新四軍烈士長眠在這裡。80年來,村民們一代接一代,默默守護著他們。
2017年,原地拍攝的、講述「胡家台戰鬥」的電影,搬上銀幕。首映時,新四軍老戰士和他們的後人,無不感動落淚。
這片土地,浸染著烈士鮮血,也孕育出許多革命志士。早期著名的共產黨人、中山艦艦長李之龍便出生在這裡。
1997年1月28日上午,沉沒於武昌金口鎮長江水域達58年之久的中山艦打撈出水,重見天日。1938年10月24日,中山艦在武漢參加抗日戰鬥,被日本飛機炸沉。中山艦先後經歷了護法運動、孫中山廣州蒙難、中山艦事件、武漢保衛戰等重大歷史事件,是一艘史詩艦、英雄艦。
李之龍是首任中山艦艦長。杜窯集鎮,人們興建了之龍故里紀念館,紀念這位革命志士。館內擺放著一件件歷史文物,循環播放反映李之龍波瀾壯闊革命歷程的專題片,讓人肅然起敬。
西流河,沔東紅色重鎮。全鎮64個村,48個村屬於革命老區。今天的西流河,更以「一鎮四將軍、十里三大使、一門雙冠軍、影視一明星」遠近聞名。其中的「一門雙冠軍」,便是中國體操的標誌性人物李小雙及同胞兄長李大雙,他們從小在西流河長大。
紅色資源蘊蓄紅色文化,紅色文化催生紅色旅遊產業。近年來,西流河鎮大做「綠文章」和「紅文章」,把產業轉型升級規劃、美麗鄉村建設總體規劃、紅色旅遊建設規劃扭在一起,「三規合一」,以紅色旅遊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拉通旅遊通道,將鎮區劃分為6大區塊,新建7條產業通道,將區塊連通,打造三橫七縱交通網。全鎮互連互通,串接成為一體,245平方千米鎮域內,東南西北直達。
興「紅色旅遊」,民生福祉大提升。全鎮對「路、林、店、線、房」實施集中改造升級,沔東紅色文化大道初具雛形,「兩橋十路」骨架拉開,家門口的學校、綠地、公園、集貿市場,村民實打實感受到生活質量的提高。
夕陽西下,沔東文化廣場、南湖公園和沔東濕地公園,居民三五成群,健身散步,一路歡歌笑語,一幅盛世幸福圖景。
夢裡水鄉:詩意仙境
隨風搖曳的水上森林,蜿蜒靜謐的荷塘村落。
仙桃夢裡水鄉生態旅遊區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旅遊區以「文」為魂 ,以「林」為魄,以「農」為骨,以「水」為脈,突出以「鄉愁」為主題的江漢民俗文化。
夢裡水鄉擁有12個特色功能板塊,包括荷塘村、鄉野濕地、琴舟花畔旅遊區、親子遊樂園、鄉趣遊樂園、親子耕讀園、農業迪士尼、森林養生溫泉、夢裡水鄉野奢度假營地、頤養度假酒店、夢裡水鄉會議中心、湖花島等。
任季節肆意迷迭,色彩終不改生命本色。旅遊區融入江漢平原的自然生態、傳統民俗和人文情懷。漫步荷塘村,在超然詩境中品享八方美食,或泛舟花海,在音樂聲中沉浸於花蝶共舞的童話世界。
沔陽小鎮:古樸典雅
沔陽小鎮定位為具有江漢水鄉風情和沔陽文化特色的文化生活類小鎮,是環武漢都市圈大型休閑度假目的地之一。沔陽小鎮規劃佔地面積10000畝,分三期實施,計劃投資百億元。首開區項目投資約18億元,佔地面積約1200畝,以近5萬平方米的仿古建築為載體,將地方非遺等特色文化融入旅遊業態中,呈現老沔陽的生產生活方式。在這裡可以體驗沔陽文化、漁文化、農耕文化、碼頭文化等,主要業態包括文化餐飲、特色小吃、沔陽文化展陳館、非遺互動體驗、文化演藝等。
項目二期,佔地面積約2300畝,以天鵝湖為中心,依次建設船塢酒店、田園康養區、排湖之眼、汽車運動公園、兒童遊樂主題樂園、科普研學區等。二期的水域面積900畝,環湖綠道已建設完工,與船塢酒店一起於今年暑期正式對外開放。
荊楚雲天:水上樂園
該項目由湖北正隆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3億元,佔地面積555畝,分三期建設。荊楚雲天旅遊綜合體項目將荊楚文化與亞特蘭蒂斯消失文明再現相結合,是本著融入自然、探究神秘、感官刺激、視覺享受的建設理念精心打造的佳作。第一期項目中,設計者特意按照江漢平原的氣候特徵和人群喜好,對水陸面積進行合理設置:水上項目80%,陸地項目20%。將整個園區打造為華中地區獨具特色的水陸同園的複合型主題公園,具有中西結合,古今穿越的獨特魅力。
在這裡,遊客們不僅可以感受夏季海風的涼爽,還可以體驗世界上最先進的戶外水上娛樂設施,如龍捲風滑道、幻影方舟、太極碗、神秘探險大水寨、衝天迴旋、飛艇滑梯、封閉皮筏、飛瀑漂流、星際迷航、人工造浪池等。
百萬花海:五彩繽紛
沔州百萬花海是特大型的花卉觀賞景區。園區總佔地面積15000畝,是一個集花卉農業生態旅遊,規模化生態種植養殖項目、親子農場、農業養老中心、農副產品加工出售、農業科普教育基地、會議度假中心為一體的綜合性景區旅遊項目。
首期開發1000畝,目前已建成50萬平方米大花海,12個專業花卉園(芝櫻園、鬱金香園、櫻花園、紫藤園、月季園、杜鵑園、茶花園、牡丹園、梅園、繡球園、楓園、鐵線蓮園);配套設施有美食街、生態餐廳、戶外遊樂、兒童樂園、自助燒烤、果蔬採摘等功能區。
阿爾迪:花果飄香
走進園林,果香濃郁。累累的枇杷、紅亮的櫻桃、青中透黃的李子。梨樹下,母雞東一簇西一窩覓食。溫棚里,一顆顆草莓、百香果惹人垂涎。
胡場鎮阿爾迪有機生態園佔地1650畝,是「省級休閑農業示範點」,集現代農業科技展示、特色水果種植、觀光休閑採摘、農耕文化體驗、農產品銷售、住宿餐飲於一體的有機生態園。
園內修建了民俗文化長廊、休閑亭閣、研學基地、親子體驗活動中心、遊客接待中心、農家樂等配套設施。栽培種植有藍莓、草莓、櫻桃、葡萄、香瓜、香梨、蜜棗等40多個水果品種,一年四季瓜果飄香,遊人如織,讓人驚喜讚歎。
日日鮮花盛開,天天瓜果飄香。在阿爾迪有機生態園體驗採摘,或歌或笑,放鬆身心,回歸自然。自然的美景,文化的浸潤,味蕾的滿足,在這裡只覺得時光都慢了下來,讓人流連忘返。
編輯/楚小游
來源/仙桃市委宣傳部、仙桃市文化和旅遊局
編髮/湖北文旅之聲
- END -
本公眾號為公益文旅宣傳,如有圖片侵犯您的權益,請致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