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第三方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發布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二季度的出貨量為6740萬台,同比下降10%。該機構預測,今年全年出貨量將不足3億台,或是2012年以來的最差表現。
作為該行業在全球競爭最激烈的中國市場,如何在存量時代尋求高質量突破成為當下的行業共識。為用戶帶來前所未見的新體驗、新場景、新技術的企業,才有可能力挽狂瀾,成為下行市場中的逆流者。
而在國內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華為、蘋果兩家獨大,二者各有擁躉,依靠不斷迭新的「黑科技」為行業發送新信號、引領新趨勢。誰先搶佔智能手機的「科技制高點」,誰便擁有了話語權。
近期,華為Mate50系列與蘋果iPhone14系列先後發布,一場高端手機市場的「巔峰之戰」正在上演。
「神仙打架」,兩家巨頭的突破式創新
根據技術不同的「性格」,我們用【漸進式創新】和【突破式創新】兩個維度來構建整個技術創新體系。前者具有一定的延續性,是原有技術在功能和場景上的優化與拓展。
曾經與徠卡合作,讓華為穩佔「手機攝影界」的大拿咖位,從大底到長焦、從單攝到多攝、從AI影像到計算光學,華為已然成為移動影像技術發展的風向標。在移動影像領域探索深耕多年之後,華為將所有技術積累、實踐與創造成果匯聚成華為影像XMAGE,這也是華為影像的重要蛻變。
而最新發布的華為Mate50系列則是首發搭載華為影像XMAGE,華為在影像上的最新進展、最前沿技術也在這款頂級旗艦上落地。搭載超光變XMAGE影像,主攝支持十檔物理可變光圈,讓用戶控制景深更自如。而長焦方面,華為Mate50系列帶來了200倍的變焦範圍,在目前長焦後退的旗艦手機中顯得誠意十足。「我最期待的是華為Mate50 Pro系列最高可支持200倍的變焦技術,就像一個長焦小炮筒。」有花粉這樣期待這部新機。
作為對手的蘋果iPhone14系列似乎把所有誠意都放在了iPhone14 Pro系列裡,採用了4800萬像素主攝像頭,並支持像素融合技術,單像素麵積2.44um,是迄今為止手機上單像素麵積最大的CMOS,在「攝影領域」可謂與華為打得旗鼓相當。
華為Mate50系列北斗衛星消息
另一體系【突破式創新】才是頂端競爭力的核心。靠打破原有體系或憑空用「黑科技」創造出的新功能、新場景,比如雙方都首次重壓的「衛星通信技術」。該技術打破了地面基站與電信網路連接的時空限制,通過衛星直連手機實現通信與定位。
蘋果iPhone14衛星通信
雖然iPhone14系列能實現手機衛星通信,但使用範圍僅限美國與加拿大。而華為Mate50系列使用的則是北斗衛星消息,可在國內使用,讓用戶能在荒漠無人區、近海遇險、地震救援等無地面網路信號覆蓋的極端環境下發出求助。
另一方,步入萬物互聯時代,「生態建設」同樣是兵家必爭之地。蘋果此次壓箱底的大招正是科幻感十足的「靈動島」,能根據使用場景自適應適配,解鎖充電、電話、人臉解鎖、音樂播放等功能,交互性很強。
而華為Mate50系列則首發HarmonyOS 3,帶來了「超空間存儲壓縮」「超級中轉站」等新技術,不斷優化手機操作系統的基礎體驗。除此之外,與平板、PC、智慧屏等全場景設備的聯動也已成為鴻蒙系統的招牌,為用戶帶來1+1>2的體驗。
融入血液的「黑科技」,開啟十年夢想之旅
新發布的華為Mate50系列和蘋果iPhone14系列,各有亮點,「打」得難解難分。有人說,成就今日二者的,是曾經的彼此。互為對手,你追我趕,才有了消費者連年被「黑科技」寵幸的時代。Mate發展十年,逐漸開啟高端市場與蘋果「分庭抗禮」的時代。據IDC數據,在2020年上半年,華為甚至以44.1%的市場份額略領先蘋果。
偉大的對手,「逼」出了偉大的創造。華為入局晚卻能後發先至,把「十年對壘」從奮起直追打到平分秋色,靠的最核心的一條——實打實的「黑科技」。
十年前,華為依靠「巨屏體驗」開啟了Mate系列的夢想之旅。6.1英寸的大屏幕配上超過4050mAh的電池在市場上獨樹一幟。隨後率先依靠負向液晶大屏和按壓式指紋識別技術的華為Mate7靠著一體式按壓指紋、超大屏超長續航等新體驗一時走紅,成為絕對爆款。下一代華為Mate8則奠定了「千萬銷量」的里程碑。有意思的是,比起麒麟950自研晶元帶來的順滑體驗,更為花粉所稱道的是「用指關節輕輕敲擊屏幕兩下」的截屏功能,有趣又實用。
華為Mate系列的夢想賽道似乎打開了加速器。Mate10第一次嘗試AI體驗;Mate20自研並使用了安全性更高的3D結構光技術完成生物識別;Mate30帶來了雙主攝與7680幀超級慢動作;Mate40在智感支付、大文件閃傳上的創新讓手機也成為提升生產力的利器。
數據來源:QuestMobile
據調查機構今年6月的統計報告,換機人群中華為的用戶留存率為62.3%,高於蘋果的50.9%,粘性可見一斑。而擅於技術創新的華為早在中國移動通信行業興起之初,便在嚴峻的「生存環境」中看見了長期主義的價值——只有創新,才能讓消費者看見價值。
十年來,華為Mate系列依靠出色的創新體驗保持了和用戶間的「新鮮感」。
點亮創新「技能樹」,華為Mate50吹響反攻號角
十年Mate之路,讓華為更篤定「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奠定高端市場話語權的關鍵。對於一家手機製造企業而言,創新無疑是重要的,但成功的關鍵更在於能否為消費者提供過硬、好用的服務。在華為眾多產品系當中,最能淋漓盡致展現其「創新內核」的非摺疊屏系列產品莫屬。
數據來源:IDC
摺疊技術哪家強?我們先來看一組IDC公布的最新中國摺疊屏市場數據,華為摺疊屏手機目前市場份額佔比達到63.3%。今年4月,全新發布的摺疊旗艦華為MateXs2,在摺疊、硬體、交互和生態多個維度表現都很亮眼。三年時間,華為發布了五代摺疊旗艦產品,也成為目前唯一手握三種摺疊形態、擁有最全產品布局的手機廠商。
2021年,華為研發投入174.6億歐元,全球排名第二;專利申請數6952件,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一。華為常務董事,終端業務CEO余承東曾表示,堅持創新是華為不變的承諾。
不計成本地投入研發,就是在不斷夯實自己的品牌價值,挖深做大護城河。技術是保障品牌實力的底氣。
於是,我們嘗試推導出了華為的產品研發邏輯:技術是底座,帶來的應用場景與體驗是腰峰,頂峰才是品牌力與認同感。而上文提及華為63.3%的用戶留存率足以證明這條底層邏輯的有效價值:養好根系發達的樹根,才能在一個個枝丫上點亮創新的「技能樹」。
9月6日,華為Mate50系列發布前夕,在華為商城預約這款產品的用戶數超過了245萬。預售當天,超過百萬用戶線上搶購,華為門店排起長龍。此前,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曾表示:如果華為Mate50市場反應好,將鼓舞國內高端手機市場,降低消費電子市場下行周期的影響。
時隔兩年歸來的華為Mate50,似乎已經吹響反攻高端手機市場的號角。(本文首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