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促進博物館研學游發展,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於「5·18國際博物館日」之際,組織開展「紅色印記研學遊說課比賽」。經各單位推薦,選手以視頻形式參賽。經專家評分,按得分評出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3名,優勝獎5名。
本期推送的是獲得二等獎的選手,來自紹興博物館的徐晨欣,她為我們講述了張秋人同志是如何成為「監獄大學」的紅色教官。
「監獄大學」的紅色教官
大家好,今天我講述的是《「監獄大學」的紅色教官》。
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短暫的一生都在為宣傳革命事業而奮鬥,即使身陷囹圄也不忘使命,被稱為「監獄大學」的紅色教官,他就是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張秋人。
1927年9月他臨危受命,出任浙江省委書記。可是,來杭上任的第二天,就被暗探跟蹤,不幸被捕,囚於國民黨浙江陸軍監獄。
這座建於北洋軍閥時期的高牆深院,是關押、迫害共產黨人的魔窟。在這裡,每天都流淌著血與淚,槍聲鐐銬聲響成一片。但即便是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中,張秋人仍然堅持每天讀五六個小時書。有人不解就問他:"你既然都等著槍斃了,為什麼還要讀書呢?" 他說:「共產黨人活一天,就要為革命工作一天。在牢里既然不能革命,那就認真學習,豈能坐以待斃。」在他的影響下,獄中許多青年一改頹廢悲觀情緒,開始潛心學習。白天,他教難友們識字,晚上就講革命故事,從法國大革命到巴黎公社,從俄國十月革命到中國革命,他所在的甲監五號成為了監獄裡一個學習真理的課堂。不僅如此,他的學習熱情還感染了其它牢房的難友,每次放風都是張秋人答疑解惑的時刻,他成為了難友們的紅色教官。
1928年2月7日這天,張秋人神秘地問道:「你們知道今天是什麼日子?」見難友們搖頭,便說:「今天是『二七』大罷工紀念日,晚上我給你們講講這段中國工人階級引以為傲的歷史。」然而,讓大家沒想到的,這竟是張教官上的最後一課。
第二天凌晨,六個獄警來到甲監五號,張秋人知道最後的時刻到了,便將衣物整理好交給難友,說:留給大家換換,我就不糟蹋它們了。難友們緊緊握住他的手,這些輕易不流淚的男子漢熱淚奪眶而出,他們多希望能再聽聽這位革命領路人的教導。可是他犧牲了,時年才30歲。30,而立之年,正是一個人最美好的時刻。而張秋人的30,卻永遠定格在了1928年的2月8日。
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薛暮橋,當時也和張秋人關押在一起。有一次他出國,一名外國記者問他:薛先生,我想知道您是畢業於中國的哪所大學?你們猜薛暮橋怎麼回答,他說:我畢業於中國的監獄大學。他在緬懷「監獄大學」啟蒙老師時,十分崇敬的說:「秋人同志同我們永別了,但他勤奮學習的精神,永遠銘記在我們心裡,他使我在革命艱險時刻,都充滿了勇氣和信心。」
毛主席也說:「張秋人是個好同志,好黨員,很有能力,很會宣傳,很有群眾基礎,可惜他犧牲得太早了。」
張秋人一生短暫,但他留下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勵著後人們砥礪前行,無數個張秋人前赴後繼,用他們的血肉之軀為我們換來了國泰民安。如今,我們銘記先烈,烈士們才不會真正的死去,初心才能繼續延續,我們也才能更好地書寫未來!
(來源:紹興市人民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