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紹志
編輯 |
券業一哥」的理財產品也把上市公司給「坑」了。
8月23日,富安娜(002327.SZ)發布公告,公司購買的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出現兌付逾期。
公告顯示,富安娜於2021年3月19日花1.2億購買了一年期的「中信證券富安FOF定製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以下簡稱 「富安1號」),截至公告日,公司共計收到產品本金1350萬元,剩餘產品本金1.065億元及投資收益到期未兌付。
回顧理財全過程,富安1號可以說是富安娜的專屬理財產品,投資時間長達4年,5次購入,最後一次卻意外「踩雷」。
2018年4月,富安娜與中信證券簽署了《中信證券富安1號定向資產管理計劃資產管理合同》。隨即,富安娜購入1億元,委託期限為2018年4月至2018年10月。待到期時,中信證券兌付本金及收益共1.03億元。後續3次投資也成功拿回本金並獲得收益。
2021年3月,富安娜最後一次購入1.2億元,公司本應在今年3月拿回該筆投資本金和收益,但經過多輪溝通,僅收回本金1350萬元,剩餘資金已逾期。
根據中信證券提供的富安1號產品2021年年報及詢證函顯示,2021年度,富安1號受託規模1.2億元,本期賬戶收益率5.76%,運作以來的賬戶收益率24.20%。
產品持倉集中於兩大標的:東方紅貨幣B和北大資源杭州海港城。截至2021年底,產品資產總值為1.30億元,資產凈值為1.29億元。
一位券商資管人士推測,該產品可能是通道,主動管理的持倉不會這麼集中。
問題出在持倉的北大資源杭州海港城項目。
富安娜指出,北大資源杭州海港城項目債務人浙江藍德置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藍德置業」)早已實質違約,且2019年和2020年審計報告均被中匯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主要連帶責任保證擔保方北大方正集團重整計劃執行期限日前被法院裁定延長至2022年12月28日。
Wind資料顯示,浙江藍德置業隸屬於北大資源(0618.HK),北大資源集團則是北大方正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今年6月,北大方正集團公告,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重整計劃無法在原定期限12個月內執行完畢。經北大方正集團、北大資源集團等五家公司申請,北京一中院依法裁定批准延長重整計劃執行期限至2022年12月28日。
富安娜表示,投資資金延期兌付或存在部分損失的風險,公司在 2022 年半年報中已將該產品賬面盈餘部分 875 萬元計提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截至公告日,由於中信證券尚未出具最新估值表/凈值說明,公司無法準確預計該筆投資可能帶來的本金損失,具體影響以審計機構2022年度審計確認的結果為準。
中信證券是券業「老大哥」,公司資管規模一直位居行業榜首。中國基金業協會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二季度,中信證券月均私募資產管理規模達11792.51億元,遠超第二名中銀證券5240.60億元。
在券商們紛紛設立資管子公司的潮流下,2021年2月,中信證券也宣布,擬出資不超過人民幣30億元(含),設立全資子公司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暫定名),將由其承繼中信證券的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同時還將申請公募牌照,從事公募基金相關業務。
今年7月末,證監會對中信證券申請設立資產管理子公司提出了兩項反饋意見,一是就母子公司資管牌照切分後投顧業務劃分情況進一步說明,二是資管子公司成立後,將為母公司保留的養老金相關業務提供中後台外包服務,就上述安排是否符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的相關規定進行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