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愛好者吐槽劉宇科普漢服不嚴謹,你怎麼看?

文/可可,

文章原創,請勿搬運、抄襲、洗稿。

最近,新一期的創造營節目又出現在大家的視野面前,雖然已經舉辦了很多屆,但是這一次依舊熱度不減。

而且在這其中有一名叫做劉宇的選手非常的受歡迎,他不僅僅是初代的c位,而且因為學習中國舞多年,在這樣的流行音樂節目上展現出不一樣的舞蹈風格,自然就備受矚目。


在節目中劉宇多次穿著漢服表演中國舞,瀟洒十足,引來了很多人的驚呼。但是有不少的同袍在看了節目之後卻表示:這科普的一點都不嚴謹,還沒有把腦子裝滿呢就開始強加漢服同袍人設了,真的不怕人設崩塌了嗎?

具體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問題1:把魏晉風說成是漢服

在該節目中,劉宇拿出自己最經常穿的魏晉風漢服,並且說:這是一個魏晉風漢服的形制。非常正經的跟大家介紹。

但是實際上,魏晉風大家都知道它根本就算不上是漢服的種類,只不過是從影視劇中延伸出來的一種服裝,正統的晉朝服裝應該是晉制漢服。

不過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劉宇一直以來都是跳仙氣的古風舞蹈,所以穿的大部分都是大刀袖款式的魏晉風,所以不知道真正的晉制是什麼樣。

★漢服知識小科普:

真正的晉制漢服有以下幾個特色,第一是上襦的背後有中縫,而且袖口兩邊都帶有接袖,既可以拼色,也可以撞色,也可以單純的布料拼接。

袖子分為三種,一種是直筒袖,一種是垂胡袖,還有一種是比較窄的袖子。

現在市面上大多數見到的都是寬鬆的直筒袖,看到大刀袖一定要及時的避開。而且晉制漢服上襦中帶著腰襕設計,下面一般都是破裙,也可以是褶裙,外面是不會套著大刀袖的大袖衫的,因為大袖衫這種款式原本就沒有在晉朝出現。

問題2:把漢服的下裙說成是襦裙

在接下來的介紹中,劉宇還跟大家介紹漢服每一個形制的單獨名字。但是這一次他又出錯了,把漢服的下裙稱為是襦裙,這又是讓人覺得啼笑皆非的稱謂。

★漢服知識小科普:

其實古代的漢服每一個衣服都有自己專門的名字,像是古代的褲子稱為袴,上衣一層的話是衫,兩層的話是襖,短款的是襦。

而襦裙又是一個套裝漢服的總稱,也就是說上衣是短款的衣服,則是襦,下面穿著裙子,則是裙。兩者結合起來便是襦裙。

問題3:叉手禮

在節目播出的時候,劉宇帶著其他選手穿著古風的服裝一起向前的各位觀眾做叉手禮。叉手禮是我國古代人們平常生活中常用的打招呼儀式,最初出現在西晉時期,無論是男女老少都可以用,但是很明顯劉宇的這個叉手禮是錯誤的。

★漢服知識小科普:

宋朝人在《事林廣記》中寫道:叉手的方式是左手把右手拇指,然後讓左手的小指指向右邊的手腕,右手四指都是直的,以左手的大指向上。這種禮儀一般都在站立的時候使用,尤其是在回對方話的時候。當然了,古代的叉手禮每個朝代也都各有不同,有些微的區別,而不僅僅只是把手叉起來就完事了。


劉宇在節目中所犯的種種錯誤,都讓很多同胞看著十分的難受,並且他不僅僅是在這個節目上宣傳自己喜歡漢服,還曾經作為漢服節的推廣大使,多次以歌手和舞蹈演員的身份參加活動。

那麼既然是漢服活動的大使了,做一些基礎的了解也是應該的吧。雖然他的很多粉絲都表示他只不過是一個愛好者而已,並沒有把它當做自己的人設。但是他所犯的錯誤都是漢服同袍中最最基礎的問題,就算不專門的去學習一些漢服的知識,簡單的了解一下也是可以知道的。所以對於劉宇出現的是三個錯誤,很多同袍至今都無法理解。

不過可可認為,劉宇原本就是學習中國舞,在抖音上拍攝短視頻而迅速火爆起來的,所以一直以來都是穿的衣服都偏向於影樓風格。而且劉宇所宣傳的文化,其實更多的是舞蹈文化,漢服文化和禮儀文化都只是作為一個附屬罷了,的確不能對他要求太多。

更何況在他參與的很多節目中,像是《國風美少年》里,節目組方也多次出現漢服科普的錯誤,可見其實漢服文化依舊是小眾的,並不是所有人都了解。大家不能夠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所有人,只能夠盡自己所能去科普宣傳漢服的文化。

但是同時,可可也希望劉宇在身上肩負起這份責任的時候,能夠認真和系統的去學習一些漢服的文化知識,這樣的話向大家科普的知識更為正確,也有助於他個人人氣的提升

這幾年的節目中,也有越來越多的網紅明星把漢服帶上大熒幕,他們的推進都是有助於漢服文化發展的。因此大家在遇到科普錯誤的時候,最好的辦法還是借著這熱度去科普,而不是攻擊明星本人哦。

大家認為呢?

以上就是本期的內容啦。記得關注可可,了解更多漢服資訊喲!若是本期的內容給你提供了有用的幫助,動一動雙手,點贊收藏一下吧,我們下期再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