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燉雞湯時,要牢記「1放3不放」,雞湯濃香味道正,沒腥味
天氣也正式進入冬天,開始下雪了,變得寒冷乾燥,一到冬天天冷以後,長輩們就會叮囑我們多喝點雞湯,家裡就喜歡燉點湯湯水水的,喝一碗熱乎乎的雞湯,全身都暖和了,很舒服,也相當幸福。
有句俗話叫「無雞不成席」,許多家庭把雞湯當作滋補的佳品。雞湯營養豐富又美味,同時家中有人感冒時,也往往會熬一鍋雞湯作為補品。
燉雞湯的方法簡單,但是燉雞湯也是要講究方法的。燉雞湯的時候,不論加什麼食材,湯也要講個原汁原味,但是有的人總是會覺得雞湯怪怪的,要麼就是腥味太重,要麼就是不夠鮮美,怎樣才能避免這些問題呢?
其實很簡單,不能用過多的食材來掩蓋食材本身的味道,清燉雞湯時,要牢記「1放3不放」,雞湯濃香味道正,沒腥味。
清燉雞湯時,要牢記「1放」:
因為雞肉本身自帶腥味比較重,而去腥的方法,很多人覺得將雞塊直接放鍋里焯水即可去腥,效果並不好,最好的方法就是加老薑能更好去腥增香。
生薑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調味品,大多數人在烹飪的時候都會加入一些生薑來幫助去腥提味,這是因為生薑含有姜辣素、姜烯酚等成分,生薑可以「去除」一切其他異味,所以只有用老薑燉煮才能很好地完全壓住雞肉腥味,老薑不僅為雞湯能給肉去腥,還能增加濃香。
清燉雞湯時,要牢記「3不放」:
一,花椒不放
花椒雖然有掩蓋食材異味的作用,但是很是辛辣,在燉制雞湯過程中,其花椒本身的味道把雞肉的鮮味壓住,燉雞湯喝的是雞肉本身的鮮味,所以調料不需要加太多。
二、大料不放
因為大料的味道比較重,燉雞湯時如果放了,燉雞湯時,其過程中會激發雞肉中的蛋白質發生反應,不僅起不到去腥增香的作用,還會使雞湯失去原有的鮮味,因此燉雞湯這些香料是最好不要放的。
三、雞精、味精不放
雞湯燉煮到一定的程度,雞肉中的鮮味就會釋放出來,因此,雞湯本身的味道就極鮮,而且講究的是喝原汁原味,增鮮的調味料雞精、味精就要不放了,可以加些菌菇類增加雞湯的鮮度,能夠讓雞湯更加香濃可口。
食譜:竹蓀烏雞湯
原料:烏骨雞半隻,竹蓀50克、紅棗10個、枸杞15克
調料:蔥1段、老薑1塊,鹽適量
做法:1、用淡鹽水浸泡半小時後瀝出,去掉菌蓋頭,也就是網狀的那部分,否則會有怪味。
2、先將烏雞洗凈,然後放進水裡加入薑片用大火煮,待鍋開後撈出烏雞,放進清水裡洗去浮沫
3、將烏雞放入砂鍋內,一次性加入清水適量,加入竹蓀、紅棗、枸杞、姜、蔥,用大火煮,待鍋開後再改用小火燉一個小時左右
4、出鍋前10分鐘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