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2日《濱州日報》專版報道
聚焦新舊動能轉換
奮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流開發區
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
自新舊動能轉換工程實施以來,我區圍繞「富強濱州」建設總體部署,堅持高質量「雙招雙引」,始終聚焦開發區經濟發展主責主業,以產業發展論高低、以項目落地論英雄,多點發力、全面衝刺,新舊動能轉換成果逐步顯現。
省級化工園區成功認定
濱州臨港化工產業園於2019年6月被省政府批複為第四批省級化工園區,規劃面積12.57平方公里,為濱州市7個化工園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目前已落戶投資128億元的省重大項目濱華新材料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韓國載元裕能新材料項目、美國AP等一批重大世界級化工項目。同時,建國以來環渤海地區最大的氣田——渤中19-6特大凝析氣田確定在北海登陸,可帶來豐富的凝析油、凝析氣以及終端脫出的二氧化碳等化工原料,加速高端化工產業集群發展。
重大基礎設施更加完善
港口方面,河海聯運優勢突顯。濱州港獲批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並通過驗收,建成2個3萬噸級散雜貨泊位和2個3萬噸級液體化工泊位,2個5萬噸級油品泊位達到驗收條件,2個5萬噸級液體散貨泊位及後方罐區工程開工建設,5萬噸級航道完成立項手續,正在加快推進。套爾河港區屬於河港港區,與濱州臨港化工產業園僅一路之隔,1000 噸到10000噸各類泊位和配套設施齊全。陸路方面,區域內秦濱高速建成通車,G228、G339、S233、S320、S239 五條國省幹線在北海交匯貫穿。鐵路方面,濱港鐵路貫穿北海,建成後將北接濱州港、南連膠濟線、中間與黃大鐵路、德龍煙鐵幹線鐵路貫通,為企業提供了便捷低成本的運輸條件。京滬高鐵二通道今年開工建設,並在距北海15分鐘車程處設置站點。
主導產業初具規模
高端化工產業發展方面,濱華新材料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全面提速,計劃8月份實現中交。投資5.84億元的韓國載元裕能電子級溶劑及導電漿料生產項目6月份實現試生產。總投資5.4億美元的美國AP公司空氣島和氫能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6億元的濱州科力新材料年產14萬噸催化劑粉體系列項目、總投資15.5億元的首建科技年產3.7萬噸高端除草劑及中間體資源循環利用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高端鋁產業發展方面,目前擁有800萬噸氧化鋁、67萬噸電解鋁、380萬噸鋁合金產能,形成了從鋁礬土到氧化鋁、電解鋁到鋁棒鋁錠鋁板再到鋁合金裝備製造的完整鋁產業鏈條。現代海洋產業發展方面,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脊嶺島」鹽田蝦獲「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稱號。正加快推進青島中科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馬繁育養殖加工一體化項目建設,打造具有北海特色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方面,金風科技有限公司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園已簽約落地;依託中海油「渤中19-6」凝析氣田登陸帶來的油氣資源,正規劃建設氫能裝備製造產業園。
機制體制改革成果顯現
開發區內設機構由改革前的25個減少到改革後的6個,精簡76%;人員由改革前的278人減少至改革後的80人,精簡71.2%。推行「管委會+公司制」管理模式。組建成立4個園區公司(高端鋁、高端化工、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海洋園區發展公司)、3個平台公司(國有資產運營管理公司、開發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3家平台公司主要圍繞融通資金、資本運營、開發建設、科技創新等開展業務工作。圍繞我區主導產業及特色產業,優化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成立高端鋁、高端化工、高端裝備製造、現代海洋四個產業規劃,實行分園管理、錯位發展。
下一步,北海經濟開發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富強濱州」戰略和對北海開發建設的戰略部署,堅持「高質量發展的一流開發區」的目標定位,按照「一綱四目」的戰略布局,把北海建成創新、安全、綠色的一流工業開發區,成為濱州經濟發展制高點,在「富強濱州」建設中體現北海擔當,貢獻北海力量。
現在的北海,正重整行裝再出發,在渤海之濱書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
擔當實幹勇爭先 砥礪奮進譜新篇
——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四強」產業發展紀實
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黨工委、管委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立足新起點、謀劃新思路,提出了「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流開發區」的宏偉目標,打造以創新為主推動力,以綠色低成本物流體系、智能智慧化支撐體系、本質安全管控體系、生態環保防控體系為保障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四強」產業集群。
2020年11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複山東濱州港口岸對外開放。
■ 以濱華新材料碳三碳四項目為龍頭,初步形成了高端化工產業集群
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總投資約515億元,分兩期建設。一期工程投資約128億元,佔地面積2340畝,主要建設60萬噸/年丙烷脫氫制丙烯裝置、80萬噸/年丁烷異構化裝置、30萬噸/年環氧丙烷聯產78萬噸/年叔丁醇裝置、15萬噸/年合成氨裝置,及公用工程和輔助工程設施。項目畝均投資強度達547萬元、畝均產值達504萬元、畝均稅收達60萬元。項目達產後年可實現營業收入118億元、利稅32.3億元。
2020年5月,10萬噸/年油系針狀焦生產項目正式落地北海新區。
項目核心裝置30萬噸/年環氧丙烷聯產78萬噸/年叔丁醇(PO/TBA)裝置,採用與清華工研院合作研發的PO/TBA 共氧化法新技術,是國內第一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O/TBA 工業化技術,全球第三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化裝置, 打破了國際巨頭技術壟斷,使項目投資成本減少1/3,利潤率提高約10%。在世界上首次實現傳質與反應分離,整個反應過程無氣態氧存在,大幅提升了工藝的安全性。該項技術於2020年12月17日圓滿完成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業化試驗。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已納入2020 年山東省重大項目,成功破解了鹽鹼土地固有的投資強度小、產出效益低、產業拉動能力弱的「小、低、弱」難題,是濱州市北海經濟開發區發展大型高端化工、大宗高附加值化工新材料產業,打造濱州世界高端化工產業基地的龍頭項目,具有顯著的優勢和特點。
該項目是北海經濟開發區打造以LPG為原料,「氣頭化尾」產業鏈和產品鏈的龍頭項目。項目帶來的丙烯、環氧丙烷、異丁烷、叔丁醇資源,將會形成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為北海經濟開發區打造世界級高端功能化學品、新材料和新能源基地奠定堅實的基礎。
濱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NMP生產裝置工藝技術、控制流程國際領先。
韓國載元裕能超凈高純微電子溶劑(NMP)及配套項目由濱州裕能化工有限公司和韓國載元株式會社共同出資建設,該項目為2019年日韓商務周簽約項目,是全市「拿地就開工」審批模式的首個試點項目。項目總投資5.8億元,佔地111畝,畝均投資額度530 萬元, 建設3萬噸/年高純NMP、14000噸/年TDS導電漿料、3萬噸/年高純GBL、1.5萬噸/年環己胺、5萬噸/ 年再生NMP 裝置。目前項目已全面提速建設,計劃2021年8月份實現投產,項目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24億元,稅收1.37億元。
美國AP工業氣體島和氫能綜合利用項目以世界五百強企業美國空氣產品公司(Air Products, 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APD)為依託,總投資5.4億美元,佔地250畝地。其中工業氣體島項目一期投資6000萬美元,二期投資1.5億美元,主要建設3套4000Nm3/h 高氮生產裝置,用於滿足濱華新材料PDH和合成氨項目氮氣需求,一期裝置為25,000Nm3/h 的制氧空分設備,用於滿足濱華新材料碳三碳四綜合利用項目PO/TBA用氧需求,並補充部分氮氣,一期項目計劃於2021年8月份投產,二期計劃於2022年12月份投產。氫能綜合利用項目投資3.3億美元,主要建設粗氫提純裝置、液氫運輸及加氫站。
■ 以世界500強企業魏橋創業集團為龍頭,初步形成了高端鋁產業集群
北海現有涉鋁生產企業7家,行業範圍涵蓋氧化鋁、電解鋁、鋁棒、鋁錠、鋁用炭素。從事氧化鋁、電解鋁生產經營的企業有2 家,分別是北海信和新材料有限公司、北海匯宏新材料公司。從事鋁加工企業4家,分別是山東立中合金有限公司年產45萬噸鋁合金和3萬噸高強鋁鍛鑄件項目、山東創新北海有限公司年產300萬噸輕質高強鋁合金材料項目、濱州華科輕合金有限公司年產12萬噸鋁合金生產線項目、濱州北海瑞格金屬新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2萬噸高強度高導熱耐高溫鋁合金新材料項目。從事鋁用炭材料生產企業1家,為山東創新炭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88萬噸鋁用炭材料項目。
魏橋新材料園區推動高端鋁產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
北海新材料產業園已完成投資260餘億元,下轄濱州北海匯宏新材料有限公司、濱州市北海信和新材料有限公司、濱州綠豐熱電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形成年產800萬噸氧化鋁和67萬噸電解鋁規模。
山東魏橋海逸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專註於改性固化赤泥路用材料技術成果的產業化落地。以程鈺博士為首的赤泥大規模利用研發團隊,經過多年攻關,突破赤泥路用的技術瓶頸問題。改性赤泥材料在濟青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國道G309等省內外17項工程中得到推廣應用,消納赤泥15萬噸。濟青高速赤泥路用推廣工程列入交通部綠色科技示範工程。同時,團隊參與編製了山東省《公路工程赤泥(拜耳法)應用技術規程》地方標準和中國工程建築協會標準《赤泥路基設計與施工技術規範》,為赤泥的工程化應用起到關鍵支撐作用。
濱州華科輕合金有限公司於2017年4月註冊成立,隸屬於立中集團,主要經營汽車輕量化鋁鎂合金材料及製品研發、生產、加工、銷售。一期6萬噸高性能鑄造鋁合金已於2018年5月啟動投產運行,目前月產量可達4000噸。主要原料依託中國宏橋集團濱州北海高硅鋁合金複合材料基地,是宏橋集團產業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公司產品覆蓋德系、日系、美系、法系、韓系中高端汽車以及國內知名汽車品牌零部件材料。
■ 以現代海洋園區建設為標誌,初步形成了現代海洋產業集群
北海經濟開發區是中國第二大海水製鹽基地、山東省第一大海鹽生產基地。全區現有原鹽企業5家,原鹽年產能150萬噸,面積19萬畝,全區鹽化工企業5家,主要產品為溴素、氯化鉀、硫酸鉀、精製鹽等。全區現有海水養殖企業6家,養殖面積共23萬畝,主要養殖產品為南美白對蝦、貝類。
山東渤海水產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水產養殖及冷藏深加工業務,企業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 生產基地,「脊嶺島」鹽田蝦獲「山東省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稱號。全區現有水產品加工企業共2家,海旺年產600噸海珍品加工項目是魯北地區第一個水產品精深加工項目。
北海海緣養殖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水科院東海所、青島英豪集團合作的青島中科乾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馬繁育養殖加工一體化項目已落戶園區,同時設立海馬研發創新中心。美國佛羅里達理工學院張東博士帶領的海馬養殖團隊,率先培育出高成活率的海馬品種,為大規模養殖奠定了基礎。委託自然資源部海洋三所開展海馬小分子肽、鋅、硒等成分提取技術研究,完成海馬酒廠選址。
岔尖漁港總投資3.34億元,佔地面積715畝,可停泊漁船600艘;項目分兩期建設,其中,岔尖漁港一期建設項目總投資1.2億元,主要建設漁港碼頭岸線472米;港池及航道疏浚,疏浚總方量221萬方;防沙堤2道,長度265米。目前漁港已建成投用,徹底結束了北海「有船無港」的歷史,成為了發展漁港經濟的重要基礎
■ 以金風科技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園項目落戶為標誌,培育壯大高端裝備製造產業
海上裝備製造產業基地以金風科技、龍馬重工為龍頭,依託河港聯運優勢建設6—10MW整機總裝生產基地、6—10MW葉片生產基地、永磁直驅發電機生產基地、風電海工及基礎製造基地,建成年產200台海上風電整機總裝項目,打造成為渤海灣海上風電產業基地。項目計劃總投資30億元, 項目竣工投產後,年產值80億元,年實現利稅5億元,目前項目選址工作已正式啟動。
中海油渤中19-6特大凝析油氣田項目落戶,開啟北海開發建設新篇章。
2019年2月,中國海油宣布渤海灣盆地喜獲千億方大型凝析氣田—渤中19-6,確定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千億方,凝析油探明地質儲量超億方。該氣田被譽為「渤海灣盆地有史以來最大的天然氣田」。同年12月19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正式與中國海油集團簽訂《深化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明確渤19-6凝析油氣田開發項目選擇北海登陸,並配套建設油氣處理終端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