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同學新視頻「翻車」了?他的未來,會是科技區的手工耿嗎?

在2月2日更新的視頻中,何同學解釋了自己為什麼又鴿這麼久的原因:他用108天開了個燈。

回想起何同學的上次更新,還是一百多天以前。那時的何同學自製了一張桌子大小的AirPower,無論你需要充電的設備放在桌子的何處,它都能實現快速充電;

除此之外,它還能實現特效動畫、備忘錄、喝水提醒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最關鍵的一點是,這個巨型AirPower配備了升降桌,使用者的工作時間長了,桌子能夠實現升降,緩解關節疲勞。

由於該升降桌是樂歌品牌提供,在視頻的最後何同學特別感謝了該品牌對他的這個發明的幫助(恰飯)。該視頻在當時迅速走紅,網友們再一次感嘆何同學的腦洞之大、動手能力之強,將蘋果曾經拋棄的產品創作出來。

更為重要的是,該視頻發布一天之後,樂歌股份的股價上漲了13.51%,市值飈升了5.46億元;在各大電商平台上,何同學的同款升降桌被一搶而空,就連同品牌的其他產品,也處於缺貨狀態。

有專業人士表示,何同學這次帶來的經濟效益,拯救了一個剛上市的公司。

也許正是有企業看準了何同學的帶貨能力,在他再次走紅全網之後,又一家企業敲響了何同學工作室的大門。

這一次,何同學又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將自己的腦洞融進某個產品之中,想帶給觀眾一個觀感體驗不輸於巨型AirPower視頻。

01.何同學的「無用發明」

在視頻的開頭,何同學就簡單介紹了自己工作室的環境,一切設備都能滿足他的工作需要,但唯一的缺點是,工作室的照明開關離他的座位太遠,非常麻煩。

為此,他想要用一個發明,幫助他坐在座位上就能夠把燈打開。

第一個發明,就是利用工作室的3D印表機,製作出一個籃筐開關,人只需要將球投進籃筐並觸碰到開關,方可實現遠程開燈;

然而無奈何同學的投籃技術堪比國足運動員,若是不走到籃筐附近,根本無法將球投准;但這一做法,又與遠程開燈的目的相違背。綜上所述,方案一未能順利通過。

隨後,他又從寵物拋球機中取得靈感,經過半個星期的設計和製作,專門設計了一款有著固定拋球角度和功率的「何同學桌面開燈拋球機」,實現了百分百的投球率。

但何同學發現他還是太蠢了,因為每次需要用拋球機開燈的時候,他都得先從開關底下找到球。

儘管他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又花了兩周時間設計和創作了一個「自動撿球車將球運送到升降台,升降台將球送至拋球機」這樣的閉環系統用以解決問題。

然而無奈的是,自動撿球車又是一個超過他能力的發明。因為這台看似不起眼的小車,需要具備「建模定位系統」、「巡邏避障系統」、「自動充電系統」,才能在複雜的辦公環境中,實現高效率的遠程開燈。

於是乎,何同學改裝了一台掃地機器人,使其同時具備上述的三個系統,又解決了一個「世紀難題」。

但何同學突然發現,他這麼做還是太蠢了。

由於所有的辦公人員都配備了那個讓他再次走紅的升降桌,一旦桌面升起,整個閉環系統都將失效...

為了不再讓這個遠程開關折磨自己,何同學花了六星期的時間製作了「終極手持自動對準開燈拋球機」,其中配備了自動瞄準系統和感測器,快速計算出拋球機與開關板的空間距離;

隨後他也在工作室裡布置了四個定位基站,幫助掃地機器人快速定位,將球送至桌面拋球機附近,再將球拋至手持拋球機附近。

就這樣,經過108天的時間、數次的犯蠢、破解了超10個的難關、範圍擴大至整個工作室的改造,何同學終於完成了他的「遠程開燈機關」。

至此,觀眾老爺們都覺得何同學實在是太蠢了。

科技是一個將繁化簡的過程,為的是用科技方便生活,而不是用一些花里胡哨的發明將生活複雜化。這一耗時上百天才完成複雜的「遠程開燈」,其實只需要一個聲控智能開關就能實現。

在這期視頻的評論區當中,就有某個智能照明品牌留言,希望何同學下次有需要的時候能夠與他們合作,甚至自信的表明他們能為工作室中的每一位成員提供優質的服務。

在很多人看來,這個視頻完全可以用「為了這口醋,包了一頓餃子」來形容,各部分的知識點、看點插入非常生硬,與先前的發明相比,實用性也更低。

當然,也有網友選擇理解何同學的苦衷,並給出了適當的建議。顯然這期開燈視頻是一次掃地機器人的恰飯,何同學之所以要大費周章地製作一個遠程開球機,是為了介紹掃地機器人的功能時所做的妥協;

再者這期視頻其實並沒有其他網友們想像中的那麼生硬,何同學在視頻中穿插了笑點、科技知識點,這些內容,都是何同學視頻風格的體現。

且更為重要的是,何同學在視頻中展現出一種創作者應該具備的堅持不懈與勇敢試錯的精神,並非是單純為了開燈而發明,而是為了展現生活中的科技而發明。

視頻中出現的自動跟蹤裝置,還有著無限的可能性(例如自動跟蹤行李箱)。

也有細心的網友總結了何同學這期視頻的創作模式:

從生活中發現某個需求點→利用自己的知識發明某個道具,以滿足自己的需求→展示發明過程中的困難和笑點→最終完成的發明有明顯的個人風格。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這些純手工製作、純粹展示個人能力的發明,大多很難實現量產化。

拆解何同學的視頻後,你會覺得它有種莫名的熟悉感,這並非是一種錯覺,在另一位知名的UP主的創作中,我們也能看到相似的視頻模式。

02.手工耿的「有用發明」

說到「無用發明」,就不得不提起手工耿,這個河北保定出身的焊工小伙,早些年在短視頻平台中以創作「無用發明」而走紅網路。

手工耿擅長從生活中找到需求點,再利用焊接材料組裝成結構雖複雜,但都只是徒有趣味性,在現實中難以推廣的發明。

在央視的一次採訪當中,手工耿的母親也是直言他的發明毫無用處,至今不能理解兒子為何會熱衷於這種無用發明。

為了在洗頭的時候方便健身,他做了一款倒立洗頭機;為了督促自己減肥,他焊接了一個不跑完就出不去的自動跑步鐵籠;

為了參與朋友的充電寶「內卷」,他連續加班搗騰出一個2700萬毫安的巨型充電堡;為了滿足夫妻之間「床頭吵架床尾和」的需求,分分合合的床應運而生...

甚至是梳子、錢包、掃帚這樣常見的生活用品,手工耿也能用鋼鐵焊接出來。因為他的腦洞之大,發明之精妙,在發明當中投入的熱愛真誠而不浮誇,展現了鄉村小伙對創作精神的追求、焊工的浪漫與夢想。

無數網友都從他的無用發明中挖掘到有用之處---帶來快樂。

當自媒體有了人氣之後,廣告合作便會不約而至,在手工耿的視頻中,有明顯恰飯元素的便是《自製鋼琴烤串車》。

某天,手工耿受到某位網友的啟發,打算製作一輛能邊彈鋼琴,邊烤串,甚至還能移動的鋼琴烤串車,經過一段時間的構思之後,手工耿很快就將想法轉換為現實。

經過一系列的組裝,燒烤車的雛形已經出來,萬事俱備,只欠鋼琴。正當網友們都在思考手工耿是否會「手搓」鋼琴的時候,一條拼多多優惠廣告打破了所有人的幻想。

雖然廣告的插入生硬得讓人有些猝不及防,但照本宣科的手工耿反倒是為廣告增添了不少趣味,因此並沒有多少網友反感此次的恰飯

隨著「工商時間」的結束,鋼琴的組裝也順利完成,憑著以往的焊接經驗,手工耿很快就將兩者拼接在一起。而後又經過簡單的加工和美化,「自製鋼琴烤串車」就此誕生,手工耿用一首歌的時間,帶來了噴香的烤肉串。

除了三次元的商單,手工耿也曾「二」過。在2020年6月的更新的《自製歐氣檢測器》中,他就開門見山宣傳了手游《公主連接》的免費抽卡活動。

為了檢測自己的歐氣如何,手工耿就專門製作了一個歐氣檢測器。由於在該遊戲中,「凱露接頭」的梗又稱為焊接,因此這一發明也被網友們調侃為「真·公主焊接」。

03.何同學會成為「手工何」嗎?

在「開燈拋球機」之前,何同學與手工耿最大的區別在於一個前者的代名詞是「高端與發展」,後者則是「土味但不俗」。

當然,這樣的概括並沒有貶低任意一方的意思,所謂的「土味」是指鄉土氣息重、理解門檻低。

兩人同樣是投身於自己熱愛的事業,用一技之長向觀眾展示科技的魅力,用畫面講述創作的過程,使人潛移默化地接受熏陶。

作為科技區的up主,在展示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還需要考慮視頻的看點,怎樣的發明能引人注目、怎樣的創作過程才會不顯枯燥。

對於依賴數據的up主而言,發明所產生的趣味性或許遠遠大於發明的實用性,也正因如此,兩人在視頻創作中,都會想方設法地加入笑點。

然而隨著自身的發展和環境的改變,兩人的創作風格也悄然發生改變。何同學畢業後成立的工作室,樂歌股份的上升時對他商務能力最好的肯定,在接到恰飯項目後,自然不能隨心所欲地進行創作;

而手工耿則在走紅之後,開始慎重思考自己的發明,雖然「沒用」依舊是一張靚麗的名片,但若是能在保持以往風格的基礎上,發明一些看似無用,實則暗藏玄機的機器,是否能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觀感體驗?

這樣的轉變,帶來的便是何同學的「開燈拋球機」和手工耿的各種「實用」發明。

只是何同學的視頻風格突然從「硬核的科普」變成「無用的發明」,自然就很容易聯想到手工耿。

靜下心來重新審視何同學的新視頻,你便會發現,裡面依舊有硬核的知識科普,何同學的翻車笑點。

例如在《用水講明白為什麼5G更快》的視頻中,何同學也記錄了自己「從突發奇想的想要探究5G的奧秘,到多次因為魚缸的大小無法滿足試驗成功的條件,再到通過視頻後期成功完成科普視頻」的全過程。

在觀眾看來,何同學的多次翻車不僅沒有成為罵點,反倒是科學精神的體現。任何一項發明都需要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哪怕只是一個科普視頻,何同學也為了追求最完美的實驗效果而投入了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

在記錄自己的製作畢業設計全過程的視頻當中,何同學也講述了自己在大學期間因為專註於視頻的更新,從而在無法交出畢業設計的困窘。

為了能夠順利畢業,也為了履行up主的義務,何同學便將自己的畢業設計用於自己的畢業視頻上。最終何同學向觀眾展現了他利用Lidar感測器和相機製作的「畢業快樂」星軌圖。

以往的視頻,何同學都融合了自己對生活、科技的感悟,且總能以先抑後揚的形式引起觀眾的思考。但這些極具何同學個人特色的亮點,都沒有被那個「開燈拋球機」點亮。

但在他身上,仍有著採訪蘋果CEO、自製AirPower的出圈光環。於是乎,人們期待著有何同學的轉型,能夠給我們帶來與手工耿相似,但又不同的發明創造。

因為「開燈拋球機」,網友們對何同學的爭議還沒有停止。儘管在視頻中,何同學提到自己從中學到了不少知識,他的這個在常人看來「殺雞用宰牛刀」的機器,開的不僅僅是燈,還是他個人的夢想。

不難看出如今的何同學正陷入「為愛發電」的瓶頸期之中,為此他需要「商業恰飯」來維持工作室的運營成本。

處在轉型關鍵期的何同學,是會成為科技區的手工耿?還是B站的喬布斯?還需讓時間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