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深圳衛健委】
「啪!」
水壺掉在地上,4歲的彤彤(化名)哇一聲哭得更厲害:「我要水壺,我要媽媽!」
媽媽程華(化名)一下子崩了,在前夫抱著女兒走出家門那一刻,撿起地上的水壺,哭著追了出去……
前夫撂下一句話——
「(水壺)不要了,什麼都不要了。」
然後就抱著彤彤頭也不回地走了。女兒的哭聲,響徹樓道。
4年來,這個場景經常闖入程華的思緒,讓她不由自主地痛哭。
從那之後,她和女兒每次見面都變得「偷偷摸摸」。
底圖來源:soogif
女兒一出生
家就散了
2013年,彤彤剛出生,程華和前夫的婚姻就走到了盡頭,女兒由她撫養。
在深圳,單親媽媽的生活談何容易。
她是一名導遊,在國內天南地北地飛,前一秒帶娃,下一秒就得飛了,前一秒下飛機,後一秒就直奔母親家接娃。
「辛苦是辛苦,但很開心的,女兒愛說愛笑,很活潑。」
女兒4歲多時,程華找到了新的另一半。
可就在她準備再婚時,前夫出現了:
「你要結婚,女兒就得跟我養。」
爭執不下,上法院,判給了爸爸,才有了母女倆撕心裂肺分別的一幕。
「彤彤被帶走後,我一年要去七八次湖南看她。」
前夫不太願意母女倆在一起,程華和女兒只能「偷偷摸摸」見面。
她跑到學校看彤彤,享受短暫的母女時光。又私底下加了老師的微信,拜託老師多照顧她。
文具、玩具都快遞到學校,請老師轉交……
這種「偷摸」持續了兩年,到了2019年12月,前夫忽然主動來了電話:
「你趕緊來,看看彤彤。」
這一次正大光明見到女兒,卻是在醫院裡。
一年半里2次腦膜炎
「是奶奶帶得不好嗎?」
程華趕到湖南時,彤彤已經進了ICU。
從奶奶的隻言片語中,程華才知道,彤彤無緣由地出現了頭疼,「疼到撞頭」,又莫名高燒,一燒就直奔40度。送到醫院,醫生立即要求轉到ICU。
是腦膜炎!
在ICU外,程華心如刀絞,可憐彤彤沒有媽媽在身邊,可又不敢埋怨奶奶在農村照顧得不好。
幸好在醫院住了十來天,彤彤康復了。
這事過了一年,程華才能大大方方地和奶奶通電話,了解彤彤的情況,並囑咐一句:「少讓她接觸雞鴨鵝這些家禽。」
可2021年4月,彤彤的腦膜炎複發了,又一次被送進ICU。
這下程華崩不住了,一是自責,自己沒有盡到母親的責任;二是忍不住抱怨,「我不是說奶奶帶得不盡心,可老出現這種問題,總有原因吧?」
女兒住院的半個月里,程華決定,無論如何都要奪回彤彤的撫養權。她就不信了,「把孩子帶在身邊細心呵護,還會把孩子養病了?」
前夫這次爽快答應。2021年,離開媽媽4年之久的彤彤回到了深圳。
程華和母親把孩子照顧得像小花朵一樣,吃的喝的都保證乾乾淨淨,生病落下的功課,也幫她「惡補」回來。除了經常流清鼻水,彤彤又像小時候那麼活潑可愛了。
「養在身邊還是放心點。」
圖源:《深夜食堂》
2021年11月的一天晚上,程華出差回到深圳,飛機一落地,她就接到母親的電話:「彤彤又頭疼了,還吐!」
糟了,熟悉的可怕感覺又來了!程華立即飛奔到家,抱起彤彤就往醫院趕。
這次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
彤彤發燒將近40度,喃喃自語:「我頭好疼,想撞頭。」意識越來越不清楚。
程華的判斷沒有錯,細菌性腦膜炎又找上門了!
奶奶也從湖南趕了過來,程華和她輪流照顧著彤彤,幾天幾夜不敢合眼。
然而,等來的卻是一張病危通知書。
「我都那麼細心了,怎麼還是腦膜炎,還更嚴重了?」程華不停自責,在ICU門口以淚洗面。
經過20多天的治療,彤彤的癥狀有所好轉。可這一次,程華不再滿足「好了就好了」,病根沒找到,下次又發作怎麼辦。
「8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承受得住反覆的腦膜炎?」
接診醫生也有相同的疑問和擔憂,引起腦膜炎的病菌是哪來的?
他忽然想到一種可能:
會不會和耳、鼻有關?
他趕緊打給自己認識的一位耳鼻喉醫生。電話那頭聽完,說起了一個病例,兩年前,一位20來歲的小夥子也飽受腦膜炎折磨,結果卻是……
「那讓她過來檢查一下吧!」那位醫生心裡已經有了五成底。
2022年元旦那天一大早,程華帶著彤彤趕到深圳東邊的龍崗,見到了海哥。
他就是電話那頭的醫生曾憲海,人稱「海哥」,2年前剛升做院長,成為這家全市唯一的耳鼻咽喉專科公立醫院的「一哥」。
海哥不停追問,試圖找到彤彤平常生活中的「不尋常」。
媽媽說:她低頭或者頭向右一歪,清鼻涕說來就來,和她說話,她有時候聽得到,有時又聽不到……
「和那個小夥子太像了!」
海哥有底了,2年前他治療過的小夥子也是特別愛流清鼻涕,彎腰撿個東西,鼻涕都能嘩啦啦流出來。
「先做個顳骨CT檢查看看吧。」
緊接著,海哥說了句讓程華嚇了一跳的話——
「我懷疑
孩子的腦子『漏水』了!」
聽過罵人「腦子進水」,現在還有腦子「漏水」的?
海哥說,我真不是在開玩笑,我懷疑,彤彤和那個小夥子一樣,得了腦脊液耳漏或鼻漏。
漏的「水」,實際上是腦脊液,俗稱腦水。
本來,正常的顱腔是閉合的,跟耳朵不相通。
可如果內耳發育畸形,或者顳骨受了傷,腦子和耳朵之間有了漏洞,腦水就會流進內耳、中耳,這就叫腦脊液耳漏。
耳朵和鼻子是相通的。流進耳朵的腦水,還會經咽鼓管進入鼻腔,患者的「清鼻涕」,就是腦脊液。
「腦洞」大開,絕非好事。
有了這個漏洞,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從耳朵、鼻子跑進腦袋裡,條條大道通羅馬,引發腦膜炎等感染癥狀,隨時要人命。
「這也不能怪別的醫生,這個病少見,能應付好腦膜炎就不錯了!」
但有耳鼻喉臨床經驗的醫生,就會對反覆發作的腦膜炎多一分警惕,多一道腦迴路。
果然,檢查發現,彤彤的兩側鼻腔內、右側的咽鼓管咽口都有「清鼻涕」。
顳骨CT結果顯示,她的右耳存在先天性畸形:
右側內耳發育不良,內聽道擴大,內聽道底骨質缺損。
圖源:騰訊醫典
更讓媽媽自責的是,彤彤的右耳還被診斷出神經性耳聾。
「這應該也是內耳畸形或腦脊液耳漏造成的。」
治療的辦法是,儘早做手術,堵上「漏洞」。
挖個「塞子」
把腦洞堵上
曾憲海帶領團隊,第一步是找到「漏水點」。
就像自行車補胎,要先摸准漏氣點。
他先從右耳中耳道入手,在顯微鏡下看到,中耳道的「鼓室」里都是「水」。
海哥手中的微創器械,就像在水洞里潛行,視野不清晰,他得先抽干鼓室中的水。
「大潮」退去,一個0.1毫米的「小洞」就露了出來。
此刻正像泉眼,腦水不停湧出。
那個地方叫鐙骨底板,平時負責把聲音振動傳給耳蝸。
小洞就是鐙骨底板的部分骨質缺損造成的。
此外,內耳的「大門」——前庭窗膜也缺失了。
第二步就是「堵」。
海哥在彤彤的耳後取了一塊黃豆大小的肌瓣,但不能簡單往那一堵就完事,得防著腦水衝垮「堤壩」。
他往洞口的另一邊多塞點肌瓣,又往回扯一點,慢工出細活,最終讓肌瓣緊緊地堵住了洞口。
「把腦脊液當成浴缸里的水,這個堵洞口的肌瓣就像浴缸里的軟塞子,放准了位置後,水壓就會讓塞子越塞越緊。」
「泉眼」一堵住,腦水不冒了。海哥還不放心,繼續「補縫」,用靜脈血「封印」住肌瓣與洞口周圍的間隙,做到萬無一失。
抽出來的腦脊液
手術很成功。唯一遺憾的是,彤彤的右耳神經性耳聾已經失去了治療機會。
待彤彤完全康復後,海哥想根據小彤的實際情況,量身制定聽力補償方案,恢復她喪失已久的右耳聽力。
腦袋有沒有「耳漏」
怎麼判斷?
鼻涕清得像水,「流量」超出正常水平。
睡覺時經常出現陣咳,像是被嗆到一樣,這實際上是腦水嗆到鼻腔。
反覆不明原因的腦膜炎,這不能應付完腦膜炎就了事,還要查清細菌的來源。
發現以上癥狀,就要及早去看專科醫生。
記住:腦脊液耳漏,越早治療越好,聽力受損是不可逆的!
-End-
「有用就擴散」
本期封面:
采寫:鄭健陽
信息來源:深圳市龍崗區耳鼻咽喉醫院
喜歡就獎勵深小衛一個「👍」和「在看」唄~
本文來自【深圳衛健委】,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