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為何不如第一季好看了?

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第二季(以下簡稱《姐姐2》)近日上線,收割大量熱度和話題的《乘風破浪姐姐》第一季還如在昨日。節目里評委霍汶希對著選手陳妍希寒暄,「好像昨天一樣,我參加你的婚禮」,正在玩手機的吉克雋逸一驚:「她昨天結婚?」這就好像被娛樂圈大大小小的瓜塞得消化不良的觀眾看到《姐姐2》的熱搜猛然發現——這節目怎麼又播了?這節目還沒播完?

作為一款現象級綜藝的續集,《姐姐2》在開播前就自帶光環和熱度,但無論是這一季姐姐們的表現水平還是節目製作水平,相比第一季都大打折扣。豆瓣開分只有6分,遠低於第一季8.6分的開局,目前評分還在下跌。

《姐姐2》為何不好看了?

舞台老套,不像姐姐像阿姨

「很多選手給我的感覺不是姐姐,而是阿姨。」不少網友覺得,相比第一季,第二季的選手年齡感整體偏大,而且舞台傾向於傳統,沒有新意。張柏芝的《星語星願》,楊鈺瑩的《我不想說》,無非把自己的昔日成名曲拿來重唱;而金巧巧文藝匯演般的《天竺少女》,那英以僵硬掩蓋糊弄的舞蹈,都給人老氣橫秋的感覺。

有網友做了《姐姐2》詳細的年齡數據統計,發現平均年齡只比第一季大了一歲,但觀感上卻讓人覺得大了好幾歲。

「《姐姐2》像中年茶話會,大家來的目的很明確:我想翻紅。」觀眾吉小姐認為,姐姐們的表現不禁讓人懷疑她們還沒準備好就倉促開場,「相隔半年就著急推出第二季,是太多姐姐想上船了么?」

思維重心在家庭也是產生年齡感的原因。「看準綜藝再上,別談老公、孩子了。」有網友認為,《姐姐2》的受眾群是欣賞獨立的女性,但節目里程莉莎三句話不離老公郭曉冬,金巧巧、左小青大聊孩子話題,都把節目從女性勵志拉向了家長里短。

面對新一代的姐姐們,節目組特別安排了一個人生中高光時刻的訪談,許多人都不由自主地把生子作為高光時刻,同樣被不少網友吐槽。受到讚歎的則是周筆暢的回答,「我的高光時刻還沒有到來」。

獨立女性並非不能以生子作為高光時刻,最新一期《奇葩說》「獨立女性該不該收彩禮」的辯題上了熱搜,觀眾劉小姐非常認可選手席瑞的觀點,「真正的獨立應該是選擇自由的權利」,「但作為一檔希望觀眾賣力投票的綜藝節目來說,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顯然造成了看點錯位。」

重新思考女性價值,《乘風破浪的姐姐》在話題上的迅速引爆離不開每位嘉賓精準有力的表達,但看完《姐姐2》第一期,觀眾都沒品出女性勵志的點在哪裡。這也是很多人覺得周筆暢的答案更「高光」,程莉莎該去《妻子的浪漫旅行》而不是這個節目的原因。

博採眾長模式難以複製成功

「很多人追第一季是好奇這些話題女星何時『開撕』(爭吵),但到了第二季已經沒了這個懸念。」吉小姐說。

不僅是節目嘉賓沒有第一季的青春熱血,節目形式也讓人看出一種中年危機。

《乘風破浪的姐姐》最大的看點是一群30+的女星來選女團,而且許多人自帶話題。大齡女團選秀形式包裝女性成長勵志的內核讓《乘風破浪的姐姐》顯得別具一格,但細看之下會發覺,所謂創新不過是融合了熱門選秀元素和觀察類真人秀等模式。博採眾長式的綜藝節目可以吸引多個觀眾層,在迅速出圈成為爆款之餘,也因為缺乏核心原創競爭力帶來後繼乏力的問題。

《姐姐2》就明顯暴露了這一問題。第一季讓人眼前一亮的節目口號「一切過往,皆是序章,直掛雲帆,乘風破浪」,在第二季更新為「三十而奕,落子無悔,乘風破浪,愛無返顧」,氣勢上弱了許多。第一季用「三十而立」的諧音梗玩出了「三十而驪」,第二季的「三十而奕」在修辭上就未免疊床架屋了。

儘管節目組解釋「三十而奕」為「鼓勵女性自信奮鬥的同時,更鼓勵女性關照自我」,但觀眾難以從字面上理解這層意思,很多人看到後半句的「落子」,反而計較起該用「奕」還是「弈」來。文案尚且有模糊和分歧,如何從節目中體現出來?

《乘風破浪的姐姐》最大的看點是與眾不同的節目嘉賓。網上流傳著一張煞有介事「剪輯點」,標明了《姐姐2》對標第一季嘉賓的幾乎所有人設,比如那英對標「中年叛逆」的寧靜,楊鈺瑩對標「大齡甜歌玉女」伊能靜胡靜對標「豪門媳婦」黃聖依等。真偽姑且不論,但節目里那英和寧靜相似的前輩范發言和眾星捧月式的地位,的確讓人感受到背後相似的劇本邏輯。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有一句著名的創作理念,「不重複自己,不模仿別人」。《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成功得益於挑戰大齡女團選秀的市場空白,但一旦陷入自我重複的僵局,難免讓觀眾開始審美疲勞。《姐姐2》在賽制上有了改變,按初舞台排名分成「乘風守擂組」和「破浪挑戰組」,後者將在公演時對前者發起奇襲。這種賽制多少讓人看到了同類型綜藝《追光吧!哥哥》的影子。很難說這不是又一次的博採眾長。

文/鍾菡

來源/上觀新聞

編輯/賀夢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