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投資策略參考書》出爐~僅此一份,拿好不謝!

近年來演唱會基金化,理財產品化已然成為一種趨勢,吸引著眾多投資愛好者的關注。但現階段演出市場各個環節沒有形成閉環,很容易出現風險點。如何規避風險、謀取收益,成為理財產品投資人面臨的一大考驗。針對這一難題,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份《演唱會投資策略參考書》,各位投資愛好者在著手投資演唱會基金時,可前來翻翻,參謀參謀~

策略一:甄別演唱會基金收益分類

說到投資,投資人最先關注的往往是收益這一塊。關於演唱會的理財產品,一般分為固定收益和浮動收益,從這個維度而言,固定收益理財產品的風險遠小於浮動收益理財產品。

張學友演唱會私募基金產品為例,該產品以張學友2017年中國內地巡迴演唱會3場(大連1場、貴陽2場)為投資標的,募資1840萬,占項目總投資的30%。然而,根據票務網站公開的演唱會排期,張學友的演唱會大連站和貴陽站都尚未有明確日期和地點。

這一基金沒有明確收益,屬於浮動收益類。根據數據分析指出,如果這三場演唱會的上座率超過55%,該基金則可盈利,否則就會虧本。當這一份理財產品擺在面前,你,是否敢買?

而鉅亨近期推出—蔡琴風華年代舊金山演唱會基金項目,投資年期為6個月,投資單位是5-10萬美金,年化收益為16%-20%。敢把約定年化收益放這麼高,體現了其在投資經驗和項目前景上的自信,同時也給予基金投資人足夠的信心,一時間,投資份額火速售罄。

策略二:看清「風險」字樣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演唱會理財產品宣傳頁上只有大大的「收益」字樣,風險提示則往往是以較小的字型大小、較淺的顏色出現在不起眼的角落。許多投資者在購買演唱會基金時,首先關注的皆為產品的收益,對於其他問題則比較容易忽視。其實,理財產品只是金融工具,投資者應遵循適合的人持有適合的產品這一原則。所以,投資前一定要準確有效地讀懂理財產品說明書。

看懂產品說明書的重中之重,是看清風險等級。任何理財產品都會有投資風險,演唱會基金通常受場地變故、票務不透明、審批出問題、甚至是天氣突變的風險。產品說明書中通常會標明產品風險的高低,選擇風險在自己所能承受範圍之內的投資方案才是明智之舉。

策略三:了解演唱會內容,明星咖位、地域性

演唱會是否有亮點或驚喜?由誰來唱?該歌星屬於哪個咖位?是否在演唱會舉辦地區廣受歡迎?有沒有出現過重大的負面新聞?其代表作品知名度高不高?這些是左右人們是否會為演唱會埋單的基本因素,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上座率的高低,也就決定了票房趨勢。作為投資人,也是必要的考量標準。

策略四:掌握同個或類似項目的往期情況

同樣以鉅亨主辦的項目2017 德雲社北美巡演為例。據德雲社網站公告顯示,上午10點開始發售的天橋劇場開幕式演出票,10點10分已有將近200人排隊,一小時後所有門票售罄。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郭德綱及德雲社的相聲大會皆廣受歡迎,上座率幾乎達百分百。了解了這一情況,以其個人魅力及其團隊的精彩表現,想必他的下一場出演,還是可以達到如此盛況。無疑,這可以讓購買基金的你信心十足。

策略五:適當調整演唱會基金購買的地域方向

由於國外每一個私募基金的設立都必須在美國證監會備案登記,風險控制相對更加完善,對投資機構的專業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要求也比較高,保證了基金安全性和收益性。所以,在選擇演唱會理財產品時,可根據自身情況,適當調整基金的地域方向。

策略六:衡量演唱會主辦方、執行團隊的綜合能力

一場演唱會運作下來,場地、票務、審批、甚至是天氣等等,每個環節都可能出現風險。各環節存在的不可控因素很多,極其考驗主辦方及執行團隊的應變能力,應變靈敏則無傷大雅,應變不暢,則會造成資金流失,影響投資收益。因此,主辦方與執行團隊是否擁有足夠經驗和能力,也是投資者需要衡量的一點。

策略七:驗證基金髮行方是否足夠強大

對於演唱會的理財產品,除了要考慮以上的幾個點外,擁有相對完善風險控制的基金髮行方也很重要!

鉅亨國際擁有專業的投資管理及風險管控團隊,以資深的市場操作經驗及精準的數據分析,主辦/投資了好萊塢杜比戲院中秋晚會、戴愛玲DREAM IDOL NIGHT、2017Vitas美國巡迴演出、德雲社北美巡迴演出、中秋 蔡琴演唱會等演出項目,在演唱會投資方面積累了一定的專業能力及風險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