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人傻了,神劇都不足以形容它

你三十歲,單身,頭沒全禿。

你最近喜歡上了公司里的一個女孩,尤其喜歡她杠鈴般的笑聲。

你倆初識於一次戶外團建,她笑著幫你擰開了那瓶難開的老乾媽辣椒雞絲。

你發現她也喜歡初音未來,她也喜歡櫻桃小丸子,她也經常忘記備註「不吃香菜」。

一段時間後,你想跟她表白,卻又害怕。

害怕到頭來發現你當她是情人,她卻拿你當gay蜜。

你該怎麼辦?

或許,HBO能夠幫到你——

「綵排」

2022.7.15 HBOMAX


樂於助人的內森

很難說這是一部劇,還是一部真人秀。

裡面的人員雖然都沒有扮演任何角色,主持人也以真實身份示人。

但,經過剪輯呈現出來的故事,劇情卻比電影還要跌宕起伏。

主演,也是主持人,內森·菲爾德,是一個十分樂於助人的怪人。

比如為洗車店招攬生意,建議店長想辦法引來一些鳥兒棲息在店附近的樹上。

實在不行,租幾隻雞或者孔雀放在樹上也不是不行。

這樣,鳥或者雞或者孔雀就會拉屎在經過的車上,車主便會產生洗車的需求。


比如為了給酸奶店招攬生意,建議酸奶店推出更吸引人眼球的口味——

大便味。



在《綵排》中,他依然秉持著這股樂於助人的精神,四處幫人解決難題。

類似於你的這種問題,劇中一位叫寇爾的黑人大哥就遇到了。

他是一位五十多歲的失業男性。

最近,一位女性好友翠西亞總是頻繁地替他介紹工作,讓他很是苦惱。

翠西亞是他在益智問答活動中認識的好友之一。

多年以前,為了面子上過得去,寇爾曾在聚會上謊稱自己擁有碩士學歷。

誰知翠西亞悄悄放在了心上。

在用各種理由搪塞推脫之後,寇爾來到了不得不做出選擇的關口。

出於愧疚,他很想對翠西亞言明真相,卻又害怕失去這樣一個難得的好朋友。

一籌莫展之時,寇爾看到了內森的助人啟事,加入了這項綵排計劃。

當然,解決問題的辦法也非常符合內森一貫的風格,就是劇名的字面意思——

通過HBO強大的鈔能力,對你擔心會社死的場景進行綵排。

只不過,不同於我們平常想像中的簡陋的情景模擬。

內森的綵排,簡直堪稱模擬模擬。


在寇爾確定好和翠西亞在一家酒吧見面後。

先進行實地考察,再在廠房裡1:1搭建出一個相同的酒吧片場出來。

裡面的所有道具都嚴格按照原有場景還原。

再在網上招募篩選出長得像翠西亞的演員。

讓她跟翠西亞接觸後,打扮成翠西亞的模樣,學習模仿她的說話方式。

最後,再從進門開始,每一件事,每一句話——

選哪裡的座位,點什麼菜,以什麼作為開場白,全都提前做好規劃。

對於翠西亞可能做出的所有反應,他們也都針對性地做出了相應計劃。

只為寇爾能夠成功道歉。



離譜嗎?

還有更離譜的——

劇集後面,內森甚至想幫一個猶豫該不該養孩子的女人,綵排全階段育兒過程。

在兩個月內,通過一大堆嬰兒/兒童/少年臨時演員,模仿孩子從0到18歲的過程。

而演員每次的調換,都盡量發生在不容易被人察覺的時候。

比如,當孩子睡了後,工作人員從窗戶翻進房子,悄悄把孩子換掉。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內森所做的其實就是預測未來。

通過模擬建立未來事件發生的環境,預演所有可能,打敗未來自帶的的不確定性。

真人秀能做成這樣,講真,我還是頭一回見。

秀?劇?


說《綵排》之前,有必要先提一下這部劇的雛形,《救援高手》。

這是由內森主持的一檔真人秀。

主要內容正如前面舉例那樣,幫助有經營煩惱的中小型企業解決商業難題。

至於最終的成效嘛。

基本就像薛定諤的貓一樣,或者像脫下一百條褲子後放了個屁。

你可以說他改了,也可以說他沒改。

但,錢肯定花了,功夫也肯定下了。


改造核心思路如圖

《救援高手》一半的看點,都在於看內森如何一本正經地去實現這些沙雕構想。

但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救援高手》大概也就僅限於惡搞喜劇的程度。

得益於內森本人,這檔真人秀才更進了一步,變得更有深度,令人回味無窮。

我們無法確認這是因為他本人就是這樣的性格,亦或是他在鏡頭前面摻雜了表演成分——

除了「幫助」別人,內森還總是期待著別人能和他做朋友。

舉個例子。

有一集中,他請來一對演員飾演熱戀中的情侶。

為了指導女演員入戲,他主動坐到了男演員的位置上。

其本意或許是對戲,但到後面,當他開始不斷要求女演員重複她的其中一句台詞:

我愛你。

這時候你就能很明顯地感覺到,真人秀的味道變了。

變得更像一部有故事,有角色的劇集。

換言之,內森在真人秀中並非只是純粹作為主持人。



他個人本身承載了一條不太張揚的角色成長線——

一個非常社恐的性格古怪的人,渴望與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結果往往是失敗的,因為他並不十分明白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社恐人的自我救贖之旅

在《綵排》中,內森將《救援高手》中的這一人設進行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詮釋。

他不再僅僅只是渴望與人建立起親密關係。

他還渴望體驗真實的生活,真實的人生。

但,也依然只是渴望而已。


為什麼要綵排?


因為他害怕面對生活中的不確定性,害怕失敗。

而既然無法面對真實生活,那便用綵排複製真實生活。

依靠綵排避免社死場面,其實也就是利用綵排自帶的似真實假屬性,來讓自己安全地體驗人生。



所以,乍看之下,劇中是內森在替別人做綵排。

實際上,別人更像是內森用來測試這個方法的試驗品。

比如,當寇爾以為自己是第一次見到內森時,實際上內森已經提前踩過點。

他讓員工假扮成檢修工,進入寇爾房子摸清了構造後,搭了一個一毛一樣的複製品,再請來和寇爾相似的演員,模擬可能出現的各種對話。

又比如,最開始寇爾對內森有防備心,不願與他交心。

於是內森專門安排了一天休息日,帶著寇爾一起去郊遊放鬆。

但,所有活動其實都已在內森的計劃之中。

帶寇爾去打飛盤,卻早就悄悄把槍里的子彈換成了空包彈

要的就是兩人一起失敗時的那種共鳴。


帶寇爾去泡澡交心,卻提前安排一個老人隨時準備進入泳池,打斷他們的談話。

因為他不想過多暴露自己的真情實感,他要將一切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這也正是隱藏在綵排背後的十分可怕且悲哀的動機——

內森試圖用人類的理性來隔絕和打敗感性,試圖在某種程度上掌控未來。

他無法理解,並且害怕人類的情感,包括他自己的。

但又正如前面所說,他內心其實渴望與他人建立聯繫。

所以,這部《綵排》其實也可以這麼來看。

即,內森如何一步步克服內心的恐懼,真正去面對真實生活的過程。

即,內森如何漸漸明白,未來無法被掌控的事實。

因為真實世界複雜細微,無法被完全複製,就像《黑客帝國》里的矩陣。

因為人的感情千變萬化,複雜細微,無法被預測。

所以,即便他幫寇爾做好了完全準備。


他還是沒能料到,當寇爾真的見到翠西亞時,卻在最後關頭退縮了。


寇爾能夠承受扮演翠西亞的演員拒絕他,N遍都沒關係。


但當他真正面對翠西亞時,他還是會猶豫,還是會害怕。



最開始,內森只是作為一個人類行為圖鑑的觀察者,幫別人綵排。

但,到了後面,他也開始漸漸參與進來——

當育兒計劃中男嘉賓中途退出,他忍不住接了手。

而針對真實生活的綵排的必然失敗,也終於如期而至,降臨在了他身上。



理智與情感

Be Happy For Me音樂:The Kinnardlys - Singer-Songwriter

對於綵排中外部環境的崩壞,內森尚還能接受,也能改變。

比如,因為要模仿事件的流逝,剛種下地的蔬菜種子,短短几天就得長出果實來。

所以只能由工作人員去市場買,然後再放在園子里。

有次,工作人員忘了撕掉一個青椒上的標籤,被內森看到了。

內森並沒有指出來,也沒有中斷綵排。

他只是默默走過去,把青椒轉了個面。

但,對於人類感情的發生,情緒的變化,他卻無力阻止。

最後一集中。

一名沒有父親的小男孩雷米,在綵排的過程中和內森相互產生了感情。

兩人的分開讓雷米很傷心,這讓內森覺得是非常內疚。

整整一集,他都在努力探尋如何避免感情的發生。

他甚至還找了其它的演員,來綵排他和雷米的綵排,試圖從中發現問題。

但無論他換演員還是換人形玩偶,他都無法再剔除掉對雷米的感情。

後來,內森還扮演起了雷米的媽媽,想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最終,即便是在安慰「假雷米」的過程中,他還是下意識打破了這層偽裝:

我會一直在你身邊,因為我是你的爸爸。

沒有像之前再逃入綵排的幻境,他承認並再次確認了這一點。

或許他還沒有完全走出綵排的舒適區,因為此時的雷米依舊是臨時演員扮演。

但,這至少代表著內森用綵排所築起的偽裝已經開始崩塌。

而更有意思的是。

劇集並不是以他和小男孩的深情擁抱作為收尾鏡頭。

而是他倆起身離開,內森下滑的內褲,半露的股溝對向觀眾的鏡頭。

毫無疑問,他是故意的。

即便在拍攝時他是無心,最終剪片時他仍然將其作為了全劇最後一個鏡頭。

這算是一次提醒,提醒觀眾,這一切可能都是假的。


所謂的終於打破自己築起的內心圍牆,也可能只是他精心設計過的劇本和套路。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唯一的破解方法或許只剩下,不再去管它真與假。

某種程度上,這又回到了用理性對抗感性,依然是對自己的一種欺騙。

然而,或許我們渴望這種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