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2000枚核彈頭處於戰備狀態,普京或被迫核反擊,北約暗示烏讓步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約2000枚核彈頭正處於戰備狀態,這些彈頭幾乎全部屬於美俄。一個可能的情況是普京或將被迫進行核反擊,而北約方面的態度終於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

環球時報6月14日消息報道,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6月13日公布的數據,目前全球範圍內核彈頭總數為12705枚,這個數字比去年略有下降。而處於部署狀態的核彈頭總數約為3700枚,其中大約有2000枚核彈頭正處於高度戒備的狀態,而這些彈頭幾乎全部來自於美國和俄羅斯。斯德哥爾摩和平研究所的官員表示,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在增加或升級核武庫存,並且大多數國家都在強化核言論或是核武器在戰略中的作用,他們對此非常擔憂。對於這份報告揭示的令人不安的前景,各方對此恐怕是早有預期的,而放大這種擔憂的直接推動力,無疑就是當下發酵的烏克蘭危機。

這一輪烏克蘭戰事已持續了三個多月,雖然俄羅斯成功阻止住了北約東擴的步伐,但俄總統普京顯然還沒有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從俄羅斯方面公布的信息看,俄羅斯下一步將攻克烏克蘭東北部的哈爾科夫州,和南部的敖德薩州尼古拉耶夫州,其計劃可謂是雄心勃勃。從俄軍第二階段的攻勢進展緩慢,以及西方不斷加強對烏克蘭軍援的跡象看,俄軍在第三階段的目標能否實現是相當令人擔憂的。而有越來越多的分析人士都在警告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當俄軍處於決定性的不利,或是發現事態難以解決的時候,普京有可能會動用核武器來快速地擺平局勢。

根據外媒此前的估算,俄軍相當部分的核彈頭都是部署在地對地導彈上的戰術核彈頭,而這些核彈頭基本都被部署到了歐洲方向。因此,俄羅斯方面不僅具備發起戰術核打擊的能力,在使用核武器的問題上門檻也較低。因為俄方可能認為進行戰術核打擊,不一定會引發戰略核衝突。而普京之前也再三警告西方,俄羅斯有一個強大的核武庫,指出西方的挑釁可能會引發烏克蘭戰事的升級。完全有理由認為,如果西方介入的力度過大令普京失去耐心,那麼普京可能真的會動用核武器這個選項。雖然目前來看,俄羅斯使用核武器的概率還很低,但隨著烏克蘭危機的遷延日久,西方持續地挑釁普京的戰略底線,歐洲出現核衝突的概率確實在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北約方面的態度出現了意味深長的變化。

當地時間12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烏克蘭的和平是可能的,問題在於人們願意為此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似乎是感到自己說的還不夠明白,斯托爾滕貝格還對他所言的「代價」做了一個解釋,那就是「為了和平,他們願意犧牲多少領土、多少獨立、多少主權……」話都說到了這個份上,斯托爾滕貝格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那就是在勸告烏克蘭當局為了和平,要準備好做出包括付出領土在內的部分犧牲。最後,斯托爾滕貝格還有一句意味深長的表態,那就是「北約的責任是讓烏克蘭在和談桌上的地位儘可能的強勢」。這樣的表態隱含了一層意思,那就是北約沒有責任幫助烏克蘭贏得勝利,北約只是盡量的讓烏克蘭在談判桌上多一點話語權而已。

事實上,斯托爾滕貝格這樣的表態,表明北約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態度已出現明顯的變化。就在兩個月以前,歐洲方面談及俄烏衝突時,還不斷地用要幫助烏克蘭贏得全面勝利來形容自己的目標。而北約方面之前發布的文件,也再三提及要全面挫敗俄羅斯。如今在北約秘書長的口中,這個目標卻變成了讓烏克蘭在談判桌上儘可能的強勢,就連偏絕對一點的辭彙都不敢用。可見,北約集團在烏克蘭問題上的態度已出現顯著軟化,他們不再著眼於徹底挫敗俄羅斯,而是開始對自己的目標降級,勸說烏克蘭當局接受一個需要做出讓步的和平。北約集團出現這樣的態度轉變,就已經是普京的一個重大勝利,這表明北約在普京的戰略威懾之下,已表現出退縮的跡象。隨著北約信心的動搖,烏克蘭方面將失去一個重要的倚仗,普京將有更大的希望實現自己在烏克蘭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