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節目!
中美俄作為在國際社會上發揮重要作用的三個大國,彼此之間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在全世界引發「蝴蝶效應」。近來,隨著俄烏局勢的不斷惡化,俄羅斯與美歐的對抗已經升級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而美國妄圖同時圍剿中俄的計劃遲遲得不到進展。在這個背景下,國際局勢再度發生微妙的變化,我們先來看俄羅斯對美歐強硬。
據外媒消息,俄總統普京公開發表講話稱,「對俄羅斯來說,削弱自己的主權和放棄國家利益是致命危險」,俄羅斯不會再犯此類錯誤。
從克里姆林宮網站發布的實錄來看,普京當天在講話中提到了俄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俄文化的發祥地等話題。他說,俄羅斯的國家體制經歷了不同的時期,包括敵人的殘酷侵略時期、分裂時期和內訌悲劇時期,在一些時期,俄羅斯的生存曾受到威脅」。
但是以後別人再也等不到俄羅斯犯此類錯誤,俄羅斯不會向恫嚇和恐嚇的行為屈服,永遠不會採取背叛行為,也不會再喪失國家主權,而是會鞏固主權。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發表全國講話時,還非常直白地抨擊西方的目標是削弱、分裂和催毀俄羅斯。所以不難想像,普京所說俄羅斯再也不會犯此類錯誤、不會向恫嚇和恐嚇的行為屈服,就是說給美國和西方聽的,美歐妄圖用制裁和代理人戰爭以及各種警告施壓的方式來迫使俄羅斯屈服,但是普京這番話卻給了西方一個重重的耳光
第二個,俄羅斯對加拿大開展制裁。據媒體報道,俄羅斯外交部表示,作為對加拿大實施的反俄制裁的回應,俄永久禁止87名加拿大公民入境俄羅斯,其中包括加各省省長、加國防部副部長、軍官以及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軍民兩用技術的公司高管等。
其實俄羅斯對加拿大的反制早就開始了,早在3月份的時候,俄外交部就曾宣布,對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高級外交和國防官員及300多名議員實施制裁。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做出這種措施,也是因為加拿大率先「挑釁」俄羅斯,加拿大已經進行了多輪對俄制裁措施,其中就包括對普京及其「核心圈子」成員、俄國家杜馬相關人員等一批個人及實體實施制裁,以及禁止從俄羅斯進口石油等。
眾所周知,加拿大是美國傳統盟友,可以說是美國「指哪兒打哪兒」、幾乎是言聽計從,有關媒體披露,二戰以後,加拿大追隨美國參與了多起軍事行動。朝鮮、阿富汗、伊拉克等戰場都能看到加方軍人的身影。
對待中國的問題上,加拿大更是百般配合美國,為打壓華為公司、遏制中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美國毫無底線,通過羅織罪名,捏造罪證,惡意做局,不惜對孟晚舟這樣一個弱女子下毒手,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赤裸裸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然而加拿大卻答應了美國的要求,與美國「為虎作倀」。非常諷刺的是,其實美國曾經向多個同其簽有引渡條約的國家提出逮捕並引渡孟晚舟的要求,但都遭到了對方拒絕。只有加拿大政府,迎合美方政治圖謀,接手這件「臟活」。
由此就可以看出,加拿大已經徹底淪為了美國「反華」「反俄」的棋子。如今俄羅斯果斷制裁加拿大,也是給其來了一個當頭棒喝,隨美起舞必然會付出代價。
第三個我們來說,俄高官表示,新加入俄羅斯的領土可用核武器進行防禦。
據多家媒體報道,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指出,俄羅斯已經宣布,對於新加入俄羅斯的領土,包括戰略核武器和新型武器在內的任何俄羅斯武器都可以用於防禦。
據悉,當時梅德韋傑夫是在社交媒體上公開發文列出俄羅斯總統、武裝力量最高統帥普京宣布的俄方決定可能會產生的一些結果,具體包括三項內容。
第一,頓巴斯的幾個共和國及其他一些地區將舉行全民公投並加入俄羅斯,二,俄武裝力量將在很大程度上加強保衛所有已加入俄羅斯的領土。
第三俄方已經宣布在開展這種保衛行動時可能不只會發揮動員能力,還可能使用俄羅斯的任何武器,包括戰略核武器和新武器。
值得注意的是,梅德韋傑夫列出的這些結果對應的是普京剛剛發表的全國電視講話。毫不誇張地說,普京這番講話震動了世界,俄羅斯不僅要進行部分軍事動員,而且普京在講話中非常直白地表示,西方「侵略性反俄政策已經越過了所有界限」,「它們的目的是削弱俄羅斯、孤立俄羅斯並最終毀滅俄羅斯」,如果俄羅斯的國家領土完整受到威脅,俄羅斯將使用一切手段反擊。這絕不是恐嚇。
我們不難看出,俄羅斯方面說的每個字都是非常認真的,普京對於西方的一再逼迫已經無法容忍,衝突已經一觸即發。
而在此關鍵節點,烏克蘭方面卻傳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消息。據德媒報道,在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布部分動員令之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竟然回應說,不相信俄羅斯會使用核武器。他還表示,烏克蘭不會妥協。
不知道澤連斯基是以什麼為依據才能說出不相信俄羅斯會使用核武器的話,但不管怎麼說,希望烏克蘭政府能夠「清醒」一點,看清局勢,不要在美國的煽動下一錯再錯。
那麼說完俄羅斯的強硬表態,我們再來說說局勢的另一個微妙變化,就是美國對中國「讓步」。據美媒披露,美國白宮公開表示,拜登已經決定不限制進口釹磁體。媒體指出,美國進口的釹磁體主要來自中國。去年,美國進口的燒結釹磁體中,75%來自中國,9%來自日本,5%來自菲律賓,4%來自德國。不過,美商務部在調查報告中沒有建議對磁體進口徵收關稅。「拜登的決定避免了美國與中國等經濟體爆發新的貿易戰。」
那麼這個釹磁體到底有何重要作用呢?資料顯示,稀土磁體可用於計算機硬碟、智能手機和核磁共振機等商業領域,也可用於戰機和導彈制導系統等軍用領域。
美國保爾森研究所去年的一份報告稱,未來5-10年,僅電動汽車和風力渦輪機就需要大量高性能釹磁體供應,這意味著其他用途領域可能會面臨供應瓶頸和價格上漲。
近年來,美國總是叫囂著所謂的對華「脫鉤」、擺脫對華依賴之類,但是此次事件再次說明,美國妄圖「切斷」與中國的聯繫是不可能的。其實當今時代並沒有所謂的依賴和「脫鉤」之說,世界各國都是合則兩利、斗則俱傷,妄圖對他國實施制裁,往往自己也難逃反噬。
最後我們來說說,拜登表示不尋求與中國冷戰或者衝突。媒體消息,美國總統拜登在紐約的聯合國大會上發表演說提及中國時明確表示,不尋求冷戰,不尋求衝突。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公開回應稱,拜登總統多次作出「四不一無意」的承諾,中方希望美方把美國領導人的表態落到實處,正確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回歸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原點,慎重妥善處理涉台問題,維護好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
其實「冷戰」這個話題,在國際社會上一直甚囂塵上。前段時間,還有美國媒體公開警告說,對華新冷戰並「不是成功秘訣,而是災難配方」。
該媒體直白指出,拜登團隊犯了個錯誤,那就是把冷戰時期的美國遏制戰略作為處理與中國日益敵對的關係的手段。其實此前兩國曾打過冷戰,但是這對美國外交政策乃至整個東亞來說都是一場災難。
在冷戰的頭25年左右,亞洲對美國決策者來說是個「浸透了鮮血」的麻煩。杜魯門總統在1950年授權對朝鮮半島展開軍事干預,引發了中國的軍事反應,從而導致了代價慘重的結果。20世紀50年代,美國官員又對中國採用了「核邊緣」戰術,促使中國決策者下定決心形成自己的核威懾力量。至於後來的越南戰爭就更為可怕了。而且戰爭結束時,美國領導人並沒有實現任何目標。
之後美國擔心中國的影響力擴大,在太平洋地區製造了一系列災難,但是這一切都沒有推進美國的目標。這些歷史都應該讓美國的決策者們三思,在經曆數十年的挫折後,上一代美國「冷戰鬥士」終於明白,對中國採取軍事化手段只會不斷以失敗告終,拜登越來越強硬的顧問們必須認識到,冷戰不是成功的秘訣,而是災難的配方。
該媒體最後說,21世紀需要一個應對動蕩世界的新框架,全面外交與合作是個良好的開端。其實國際社會上一直都有這種理智的聲音,只不過某些美國的瘋狂政客看不到而已。現在美國的中期選舉就要開始,拜登的支持率已經說明了一切問題,繼續圍剿中俄或者實施其他對中俄不利的措施,都會加速美國的衰落。本期視頻到此結束,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