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北管樂團互贈紀念品,共勉傳播閩台傳統藝術。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
東南網7月7日訊(本網記者 林傑 通訊員 劉澤陽)6日下午,具有800年歷史的泉港峰尾東嶽廟喜氣洋洋,來自台灣的彰化花壇御夆閣亂彈劇團一行與泉港鄉親齊聚此地,共同奏響兩岸北管,並現場交流互贈紀念品。
交流演出現場,泉港北管樂團獻上了《玉美人》《打花鼓》《梅花三弄》等經典曲目。古樸的鄉樂、熱情的泉港北管藝人,讓遠道而來的台灣鄉親感受到濃濃的親情。
由老、青、少三代人組成的彰化北管藝人上台傾情演繹了嗩吶吹排《一江風》、唱曲《駕座》、北管子弟戲《渭水河》片段,得到泉港鄉親的熱烈掌聲。特別是講述周文王拜相姜子牙的《渭水河》在音樂中加入故事情節,表現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台灣彰化北管樂團上演《渭水河》片段,圖為老青少三代北管演員同台演出。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
作為中國音樂古化石,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調、曲仔,有「天子傳音」美譽,廣泛流傳於「中國北管音樂文化之鄉」泉港。泉港北管和台灣北管同根同系,被學者喻為大陸北方傳統工尺譜體系「母樹」上開出的兩朵「姊妹花」。
彰化縣文化局顧問、彰化花壇御夆閣亂彈劇團領隊李文政是位資深的北管老前輩,在台灣研究教學北管已有30多年,他已堅持十年帶隊來大陸參訪,每次前來,都會組織不同年齡段藝人參與演出,力爭帶動兩岸北管的藝術交流與融合。
「台灣北管是泉州先輩帶傳過去的,目前台灣北管還保存著當時的原汁原味,業界稱為狹義的北管;泉港這邊的北管已逐漸融入現代的元素,被稱為廣義的北管,不管如何,兩岸北管同根同源,都應該把北管這門民族藝術發揚光大。」李文政介紹,他所在的彰化縣在三年時間裡恢復了近20家先前關閉的民間北管樂館,從小學到大學都開設了北管藝術班,北管樂團里不乏年輕人甚至小孩子加入,北管藝術氛圍濃厚。
彰化花壇御夆閣亂彈劇團演員表演嗩吶吹排。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
「彰化北管藝人出現不少年輕人身影,還有小學生演員,確實難得,光看台上那個小孩敲鑼節奏有板有眼,就知道他們教得很到位。」現場觀看演出的泉州北管代表性傳承人劉宗訓說。
演出交流結束後,泉港峰尾鎮與彰化花壇御夆閣亂彈劇團分別互贈了北管樂器與北管工尺譜。
此次兩岸北管藝術交流演出是第十一屆海峽論壇·「泉台青年交流匯——分享體驗融合」系列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