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光環當上副總統,哈里斯現在遭排擠?美國主流媒體這樣說

美國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11月中旬出訪法國進行國事訪問,返回美國後卻發現一系列關於她處於政治困境的新聞報道。這些報道描述了她在總統拜登所領導的政府中成為被邊緣化的角色,並對她未來領導民主黨成為下一任總統的領導力提出了質疑。

美國副總統哈里斯


發生了什麼?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15日發表了一篇報道,其中數十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描述了一種對哈里斯的工作表現感到「憤怒和功能失調」的氣氛,並指責她正被總統團隊「排擠」。

就在同一天,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治」(Politico.com)的一份報告顯示,如果拜登選擇不競選連任,哈里斯並不足以成為被民主黨提名總統的唯一候選人。

而這兩篇報道都是在前一周公布的一項民調後發出來的。最新的這次民調顯示,哈里斯的平均支持率僅為28%。不過,其他類似民調顯示,她的支持率徘徊在40%左右,但她的支持率仍然低於拜登,而拜登最近支持率有所下降。

蓋洛普10月一項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從第一季度的56%下降到第三季度的44.7%,降幅達11.3%,這是美國自二戰以來任何一任總統都不曾經歷過的。

拜登選擇哈里斯作為競選夥伴


對於美國總統而言,所有副總統都很重要,但拜登選擇哈里斯作為他的競選夥伴尤其重要。2019年11月,時年55歲的哈里斯創造了歷史,她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同時也是第一位擔任該職位的有色人種

她還在美國歷史上最年長的總統手下任職,11月20日是拜登79歲生日。由於年齡帶來的健康狀況問題,這讓誰可能接替他變得尤為迫切。

作為副總統,哈里斯的任務是在美國政府的兩個關鍵問題上發揮帶頭作用:移民和投票權。她還進行了一些高調的海外訪問,包括她最近訪問法國,以幫助彌合與美國關鍵盟友之一的外交裂痕。

哈里斯在11月18日接受的一次採訪中駁斥了她在美國政府中「未得到充分重用」的看法。她說:「我們正在把事情做好,我們正在一起做事。」美國白宮幕僚長羅恩·克萊恩(Ron Klain)和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Jen Psaki)最近幾天也發表了類似的聲明。

哈里斯當過多年檢察官


哈里斯1964年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畢業於首都華盛頓的霍華德大學和加州大學黑斯廷斯法學院。她曾在舊金山地區長期從事地方檢察官工作,2010年當選加州州檢察長,2016年當選加州聯邦參議員。


為什麼會有爭論?

關於哈里斯的一系列負面消息引發了各種解釋:為什麼她沒有在公眾中獲得多數支持,或者至少根據報道,在政府內部沒有服眾?

在她的批評者看來,哈里斯現在的政治困境主要是因為她自己的錯。

美媒報道哈里斯陷政治困境


許多保守派認為,她缺乏提升自己形象所需要的魅力、經驗和政治才華。其他批評人士則指責拜登沒有讓哈里斯處於成功的地位,使她未能在分配的職責上產生有意義的影響。拜登今年3月授權哈里斯領導處理美墨邊境非法移民問題。6月,哈里斯在其首次外訪中,「忘記」自己的移民身份,向瓜地馬拉移民一連三次發出「不要來」美國的警告,引發廣泛爭議。

哈里斯的表態與她競選副總統期間譴責特朗普政府剝奪移民庇護權的言論自相矛盾。作為印度和牙買加裔移民的女兒,哈里斯勸阻移民的言論聽起來「特別刺耳」。

分析人士說,讓哈里斯成為解決充滿政治風險問題上的關鍵人物,註定了她會成為政治光譜兩端強烈批評的目標。而在應對新冠肺炎和基礎設施法案等作為拜登最成功的舉措中,拜登還遠遠沒有把她放在核心位置。

分析稱拜登沒有把哈里斯放在核心位置


哈里斯的支持者辯稱,由於她的種族、性別和作為拜登「潛在」的總統繼任者的地位,她總是會面臨更嚴格的審查。

分析人士認為,所有副總統都很難在這個天生吃力不討好的角色中脫穎而出,哈里斯「表現不佳」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公眾寄予她「不公平的高期望值」。


下一步是什麼?

11月19日,拜登因為要實施麻醉進行結腸鏡檢查,根據美國憲法第25修正案第3條款,短暫將權力移交給哈里斯,使後者成為美國史上首位正式擔任代總統職務的女性。此前,這一條款歷史上僅被動用兩次,均是因為時任總統喬治·W·布希接受結腸鏡檢查。

白宮醫生凱文·奧康納(Kevin O'Connor)當天晚些時候表示,拜登任期內首次體檢結果顯示,他仍然適合擔任總統。哈里斯擔任「代理總統」1小時25分鐘。

拜登曾表示,他計劃在2024年再次競選總統,但目前有關他可能改變主意的猜測意味著,在可預見的未來,哈里斯的一舉一動都將受到密切關注。


美媒觀點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

哈里斯仍是拜登之後民主黨領袖的領跑者

「儘管哈里斯開局不順,但她可能是一個非常有力的候選人。她的個人經歷和履歷令人印象深刻,當過多年的檢察官。此外,哈里斯有一個天然的基礎——非裔和亞裔(印度裔)美國女性。沒有她,民主黨什麼都贏不了。」


波士頓先驅報(Boston Herald):

美國副總統總是被推到幕後

「部分答案很簡單:哈里斯的遭遇是她成為了副總統。儘管她肩負著一系列政策組合,即使她本周訪問巴黎尋求解決美國與法國關係破裂的問題,但白宮二號人物的職位本質上是一個遞減的職位,這仍然是一個事實。」


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

哈里斯面臨對副總統職位不切實際的期望

「哈里斯的行為就像一位傳統的現代副總統:定期與拜登會面,並以其他方式推銷他的議程。左翼和右翼中的一些人士早期觀點認為她會扮演強大的角色,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


國會山報(The Hill):

哈里斯從一開始就不受歡迎

「哈里斯被稱為2020年大選的候選人,但這是一個用詞不當的說法,因為她甚至從未以候選人的身份進入競選。2019年12月,她在家鄉加利福尼亞州的支持率甚至低於安德魯·楊(註:另一競選人),這促使她退出,同時似乎將厭女症和種族主義歸咎於民主黨選民。」


今日美國報(USA Today):

拜登的表現永遠是公眾如何看待哈里斯的首要因素

「這屆政府將因拜登所做的決定而起伏不定。因此,哈里斯不能在拜登倒霉的時候每次都當替罪羊。」


大西洋月刊(Atlantic):

拜登沒有為哈里斯創造足夠空間來確立自身地位

「前幾任總統平息了脫離副總統的獨立表演,但拜登和他的白宮西翼工作人員有權改變這種做法。如果拜登真的認為與特朗普主義的鬥爭是一場為美國靈魂而戰,那麼他將不得不想方設法支持他最有可能的繼任者,不惜一切短期政治代價,給予她定義自己形象的自由。」


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

哈里斯的立場和她對這個國家的願景並不明朗

「哈里斯當年的總統競選活動陷入困境,部分原因是在重大問題上的反覆無常。這歸根結底反映了一位政治領導人並不完全確定他或她想要什麼。有抱負的政治領袖想要完成重大議題,並希望人們記住自己大膽並願意做出艱難但正確的選擇。有抱負的政治領袖也想受歡迎。」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種族和性別偏見絕對是哈里斯受批評的一個因素

「有沒有可能,厭女症和種族主義與人們對哈里斯副總統的看法和報道方式有關?毫無疑問,有。」


南都記者 史明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