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青海循化,城牆高聳,老樹林立,撒拉族人正在打麥中

積石鎮是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縣府所在地,是一座依黃河而建的小城。

積石鎮故稱循化城,其城牆始建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次年竣工。據史料記載,循化古城周長近五里,東西長四百餘米,南北寬七百餘米,城牆高七米有餘。古城四面均有護城壕保護。

本組圖片拍攝於1932年前後,當時的積石鎮古城牆保存得還非常完整。令人惋惜的是,現在這座高大的古城牆基本已消失不見了,我們只能從老照片中一睹它當年的風采。

1932年的積石鎮

從南山上向北所拍攝的,鏡頭裡的積石鎮城牆非常完整,靜靜地矗立於山腳下。在城牆的東西兩側各有城門和城樓。

積石鎮城牆

從較近的地方看積石鎮 ,城牆高大規整。清嘉慶十四年(1809年),城牆曾因地震部分倒塌,同治三年(1864年)對城牆進行了修繕。

城牆腳下

城牆外的護城壕,沿著城牆蜿蜒伸向遠方。此時的壕溝里有一些積水,不知是不是剛剛下過雨的緣故。

冬日城外

這裡是積石鎮城牆的西側,正值冬天,樹木的很多枝條被人工修剪過了。在靠近城牆的地方還有一些新栽種的小樹,說明當時的人們非常注重城區周邊的綠化。

西門瓮城

古老的大樹,連綿的群山,高聳的城牆,一幅西部的滄桑風景躍然眼前。西門瓮城和城門樓清晰可見。

古城東門

積石鎮的東城門及瓮城。瓮城之上建有硬山式敵樓, 雙檐的城門樓非常雄偉氣派。城牆之外,便是一片茂密的莊稼地。

瓮城城門

通過積石鎮西門瓮城城門洞看到的西關城門外景象,兩名撒拉族兒童正抬著水桶前去黃河打水。

城牆拐角

積石鎮城牆的拐角處,能夠看到城牆之外大道旁栽有整齊的樹木。這一段的護城壕已經變成了一條寬闊的黃土大道。

城外行人

高大的城牆下,只有一位牽著毛驢的路人經過,因為行人過少,顯得頗為蒼涼。這座城牆的最後一次比較大的維修是在光緒七年(1881年),對東城門城樓、瓮城城門和女兒牆進行了修繕。

城外麥場

西門城外,草灘壩村的百姓正利用平坦的大道作為打麥場地,他們都是勤勞的撒拉族穆斯林。

麥場全景

依舊是在城牆西側看到的景象,城牆外的空地上,堆放著很多收穫的麥稈,有幾名農夫正在趕著毛驢壓麥子。

夏日的積石鎮

通過畫面我們便能夠感受到強烈的陽光照射,城牆旁邊的樹木早已蓊蓊鬱郁,生機盎然。

傍晚時分

傍晚時分的積石鎮,藍天白雲的遼闊天空之下,北城牆和背景的南山都沐浴在夕陽里,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