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者》:張頌文版本的李大釗,不是最像的卻是最具渲染力的

7月1日首映的兩部獻禮電影《1921》和《革命者》其實可以同步觀看。

《1921》開頭陳獨秀與李大釗在獄中相見的畫面,正是《革命者》其中一個劇情。


《革命者》講述了李大釗為喚醒民眾選擇犧牲自己,而《1921》則把覺醒的民眾如何自救的過程表達出來。

《1921》更像是一個革命的群像電影,而《革命者》則是通過李大釗把人民的信仰淋漓盡致地詮釋出來。


客觀地說,《革命者》無論在故事性還是影片的藝術性上都完全地超過了《1921》,屬於難得的佳片。

01

《革命者》採用了非線性的客觀敘述方式,以李大釗的回憶和經歷分成了五部分進行演繹。

因為影片採用了「李大釗行刑倒計時」的方式來推進劇情,所以中間穿插了大量回憶事件來填補人物的情感。


這種形散神聚的拍攝方式對於觀眾不太友好,邏輯思路上會略顯混亂,對於導演來說又頗具難度,因為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影片垮掉。

不得不說,《革命者》的拍攝方式大膽而又富有創新!

第一部分:李大釗的行刑。

這一部分是影片感情上的核心。影片以黑白色調入場,用李大釗的墓地引出當年那段全民憤恨的行刑故事。


而第一部分被巧妙地切割成了前後兩部分,作為影片的開始和結尾。這樣做的好處就是使中間穿插的劇情無論多麼雜亂,最終也會歸於一個點。

當影片收尾的時候,中間劇情疊加的感情就會使人物的情感無限放大,最終李大釗悲壯赴死的感覺瞬間被抬升了。

第二部分:李大釗領導起義(對百姓)

《革命者》中穿插了很多個起義活動,每一個其實都是遞進的作用。

從一開始童工死於礦井中、到礦工「人不如驢」的罷工事件、中國報童被殺街頭、再到學生運動慘遭軍閥血腥鎮壓。


這一系列的活動其實是李大釗自我的一次覺醒與反思。

他認為只要工農團結起來就可以推翻壓迫,雖然中間也有成功,但是學生運動中慘遭鎮壓的事實也讓他陷入了反思。

無數的百姓都心懷不公,可是沒有人敢於站出來推翻。腐朽的封建觀念下,百姓依舊忍受欺負求個安穩度日。


反抗從來都不應該只是思想上的,也應該自己握住武器去抗爭。當李大釗被現實擊敗後,他選擇了迎接死亡來喚醒民眾的反抗意識。

這也就是為什麼他被捕入獄,本來有機會可以逃出去卻選擇了留下。

這裡面包含了他對於民族的希望,也包含了他對起義中死去的人的愧疚。

第三部分:與蔣介石的仇恨(對敵人)

《革命者》的第三部分,其實在分析為什麼李大釗會被殺。

這段故事的背景是「國共合作」,李大釗促成了兩黨深度合作來推翻腐朽的軍閥統治。


蔣介石與李大釗的一次對賭失敗而心懷嫉妒,導致無數人求情都不能阻止他殺掉李大釗的決心。

這部分,是以蔣介石的視角來俯瞰李大釗的故事,同時穿插上李大釗嚴刑拷打的畫面做對比,一方面表現出了蔣介石的冷酷無情,又表現出了李大釗的無畏。

雖然李大釗被捕入獄,看似蔣介石贏得了勝利,但是李大釗勝在了精神上的高貴。

第四部分:與陳獨秀的信任(對同志)

這一部分是李大釗對於同志間的情誼與信仰的表現。


整部電影中,李大釗與陳獨秀的情節算是最為樂觀的一部分,兩人雖然嘴上不和但是心在一起。

「南陳北李」成了一個響噹噹的名號,即使相隔萬里,他們也能用彼此的信念完成最終的使命。

這充分表達了一個共產黨人崇高的信仰和執著的精神。

第五部分:與毛澤東的相識(對下一代)

北大中兩人相識後相知,李大釗以老師的名義引領了下一代共產黨人的思想和信仰。


他為年輕的毛澤東指引了方向,也在彼此接觸中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誼。

影片結尾,兩人爬上景山眺望北京的畫面,正是李大釗對於未來的無限期待。

同時也表達了下一代共產黨人對於革命成功的必勝信念。

李大釗雖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會被下一代人銘記並發揚光大。

02

《革命者》在道具方面非常的寫實。

李大釗獄中關押的鐵門多次給出了特寫,這些因為長期潮濕浸泡而沾滿銹跡的效果太真實了。

受刑人員腳上的鐐銬也全部都是鑄鐵打造,地上的摩擦聲和鐵鏈碰撞的厚重感令人印象深刻。


張頌文飾演的李大釗在外形上雖然不是最像的,但是在人物情感和氣氛鋪墊上絕對首屈一指。

《1921》中李晨扮演的李大釗雖然出場時間不多,但是瘦高硬朗的外形加上一個大鬍子還真有那麼點意思。

但是張頌文版本的臉型略顯圓胖,身材也不挺拔健碩,不過好在他的演技無可挑剔,全程綻放出了激昂的情緒,演技真的可以用炸裂來形容了。

其中多個帶有暗喻的鏡頭,張頌文都演繹得非常出色。


比如,在監獄里抬手伸向陽光的鏡頭。張頌文受刑之後以一種舒緩的動作來表達對於自由的嚮往,同時又決絕地選擇死亡來展現偉大,那股眼神中略帶希望的絕望太出彩了。

秦昊飾演的陳獨秀雖然沒有《1921》中陳坤那樣的激情與帥氣外表,卻多了幾分使命感和厚重感。


《革命者》的時間線一直在跳躍,但導演巧妙地用色調來區分回憶與現實,其中柔和的暖色調基本都是回憶的時間線,而偏於寫實的冷色調則是回歸到了故事本身。

03

《革命者》的主題是中國民眾的自我覺醒,這其中有李大釗的犧牲,也包含一些小人物的反思。


路邊的乞丐從逃避到反抗、無數工人領袖的信任與支持,都成了影片的主旋律。

影片在弘揚李大釗犧牲精神的同時,也展現了共產黨人宏大的格局觀。

以一個偉人來洞察一個時代的改變與崛起,以一個點來呈現一種精神的綻放與傳承,不得不說《革命者》的呈現方式不僅出色,而且格外的亮眼。

我是右石觀影,為您分享那些值得收藏的好電影!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