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老鼠今天87歲了,它征過兵,打過仗,還披著國旗賣國債

11月18日是世界所有孩子們的好朋友——米老鼠的生日,他紅色的短褲,圓圓的耳朵本身就代表著幾代人的童年與美好。龐大的迪斯尼夢工廠橫跨兩個世紀,為全世界的人製造美夢。然而你不會想到,這座夢工廠曾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軍工廠,翻翻歷史,米老鼠就和歷史一樣是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它征過兵,上過前線,宣傳過政策,還披著國旗賣過國債。

在它的誕生日,讓我們來聊聊尚未遠去的二十世紀,那時米老鼠和他的小夥伴們不僅僅代表著歡笑與童年,還代表著導彈、轟炸機、防毒面具和你能想像到的,與戰爭有關的一切。。

米老鼠的「好戰」基因

事實上,米老鼠從誕生之初就流淌著「好戰」的血液。1917年,迪斯尼之父Walt Disney16歲,和許多美國年輕人一樣嚮往參軍,卻因年齡不足未能如願,這一時期Walt擔任學校校刊的漫畫主筆,畫作多表達自己對戎馬生涯的嚮往。到了1918年,一戰的形勢漸趨明朗,同盟國的失敗已成定局。Walt不願放棄上前線的最後機會,偽造身份參加了美國紅十字會下屬的一支志願救護隊。然而直到一戰結束以後,Walt才有機會踏上歐洲大陸,與他的軍旅夢失之交臂。

Walt對戎馬生活的嚮往體現在了他的作品上。米老鼠的初次登場就是在《瘋狂的飛機》動畫片中,當時美國飛行員Charles首次單人駕駛「路易士精神號」單翼飛機,成功地從美國飛越大西洋,直達法國的巴黎,成為新一代美國人心目中最了不起的冒險家,而毫無疑問的,Charles是Walt心目中的英雄,也是第一部米老鼠動畫片的靈感來源。

那麼也就不難理解從30年代起,迪斯尼公司便開始為對德宣戰的加拿大製作宣傳影片,而40年代初,又為削弱納粹主義在南美洲地區的影響力製作有唐老鴨登場的《三名騎師》、《問候朋友》等片。

但米老鼠與他的朋友們正式投入戰爭,還要算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後。美國對德宣戰,迪斯尼明星們一夜成為各種政府宣傳畫的主角。

你可以看到,米老鼠鼓勵青少年熱愛「山姆大叔」,在配給制下教導美國人如何度過生活必需品受限的日子,並安撫民眾情緒。它出版《綠拇指手冊》鼓勵人們開闢菜園自給自足,而當美國政府因戰時財務緊縮而需要限制糖、咖啡、肉類的供應時,米奇、米妮、唐老鴨出現在了相關政策的宣傳海報上,畫面顏色溫馨,他們剛剛拿到配給,手拿《限量供應手冊》,神情愉悅。

在其他軍事領域的米老鼠則更加「實用」。二戰期間迪斯尼累計為軍方設計了1100多個徽章,適用於不同軍種。最早的一枚徽章是為美國海軍補充中隊設計,徽章中的米老鼠騎著一隻正在俯衝的鳥,背景是自由女神像。

除此以外,迪斯尼活潑可愛的動物明星們紛紛成為戰時你能想到的一切作戰工具的標誌:飛機、艦船、坦克、裝甲車……799轟炸機中隊的標誌是毛茸茸的兔子坐在導彈上,護士隊伍的徽章中唐老鴨的女友黛西神情溫柔地為地球療傷。中國民眾耳熟能詳的「飛虎隊」標誌也出自迪斯尼之手。

迪斯尼明星活潑可愛的形象對戰爭的恐怖有著毋庸置疑的抵消作用,當化學戰的陰影開始籠罩美國大陸,而政府製作的普通防毒面具因恐怖的造型被孩子們拒絕時,迪斯尼設計出了米老鼠防毒面具,並宣傳兒童可以戴著面具來做遊戲,以預防可能的生化危機。

把西紅柿砸在希特勒臉上!

雖然米老鼠是迪斯尼的「主心骨」,在戰爭宣傳片中大放異彩的卻是表現滑稽的唐老鴨。早在1942年,迪斯尼的老對頭華納便拍攝過一部以鴨子世界為背景,諷刺現實的動畫短片。片中出現了希特勒鴨、墨索里尼鴨、昭和鴨,故事內容是希特勒鴨煽動部分鴨子欺壓普通鴨民,而頭戴橄欖枝的和平鴿(代表聯合國)組織一場鴨場動亂,最終戰勝了軸心鴨。

影片極盡諷刺之能事,當昭和鴨因四處插牌「這裡屬於日本」而被烏龜亂打時,昭和鴨拿出了一枚胸章:「I AM CHINESE。」

迪斯尼當然不甘落後。《小雞》、《原因與感情》、《死亡教育——納粹製造》、《元首的臉》、《唐老鴨特工隊》等一系列反納粹的影片,以詼諧幽默的方式講述納粹的殘酷統治和打倒軸心國的重要性。在《唐老鴨特工隊》中,唐老鴨頗為神勇,以一己之力潛入並摧毀了一座日軍的軍事基地。《死亡教育——納粹製造》則敘述了名叫漢斯的德國少年加入希特勒青年團,其思想被扭曲的故事。

其中最成功的的影片是《元首的臉》。影片中唐老鴨手臂戴有卍字袖章,被一群士兵監視著,在工廠的生產配件車間流水線上做苦工。隨著生產線越走越快,要應付的子彈式樣也越來越多,並且每過去一排子彈,都會有一排希特勒的照片流過。它必須對每一張元首的照片喊出「萬歲希特勒」,並舉起右手致敬。生產線的運轉速度從「步行」提升到「自行車」最後到達了「火車車速」,唐老鴨陷入精神崩潰之中。

這時鈴聲響起,唐老鴨在睡夢中舉著敬禮手勢站起來,才發現這不過是一場夢。夢醒後的它走向床邊的自由女神像和美國國旗,並發出感慨,「哦,我的天,我真高興自己生活在美利堅合眾國的領土上。」故事以唐老鴨將一個番茄砸向希特勒的臉而告終。

有趣的是,唐老鴨在戰時的貢獻並不僅僅為觀眾所牢記。1984年,唐老鴨迎來50歲生日之際,美軍方將其榮升為上士以示感謝,隨後唐老鴨光榮退役。

米老鼠當兵到了越南,中槍,死了

戰爭後期,由於前期拍攝的戰爭宣傳片極少盈利,為軍隊進行設計基本無償等原因,迪斯尼陷入了經濟危機,停止為軍方服務,重新回到娛樂影片的製作上來。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米老鼠與戰爭再無瓜葛。事實上由於迪斯尼戰時與軍方的緊密合作,當時的人們已經很難將一些標籤從從米老鼠身上撕下。

1968年,越戰「局部戰爭」結束前,Milton Glaser(美國著名圖像設計師,「I love NY」標誌設計人)為「憤怒藝術節」製作了一條時長1分7秒的無聲短片——《米老鼠在越南》,和其他參加藝術節的作品一樣,它表達了藝術家對越戰的看法。

片中的米老鼠成為了千千萬萬個美國青年中的一員,在街道上看到「入伍吧,帶你看廣大的世界!」的宣傳語,欣然參軍前往越南,踏上越南土地的米老鼠走入一片密林迷失了方向,這時一陣槍林彈雨襲來,米老鼠頭上中了一槍,死了。

有傳言宣稱當時迪斯尼試圖銷毀每一份他們能拿到的《米老鼠在越南》拷貝,而該影片的確在1968年後不久銷聲匿跡,進入20世紀10年代才在YouTube上重見天日。

《米老鼠在越南》並非個案,越來越多的藝術家使用米老鼠形象(是的,不考慮版權)來表達對政治的不滿,對發達國家勢力擴張的恐懼,對宗教侵襲的抵觸,藝術家們給他戴上蓋伊·福克斯的面具,讓越戰照片《戰火中的女孩》里赤身奔跑的女孩兒與微笑的米老鼠和麥當勞叔叔牽著手。某種意義上,米老鼠已成為美國強勢文化輸出的象徵。

文/朱星宇 編輯/杜強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