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一場突然爆發的肺炎疫情,緊跟春運的步伐席捲全國。虹橋、浦東兩大機場每天有上萬名旅客來往進出,巨大的客流量暗藏著不可知的風險。南航上海地服部針對疫情開展防控培訓,從口罩的正確佩戴,到如何開展消毒防範,再到遇到有疑似癥狀的旅客應如何採取防控措施等都一一培訓,同時設立疫情24小時防控專員,從服務細節入手,在一線防控疫情。
作為民航的一線工作者,鄭海峰夫婦兩人分別在虹橋、浦東兩場,各自奮戰在民航防疫戰線的最前線。
將兒子送去外婆家,夫妻倆攜手抗擊疫情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長假服務保障壓力特別大,夫妻倆也比往年承擔了更多的工作和責任。眼看疫情蔓延迅速,鄭海峰夫妻倆決定把8歲的兒子送去外婆家照看,兩人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工作中。
鄭海峰在虹橋部署一線服務工作,作為基層幹部更要敢擔責、沖在前,讓年輕員工放下一些擔憂,各司其職完成各個旅客的服務保障任務。
而陳曉菁則在浦東,和同事共同承擔因疫情而新增的信息報送及調度相關要求。作為資深調度員,她主動調動科室員工工作積極性,統籌安排,主動帶頭,確保大家認真完成調度任務。
細心的她還悄悄梳理起了各類信息報送流程,整理成冊,條理分明地為一線同事工作提供信息支持。一旦收到疑似發熱旅客的信息,她第一時間按流程確認旅客及航班信息,上傳下達,確保調度信息傳遞無誤。
工作中的陳曉菁
已經習慣年三十值班的狀態了
鄭海峰已經在南航工作19年了,他說自己從來沒想過要換工作,儘管在過去好幾年,他都因為值班沒有和家裡人一起吃年夜飯。
「習慣就好了,這麼多年,早就習慣了。」提起年三十因為值班不能回家,現在的鄭海峰已經習以為然了。「我們做這一行的,其實沒有什麼過年過節的概念。」
2000年3月,南方航空率先在國內推行電子客票。當時的鄭海峰還在從事電子機械方面的工作,無意中聽到南航正在上海招人,同時也覺得電子客票「這個東西蠻新穎的」,於是就去報名面試了。用他自己的話說,「正好在招人,就借著這個春風進來了。」
鄭海峰工作照,南航提供
在這一行做久了,鄭海峰和同事們慢慢煉就了一顆「淡定」的心。航班延誤的情況時有發生,也難免碰到因此向登機口的工作人員發火的旅客。
「航班延誤,旅客又有急事要走,心裡多少都會著急。這個時候呢就要耐心一點,讓旅客先把火發完,然後再跟他去講道理。現在大多數旅客也能理解的。」鄭海峰說,他感覺,現在旅客沒有以前那麼極端了。「以前我們的員工還被打過。 但是我們要求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因為我們是做這一行的嘛,不能對罵。」
為了最大限度保護登機口處員工的工作安全,當遇到航班延誤旅客開始有情緒的情況,「比如說有旅客開始鬧了,說話聲音響了,不好聽的話說出來了之類的,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會讓男員工頂著點,女員工悄悄撤下來。」
鄭海峰工作照,南航提供
鄭海峰說,相比早些年剛來南航工作的時候,這幾年航班越來越多了,忙的時候,很多登機口的員工只能躲在看不見的地方吃盒飯。
「登機口的員工,有時候連續一站要站五六個小時,遇上延誤,旅客隨時會問問題的,他們根本沒時間找地方吃飯的。」
因工作結緣妻子
鄭海峰和妻子的相遇也是因為這份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這樣的:「2007年的一個冬天,我照常上班,走進辦公室的那一剎那,看見了剛來現場實習的陳曉菁。在工作中,一個是師傅、一個是徒弟;在現場時,負責衝鋒陷陣,一個負責統籌調度,給與背後最大的支持。3年多的相知相伴,2011年10月10日,我們步入了婚禮的殿堂。我們相知相守,攜手走過風風雨雨的十載。」
現在,鄭海峰的妻子陳曉菁在浦東機場的生產調度室工作,做一休一,上班時間從早上9點半至晚上9點半,下班回家在11點左右。
工作日,他們通常會一起出門,共同搭乘地鐵7號線。妻子坐7號線到龍陽路換磁懸浮前往浦東機場,鄭海峰坐7號線再轉2號線到虹橋。
因為工作性質的特殊,過去的幾年,鄭海峰和妻子很少有機會能夠在農曆的大年三十坐在一起吃年夜飯。「要麼是我值班。要麼輪到她值班,兩個人三十那天都能休息還蠻難得的。」鄭海峰說。「不過也都習慣了,我們做這一行的,其實沒有什麼過年過節的概念。」
談及鄭海峰在人流密集的候機樓工作,妻子陳曉菁還是透露出一絲擔心,「我在調度室還好,老鄭在候機樓可能天天會接觸到來自各地的旅客,說實話我心裡還是有點擔心的。不過,老鄭平時身體挺好,他應該對病毒有點抵抗力。他跟我說不用怕,我就不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