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4日訊 「你們目睹了高鐵霸座男挑戰社會公德的無禮,也看到缺少文化素質的高學歷同樣讓人鄙夷。」今天,華中科技大學7433名2018級「新科」HUSTer共聚喻園,校長丁烈雲寄語「00後」新生不要做缺少文化素質的高學歷人,要有遠大理想、高尚人格、人文情懷。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寄語 通訊員高翔供圖
丁烈雲以前不久的轟動一時的「高鐵霸座男」事件引出華中科技大學的文化素質教育話題。
老校長楊叔子院士曾說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科學技術,一打就垮;沒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人文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人文情懷是社會健康發展的粘合劑,文化素質教育則是所有青年學以成人的「必修課」。
丁烈雲表示,華中科技大學是文化素質教育的先行者。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學校就提出「走綜合化發展之路」,開創高校改革之風氣;90年代,華中科技大學在國內理工高校中率先舉起文化素質教育的大旗,「人文風暴」迅速席捲全國。60多年時光流轉,將學生培養成具有遠大理想、高尚人格、人文情懷、能力完備和創新精神的優秀人才,是學校矢志不渝的使命。今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第四次黨代會提出:要建設新時代卓越華中大、培養「有靈魂」的卓越華中大人,辦出最好的本科教育。文化素質教育,是華中大曆久彌新的辦學理念,更是學校人才培養的特色和底氣。
丁烈雲說,科學精神是立世之基,人文精神是為人之本。科學教育授予你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工具,人文教育教你們行為選擇的價值意義,文化素質教育就是把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匯一體,教育「育人」而非「制器」。
丁烈雲寄語新生:良好的文化素質,首先要心繫家國,肩負時代重任;還要以德養人,涵養人文情懷;更要求是創新,築牢文化根基。
華中大的文化素質教育,不是培養獨善其身的佛系青年,而是愛己及人、德行天下的和諧社會建設者。華中大的文化素質教育,不是培養坐而論道的清談客,而是擁有創新精神的奮鬥者、改造世界的實幹家。(記者楊佳峰 通訊員王瀟瀟 高翔)
【編輯: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