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陳某系甲公司的銷售一部經理,負責甲公司產品在華北地區的銷售工作。甲公司與陳某簽訂了正式的勞動合同,並簽訂了保密協議,其中保密協議約定,客戶名單、客戶電話信息屬於甲公司的商業秘密,乙方有保密義務,不得向第三方泄露。甲公司經營過程中發現,甲公司華北地區的部分老客戶開始放棄訂購甲公司產品。
轉而訂購與甲公司存在競爭關係的乙公司的產品,甲公司經調查認為陳某存在泄露公司商業秘密的重大嫌疑,經現場查驗公司分配給陳某的企業電子郵箱,發現陳某將公司的客戶名單和有關資料信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發送給了乙公司業務經理,並從乙公司業務經理處獲得了一定金額的信息費。甲公司就相關證據進行了委託公證,並聘請律師處理。
經過律師調停處理,雙方達成了內部協議:陳某承認錯誤並做了書面檢討,同意賠付公司的部分損失,並承諾在一個年度內將所負責的產品銷售額提升20%;甲公司作出了相關制度和待遇調整,增加給予陳某的績效收益。
律師解析:
商業秘密的保護不同於知識產權,不屬於法定保護範圍,必須由公司和員工自行約定,基於有約必守的原則,依法保護商業秘密,是公司決策者保護商業秘密的必由之路。
本案中,甲公司與陳某簽訂了保密協議,就有關保密事項進行了合同約定,符合我國有關法律的規定,陳某違反約定,向第三方泄露甲公司的商業秘密,並實際導致甲公司丟失客戶和市場份額,且陳某因此獲得非法收人,陳某就此應當承擔法律責任。本案中,通過律師調解的方式最終獲得圓滿解決,特別體現和暴露了甲公司自身存在的問題,制度不健全和績效制度不合理。通過律師調解,甲公司認識到不足,改進位度並進行績效改革;同時陳某承認錯誤,自願賠償損失,並承諾將功補過,雙方真誠協商並達成一致,實為最佳結果。
律師建議:
關於保密協議問題,最重要的是涉及保密協議的條款,關於保密協議的必要條款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事項:
1.保密主體:包括使用和可能接觸到公司所屬商業秘密的合作主體、公司股東、管理人員、特定員工、下屬公司及特定關係人等。
2.保密內容:凡是符合商業秘密要件的所有技術信息和經營信息、管理信息,都應屬於保密內容,根據不同公司的具體情況,包括但不限於方案、方法、策略、技巧、格式、程序、編碼、設計、工藝、配方、圖紙、特定客戶習慣、專門或細分市場數據、客戶信息反饋、調研資料、包含客戶需求規律或特徵的客戶名單等內容。
3.保密方式:是商業秘密保護的有效手段,包括根據具體的情況,設定保密等級,並約定保密文件的加密方式、保管方式,保密文件的傳輸方式、傳輸範圍和審批規範。
4.保密責任-是違反商業秘密保密義務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但不限於經濟賠償責任、行政責任、甚至符合特定情形的刑事責任,其中,經濟賠償責任可以約定具體的賠付數額或者計算方式。
5.授權和保密期限-重要的商業秘密一般執行授權保密制度,並設定一定的保密期限,該保密期限可以依法約定到員工離職後的一定期限。
備註:此文章來源參考雜誌《創業時代》,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風控,企業生存的基本功,合規,成長壯大的必修課。法吉法務網,風控使用好工具,讓法律更簡單更實用,您近在咫尺的法務顧問!服務電話(4006078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