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網路上看到一些關於今年1號颱風的流言
大致是「1號颱風黃蜂來攪局 五一假期××要泡湯」
天星兒今天要跟泥萌理性分析分析
今年1號颱風
同時也勸各位小夥伴
不信謠 不傳謠!
根據《熱帶氣旋等級》國家標準(GB/T 19201-2006),將熱帶氣旋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六個等級。我們平時所說的「颱風」,是指強度達到熱帶風暴級及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
Q
&
A
颱風不「守時」!今年颱風遲到了?
近期熱帶洋面確實已經開始不平靜了,在菲律賓東南方向靠近赤道的熱帶洋面上,一片熱帶雲團正在發展。但它只是個颱風胚胎,能不能發展成為颱風還有很大未知數,常年「胎死腹中」的颱風胚胎多了去了。
△颱風命名表(部分截圖)。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截至4月27日,今年確實沒有生成過一個颱風。按照颱風命名表順序,如果生成,「黃蜂」的命名沒跑了。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全年每個月均可能有颱風生成,其中8月颱風生成頻次最多。先來嘮嘮常年1號颱風「打卡」情況。
常年1號颱風起編時間是3月20日前後,不過也有「早到」和「遲到」的「不守時」1號颱風。據統計,1951年以來,5月1日及以後生成首個颱風才只有12個年份,也就是說,五一之後出現首個颱風的概率只有不到20%!!
比如,1979年第1號颱風「愛麗斯」(強颱風級),1979年1月1日08時就生成了,1月15日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消亡。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圖片來源:中央氣象台
1998年第1號颱風「妮蔻兒」(熱帶風暴級),1998年7月9日14時才在南海東北部海面上生成,7月10日凌晨和11日凌晨登陸我國兩次,之後在福建南部減弱消失…等等。
Q
&
A
颱風為啥遲到?五一真影響我國?
「黃蜂」如果生成了,就是個「遲到」的1號颱風。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張娟分析,今年颱風之所以不守時,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西太副高持續偏強偏大,壓制著海域的熱帶擾動,因此鮮有颱風形成,今年1號颱風生成晚屬於比較少見。
就算髮展成了颱風,它的路徑也有不確定性。
而且,生成≠影響≠登陸。
颱風可以在太平洋上打轉、拐彎、甚至突然消亡……
對於「黃蜂」五一假期是否影響我國,中國天氣網首席氣象分析師胡嘯表示,就算這個熱帶雲團發展成颱風,五一期間也不會!不會!不會!對我國大陸地區造成影響。
總的來說,目前仍時效較遠,大家還是得關注五一假期後颱風預報哇~~~
颱風路徑查詢,掃一掃就get。
趕快存起來吧,留著颱風來的時候用,隨時get颱風位置和路徑。
Q
&
A
登陸我國颱風呈現哪些趨勢?
登陸颱風數量沒有明顯的變化趨勢。1949-2019年期間,共有640個熱帶氣旋登陸我國,登陸頻次略有減少趨勢,但達到颱風級別的並沒有明顯的增多或者減少變化趨勢。
颱風登陸地點趨於集中。1949-1981年,登陸和影響我國的熱帶氣旋主要集中在華南沿海和海南島地區;而1982年至今仍主要集中在華東沿海及台灣島地區,總體來看,我國熱帶氣旋的最北登陸位置呈現為較明顯的逐年南落,並向北緯25度靠近;而最南登陸位置則與之相反,呈逐年北上且也向北緯25度靠近的趨勢。颱風登陸區域更為集中,北緯25度附近的東南沿海成為颱風登陸的主要區域。因此,這一區域遭受登陸颱風襲擊的危險明顯增大。
颱風登陸時段趨於集中。我國熱帶氣旋登陸季節的持續時間平均約4個月,最短不到一個月,最長可達半年。統計表明,我國熱帶氣旋登陸季節的持續時間縮短了,颱風的登陸時段趨於集中。
登陸颱風強度呈增強趨勢。以熱帶氣旋的中心氣壓表示其強度,根據1949年以來的颱風資料分析,結果顯示我國的熱帶氣旋在登陸時的強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並且在登陸颱風中強度較強的熱帶氣旋所佔比重也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最後
如果喜歡我們的推文
給「中國天氣網」加個星標唄
本文版權歸中國天氣網所有 轉載請註明來源
氣溫預報圖「火」了 這篇推文能不能火就看你們了。
今年五一怎麼玩?北方防暑南方避雨
氣溫即將「發車」 你的夏裝備好了嗎?
下周將迎升溫高潮 這裡氣溫要衝30℃
點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