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一台車,行駛在澳洲的藍天碧海之間(一)

正月初八,人們仍沉浸在其樂融融的佳節氣氛中,我們二老和小女兒一家三口就乘坐虎航的飛機經新加坡飛往澳洲,開始了一家五口的澳大利亞之旅。

與歷次出遊不同,簽證、預訂機票和住宿、租車全是女婿一手操辦,第一次落了個輕鬆自在游。

飛機起飛不久就遇上了強對流天氣,上下顛簸了許久,近半小時方才平穩下來。午夜到達新加坡機場轉機。我曾多次在此中轉,已沒有多少新鮮感,倒是老伴、女兒和外孫首次經過此地,忙著在機場留影。

飛機飛越澳洲蒼茫的大陸,到達悉尼上空,從舷窗向下望去,晴空之下,悉尼標誌性的建築歌劇院和海港大橋歷歷在目。

預訂的酒店式公寓位於悉尼CBD,離達令港不遠,悉尼的主要景點步行差不多都可到達。公寓寬敞明亮,簡潔大方。

因為小外孫皓皓的緣故,我們的悉尼游首站選擇了悉尼水族館。水族館就在達令港邊上,海港內停滿大大小小的遊艇。

皓皓是自小看著《海底總動員》長大的,一進水族館就興奮得不行:色彩繽紛、花紋美麗的小丑魚;空靈秀麗,晶瑩剔透透的水母;身體修長,行動敏捷的鯊魚;還有兩鰭如翼展開的鰏鱝,讓人目不暇接。

走在各個不同的場館之間,看著高大水族箱里和玻璃走廊上方遊動的各種海洋生物,你不得不感嘆澳洲這片四面環海的大陸海生動物之豐富。

離開水族館時已是吃晚飯的時候,在岩石區找到一家不錯的餐館吃過飯,來到海濱,右前方海港大橋橫跨海峽,左前方與悉尼歌劇院隔水相望。蒼茫暮色中,如貝殼和歌劇院屋頂呈現出淡淡的的粉色。按照計劃,明早我們將遊覽歌劇院。

早上剛剛到達歌劇院,一場大雨不期而至。再慢一點,我們就要成落湯雞了。

歌劇院遠看如白帆、如貝殼,近看卻透著一股低調的奢華,裸露著的鋼筋混凝土骨架,搭配著法國進口的雙層玻璃,用澳洲珍貴木料仿效瑪雅文化和阿茲特克神廟的內部裝飾,莊重又不失粗獷。

據說歌劇院的設計者丹麥的建築師約恩•烏松對自己的作品十分苛求,對歌劇院的設計一改再改,建造費用也越改越高,因而引起悉尼市政廳的抱怨,以至歌劇院建成至今,約恩·烏松都一沒親自來澳洲看過自己成型的大作。

這座瀕臨海面的傑作,似大海上的一葉葉歸帆,又如一簇簇盛開的花朵,在藍天、碧海、映襯之下,顯得婀娜多姿,輕盈皎潔。

午餐安排在悉尼電視塔上的旋轉餐廳,餐廳菜品豐富,服務周到。這是女婿早在國內就在網上訂好的,每人二百多人民幣,相比東方明珠電視塔的登塔門票可以說是物超所值。

坐在餐廳向下看去,煙雨蒙蒙的悉尼市區時隱時現,如夢如幻。

公寓附近就是一個大的超市,晚飯是自購食材,自己動手做成,算是沒讓廚房閑置。

晚餐後散步到海德公園,附近的聖瑪麗教堂在星光下顯得莊嚴而肅穆。

今天是我們在悉尼的最後一天,早上女婿去租車行取車,我們四人徒步去悉尼皇家植物園時經過聖瑪麗教堂,正碰上一場莊重的彌撒,讓我們看到了信徒們一的虔誠。

皇家植物園林木蔥鬱,空氣清新,遊人寥寥,沿著植物園中海邊的道路,直到麥考瑞夫人岬角。這裡是觀賞悉尼歌劇院和海港大橋的最佳地點。

天氣晴好,皓皓也興奮起來,擺起poss,拉著外婆、媽媽在海邊照了好多好多照片。

悉尼大學是我們在悉尼的最後一站,這座建於1850年的澳洲著名的學府離市區不遠,綠蔭叢中是一座座古典的建築和一片片綠色的草坪。

只是正值澳洲暑期,偌大的校園中難見幾個行人。如茵的足球場上,是成群悠閑覓食的白色的海鳥。

下午四時許,我們匆匆告別悉尼,開車去到藍山卡通巴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