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心向黨護航新征程-警隊先鋒】追記潘東升:一身正氣,大愛無私的人民公僕

  • 一身正氣,大愛無私的人民公僕
  • ——追記福建省公安廳原黨委委員、福州市原副市長、公安局原局長潘東升

「人民的好公僕,謝謝您為這個城市和人民做的貢獻,我們永遠記住有一位心繫國家安全、百姓安危的好局長」;

「看到潘局的照片就想哭,不相信他就這麼走了。愛警、暖警、勵警的好局長,一路走好!」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泣今日,再向潘局敬個禮,看東方,紅日依舊日日升」;

……

一個個留言,發自肺腑,寫下了人們對這位好局長的愛與敬意;一幅幅輓聯,如泣如訴,留不住這位人民公僕匆匆離去的身影。

愛人者,人恆愛之。

在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當日,潘東升帶領民警重溫入警誓詞

潘東升犧牲後,短短三天,有近萬人次自發前來弔唁;互聯網上,認識或不認識潘東升的人,以各種形式為他送別。出殯當天,社會各界群眾早早等候在靈車的必經之路,眼裡含淚,手捧白花,送別潘東升最後一程。

愛民——「要牢牢記住『人民警察』前的『人民』二字」

「從網上看到潘局犧牲的消息,不敢相信。這麼好的局長,怎麼就走了呢?」三明市的群眾羅麗芳難掩悲傷的情緒。

羅麗芳開了一家小理髮店,因為潘東升在三明工作期間常來理髮,所以認識。

平易近人、關心百姓是羅麗芳對潘局最深的印象。「他沒有一點『官架子』,來理髮的時候會跟我們聊聊家常,跟店裡理髮的客人或者周圍店鋪的人聊聊三明的治安情況等等。」

一次,羅麗芳親戚家的小孩因叛逆期離家出走,情急之下她向潘東升求助,「沒想到潘局長那麼忙,還馬上就幫忙找,最終小孩平安找到」。

「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潘東升常跟民警們說,「要牢牢記住『人民警察』前的『人民』二字」。

從警以來,潘東升心繫百姓、情系民生,千方百計解群眾「急難愁盼」。

在三明擔任公安局長的兩年,他全力推進「互聯網+」便民服務,清理行政職責496項,40個辦事項目審批時限比法定時限縮短了40%,新增網上辦事項目73項、網上便民服務項目149項,80%的審批服務項目實現網上流轉辦理,群眾安全感、滿意率不斷增強。

在福州工作期間,潘東升大力推進「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公安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平均辦理時限壓縮至法定時限的22%;創辦全省首個「台灣居民出入境服務站」,在派出所設立「辦不成事」受理窗口,創新推出落戶「零門檻」、窗口「無否決權」工作機制、外籍人才出入境便利政策,搭建「榕警在線」網上平台服務海外僑胞等一系列便民利企措施,努力做到群眾「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

「我們必須要換位思考,不能把群眾急難愁盼的事兒推到路中間」「戶政窗口是服務人民群眾的重要平台,要出台更多、更好的舉措讓群眾辦事方便、順心!」……福州市公安局社區警務指導處處長張開源說,這些是潘局長常跟他說的話。

今年7月8日,在潘東升的推動下,福州市公安局在派出所窗口設立「辦不成事」受理窗口。民警對群眾提交的「辦不成事」事項及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查找具體原因。對於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政策要求的,提出解決方案,依法依規儘力解決。對於特殊情況的,啟動會商機制,逐級上報研究解決。

「剛開始對這個窗口存在誤解,感覺像個『噱頭』,後來才明白這是真正從群眾利益出發,想法設法解決群眾遇到的難題。」 張開源說。

把人民的利益高高舉過頭頂,將人民的冷暖時刻掛在心中。直到犧牲前一周,他還在研究、準備出台第4批「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

愛警——「我一定要給大家一個溫暖的家」

「多虧了潘局,我們一家才能團聚,我還沒來得及跟他說一聲謝謝……」9月25日,聽到潘東升犧牲的噩耗,福州市公安局茶亭派出所副所長鄭驊趕到醫院,在潘東升的遺像前長躬不起、失聲痛哭。

鄭驊在閩清縣公安局工作長達15年,長期與福州的家人分隔兩地。「我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家中的4個老人、2個孩子都由我妻子一人照顧,聚少離多。」

在福州民警中,如同鄭驊一般夫妻兩地分居的情況不在少數,但工作調動一直是「老大難」問題。潘東升調任福州後,積極協調相關部門,探索出台「積分制」:對申請人的婚齡、警齡、工作表現等項目進行量化、形成積分,再根據積分高低,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地解決民警夫妻兩地分居工作調動、跨市雙警家庭工作調動問題。

目前,福州市公安局的「積分制」團圓計劃,已開展了4個批次,共幫助68名民警調動工作。

「我一定要給大家一個溫暖的家」,這是2014年潘東升到三明任職不久,到主城區最遠的岩前派出所調研時,看到簡陋的條件給民警的承諾,而這句話也成為他多年來關愛民警的寫照。

為了改善基層派出所的條件,潘東升大力推動「暖警工程」,讓民警「人留得下、心靜得下、神提得起」;他主張運用「積分制」,公開公正地進行新警定崗、巡特警交流輪崗、軍轉幹部定崗等幹部調配工作,極大激發民警幹事創業熱情;推進民警補充醫療保險工作,將患重大疾病的退休民警列入職業安全救助金保障範圍……

除了一系列暖警惠警的政策舉措,一件件充滿關愛的小事兒溫暖著民警們的心。

到基層調研,他會把手伸進民警的被子里,摸一摸冷不冷、潮不潮濕,要求為民警配備電熱毯、空調等設備;

有一年夏天,在一場重要會議的安保中,會議開始後,擔心堅守崗位的民警因高溫中暑,他讓工作人員為大家送去清涼的涼茶,讓大家稍作休息;

福州許多民警回憶到這樣一些細節,在平時上班高峰期乘坐電梯碰到潘局長時,他總會熱情地招呼大家「進來,進來」,讓民警和他一起乘坐電梯。在電梯里,他會向民警噓寒問暖,關心了解大家工作生活情況;

……

潘東升走了,但他留下的溫暖與力量還在延續。

愛家——「謝謝」「對不起」是他對妻子說的最多的話

潘東升犧牲後,工作人員在整理他的遺物時找到了他隨身攜帶的錢包。錢包已破舊不堪,裡面夾著他和妻子兒子的合照。

後來,大家才得知這個錢包是妻子30多年前送給他的,他一直隨身攜帶。

「他上班時,都會在樓下仰頭看看陽台,跟我打招呼。我每天會站在陽台上等他下班回來。現在站在陽台再也看不到他上班去,也再也等不到他回家……」妻子袁秋榕泣不成聲。

1991年,潘東升與袁秋榕結婚。袁秋榕回憶,當時住在省公安廳宿舍,他跟我說什麼東西都沒有,「我覺得他很憨厚,很關心人,就嫁給了他」。

身為警察,潘東升很忙碌,特別是走上領導崗位,很多時候時間都不屬於自己和家人。「每次在家吃晚飯,他都會跟我說謝謝。他覺得自己對不起我們,都是我一個人在家忙前忙後。」

每逢節假日看到別人出去旅遊,潘東升會跟妻兒說「對不起」。「從結婚到現在,我們沒有去過其他地方。」 袁秋榕說,有時間的時候,他會牽著她的手散步,說等他退休了,一起出去旅行。

兒子潘鍵民回憶,小的時候,爸爸捨不得給自己買東西,但會騎摩托車到很遠的地方給我買蘋果,要求我每天吃一個。

身為人父,潘東升雖然忙,但從不會缺席對孩子的教導。「爸爸總是告誡我做人要正直、善良、正派」。

身為領導幹部,潘東升高度自律,對家人亦是嚴格要求,他常說:「乾淨是對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護」。

直到潘東升犧牲,很多人才知道,他的妻子很多年沒有工作,他卻從未向組織提過要求,向有關部門打過招呼。「他最痛恨找關係,最恨家裡人拿別人東西。」袁秋榕說。

9月21日,中秋節,妻子給潘東升買了他愛吃的禮餅,「我想切開給他吃,他說吃不完浪費,先放冰箱里,等忙完這陣子回來再吃」。

之後的幾天,潘東升忙於工作,4天後倒在了工作崗位上,那個禮餅再也沒有吃上。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

(作者:付靜 鄭明 梁仁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