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雪糕8毛一根,你買的咋就這麼貴?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20日電 (左宇坤)「之前去東北出差和同事一起買雪糕吃,還以為要花十幾塊結果三個就花了四塊五,我震驚了好久!」

就這樣,東北人還得說一句,「那你買虧了,我家樓下一塊錢一個還買十送一呢!」

最近,一張東北雪糕價格表的圖片在網路走紅,一水兒0.8元的低價引得大批網友讚歎「神仙價格」。羨慕的背後,是近年來持續走高的雪糕價格和逐漸跑偏的雪糕口味,讓大家吃一口甜到心坎,吃兩口涼到心底,吃三口想給物價局打電話。

我們吃的雪糕,咋就越來越貴了?

冷櫃里的雪糕。 中新網 左宇坤 攝

「世界上只有兩種雪糕,東北雪糕和其他」

東北雪糕又在這個初夏火了一把。

「冬天的東北,冰棍可以說是『滿地都是』。」東北人小張表示,東北冬天賣冰棍不用冰櫃,直接在馬路兩邊拿紙箱子裝著。「好多箱擺地上,就挑吧,看好哪個可能還得磕磕才能拿下來。太冰牙了?那就拿回家放到冰櫃里暖和暖和再吃。」

「冬天也吃,夏天也吃。東北人買冰棍那都得是一次三五十根的,小時候家裡買得最多的就是四毛、八毛一根的,賣貴了得給他掀攤子。」小張說。

截圖自微博

如今,隨著消費升級、渠道變革與成本上漲,3元及以上價格帶的雪糕產品在全國地區已被廣泛接受,1元以下的「神仙價格」雖然並不能代表如今東北雪糕市場的整體價格水平,但「東北」和「雪糕」之間還是有一種神秘的聯結。

「東北人對冰淇淋的情感不同於其他地區。」《中國冰淇淋》雜誌主編祝寶威曾表示,冰淇淋在東北地區不僅是消暑食品,還較早地進入日常零食範疇。據央視財經報道,東北人早在1947年每人每天吃0.3斤雪糕,2015年「東北大板」的每日銷量已達2萬根。

除此之外,東北地區的另一大優勢就是用工需求基本依靠本地勞動力就能解決。特殊的供需結構加上較低的用人成本,東北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冰淇淋消費市場和生產基地,高峰時僅遼寧省開原地區就有上百家冷飲企業。

雖然東北雪糕消費的傳統優勢難以複製,但「雪糕零食化」的進程卻在東北之外的各地推開了。不過,同樣都是逐漸變成日常零食,東北以外的朋友們拿到手裡的雪糕,價格不僅不再「神仙」,更是「要上天」。

東北以外的雪糕價格為何不再「神仙」?

在北京工作的小李工作間隙去到公司樓下的便利店買雪糕,站在冷櫃前,她感覺雪糕們已經變成了她不認識的樣子。

在小李的認知中,「網紅雪糕」還停留在「鹹蛋黃」時期。「鹹蛋黃」是奧雪公司在2018年製造的大爆款「雙黃蛋冰淇淋」,當年可謂是刷屏社交網路。但網紅隕落也就短短1年時間,自2019年被爆出菌落不合格後,「雙黃蛋冰淇淋」便一蹶不振。

便利店裡鮮少見5元以下雪糕,最貴可達22元。 受訪者供圖

最開始,冰淇淋賣家還只會用鹹蛋黃、海鹽、芝士等做常規創新。但慢慢的,市場上開始出現了肉鬆海苔雪糕、蔥爆牛奶雪糕、臭豆腐冰淇淋、東北鐵鍋燉雪糕……失控從香菜、芥末等爭議頗大的口味入局開始,小龍蝦、大魷魚等海鮮也步步入侵,為黑暗料理添磚加瓦。

以新奇口味和趣味營銷出圈是商家們常用的方法。雪糕界差點也要搞出八大菜系,迷惑的口味被不少吃過的朋友吐槽「生產隊的驢都嫌棄」。但不管味道你喜不喜歡,這些雪糕的定價紛紛樂觀又自信。

網紅雪糕想要成為網紅,離不開一個字:貴。

在2018年的雪糕市場,一款名叫「厄瓜多粉鑽」的網紅雪糕賣出了66元一支的天價,其所屬品牌鍾薛高也因為「雪糕中的愛馬仕」這一定位一炮而紅。當年的「雙11」,僅1歲的鐘薛高就斬獲了天貓冰品銷售榜榜首。

鍾薛高雪糕。 張素 攝

「看完鍾薛高我混亂了,竟然覺得哈根達斯平價樸素得令人心疼。」鍾薛高單支12-20元的價格也大大提高了人們對於雪糕價格的閾值,曾經以為10元的夢龍就是雪糕的「天花板」了,結果現在10元只是網紅雪糕的起步價。

老老實實做好經典不好嗎?

早在3月,經營雪糕批發的王師傅就開始處理冰櫃內的冬天賣得多的速凍食品,為雪糕騰出空間了,這種做法在業內被稱為「開櫃」。

王師傅介紹,自己店裡大概有一百多款雪糕,價格在2-30元不等,4-8元價格段的賣得最好。今年的貨中有近三成都是新品,它們也基本佔領了高位價格段。

剛剛入夏的5月,王師傅店裡每天的銷售量差不多在300-400支。而到了銷售高峰7、8月份,王師傅預計每天能賣出近1000支雪糕。

王師傅店裡賣得較好的雪糕。 中新網 左宇坤 攝

做了十多年雪糕生意的王師傅說,顧客來批發雪糕時也經常會捎幾根新品嘗嘗,但鮮少「回購」,賣得最長久的還是「老冰棍」「小布丁」「綠色心情」。

「為啥要弄那麼多花里胡哨的,老老實實做好經典不好嗎?」不少老客戶常這麼說。可如今看來,在鍾薛高們「66元/根、10分鐘售罄」的神話下,堅持經典的初心真的不容易。

白熊冰磚、鹽水棒冰、三色杯……生產出這些「童年回憶」的光明冷飲在2018年被光明乳業收編,主要原因是凈利潤太低實在撐不下去,記得「吃光明長大」的網友們紛紛表示「請你振作起來馬上漲價!」

遼寧的德氏、吉林的紅旗都是堅持不漲價的傳統東北雪糕大廠,卻難以走出本土。而從東北走出來的中街冰點、東北大板和馬迭爾,也不約而同地奔向高端化之路。

比如,中街1946因「新鮮零添加」的定位在線上轉型成網紅,單價步入12-32元檔,而其背後的操盤手也正是鍾薛高的創始人林盛。

各式網紅雪糕。 截圖

雪糕到底為啥越來越貴?一方面是越來越多網紅雪糕品牌的誕生,讓營銷上的花費轉嫁至產品本身;另一方面,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雪糕生產成本越來越高,購買渠道的變化也讓價格發生了轉變。

「不少2元以下雪糕的提貨價都比往年貴5毛錢,足足漲了快三成。」王師傅說,現在人力、物流等成本的上漲讓雪糕的批發價也紛紛上漲,而自己店裡的成本也不低,「商業用電平均一塊錢一度,400升左右的冰櫃24小時開著,一個月電費都要300多元。」

每到銷售旺季,王師傅最怕的就是停電或者運輸出問題。「一般的雪糕冰淇淋都得在-20℃左右的環境里運輸和儲存,如果雪糕化掉再冷凍,就會吃到『冰碴子』和『奶皮兒』,非常影響口感,甚至還可能會有衛生安全隱患。」

雪糕生意單支利潤高了才有大錢可賺,想要賣出高價就必須在「高級」或是「獵奇」上下功夫,小布丁和老冰棍永遠賣不到鍾薛高的66元。但同樣,在各種「說說你心中冰淇淋永遠的神」「安利一款你最愛的雪糕」帖子中,也從來沒有過鍾薛高。

人們最回味的,或許還是小時候放學後,小賣店用被子蓋住的冷櫃里,一個硬幣就能買到的快樂。那種甜蜜的滿足感,鍾薛高們或許永遠也做不到。

你最愛吃的雪糕,多少錢?(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