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密集發力拚導彈為什麼沒用?杜文龍:存活時間或以分鐘計

近日,據台灣防務部門證實,台灣軍方23枚天弓-Ⅲ型防空導彈已提前量產完成,預計在不久之後交付台空軍進行部署。與此同時,台防務部門稱還要繼續向美國增購一批增程型愛國者-3MSE防空導彈以加強台灣空軍對彈道導彈的攔截能力。最近,一些跡象表明台灣正在大規模加強反導建設,而且台灣「雄風」導彈總工程師張誠也聲稱,新型天弓Ⅲ型導彈的攔截高度在40-70公里左右,在與愛國者-3配合使用的情況下台灣防空系統可分3次進行重層攔截,於是有不少台灣媒體稱天弓-Ⅲ和愛國者-3導彈可攔截大陸的東風-21彈道導彈。

從台灣公布的許多數據來看,天弓-Ⅲ和愛國者-3這兩款導彈很強,不過從愛國者導彈的實戰效果和台灣防空系統的有效屬性來看。在進行大規模反導作戰時,這些防空導彈都需要在開放地區部署,而這在我軍海陸空天一體的偵查手段面前,台灣所有的防空導彈都將變得毫無秘密可言。可以說,在解放軍遠中近、高中低不同型號的武器攻擊下,這些防空系統恐怕發揮不了任何的作用。

據悉,「天弓」導彈這一計劃始於1996年,2001年台灣「中科院」對天弓-3型導彈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2015年才正式完成作戰測評交付部隊使用,可以說台灣研發導彈的速度與印度造船速度有的一拼。根據資料顯示,在2018年台空軍所進行的「全強實測」打靶實驗中,天弓-3導彈均擊毀了50公里以上高度的測試靶彈。從台灣公布的一些資料來看,天弓-3防空導彈的彈體長度為7米,彈重1635千克,最快飛行速度可達4馬赫,在原天弓-2型導彈的基礎上該型導彈採用了兩節式火箭推進器,彈體部分採用了眾多的複合材料來減輕導彈的重量以增加射程。據台綠營放出的消息稱天弓-3導彈的最低射高在45公里左右,通過改進可增加到70KM,其攔截效果已經超過了美軍的愛國者-2型防空系統。

當然這其中不乏有吹噓的成分,天弓-3型導彈原本就是仿製美軍的愛國者-2導彈,許多技術也都是來源於美國,且整個導彈發射系統與美軍愛國者導彈極其相似。據悉,天弓-3防空系統由導彈、相控陣雷達、指揮車輛和保障車輛四部分組成,每部發射裝置可承載4枚攔截彈,不過最為核心的「長白」相控陣雷達系統技術來源於美國,其探測範圍在0°-120°之間,由於「長白」雷達系統的雷達本身與操控系統均在一承載車輛上,雷達在工作時天線無法左右轉動,必要時需停機轉動轉軸以調整接戰方向。不過該型雷達卻繼承了美軍相控陣雷達遠而快的特點,其最大探測距離可達300千米,可同時監測100個空中目標。

而台灣將要增購的新型愛國者-3MSE防空導彈的作戰性能要比天弓-3導彈強得多。據悉,這批新型防空導彈將於2025-2026年分別交付台空軍使用。根據美軍資料顯示,新型愛國者-3MSE導彈的彈體要比之前的基礎版愛國者-3大許多,且配備有功率更大的固體火箭發動機。美方在原基礎上還對導彈複合制導控制裝置進行了改進,導彈發射車一次性可裝載12聯裝的發射裝置,攔截彈發射後可以以5馬赫的飛行速度撞向來襲導彈。另外,該型防空系統所裝備的相控陣雷達系統具備360度全向掃描的能力,最遠探測距離可達400公里,還具備捕捉多個低雷達截面目標,可在160公里的範圍內攻擊來襲飛機,對導彈的攔截高度可達50公里。

總而言之,從這些理論數據來看,這兩款導彈相互配合使用的確可發揮不小的威力,不過對大陸來說仍然無法構成實質性威脅。

其一,無論是天弓-3型防空導彈還是愛國者-3MSE,它們都來源於美軍愛國者系列導彈,而愛國者導彈的攔截效果在近些年的局部戰爭中卻沒有那麼理想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中,美軍在伊拉克周圍部署了上千枚愛國者-2/3以及愛國者-3MSE防空導彈,在實戰中伊拉克共計向美軍目標發射了23枚彈道導彈和5枚css巡航導彈,其中只有9枚彈道導彈被成功攔截,攔截成功率僅為32%,遠低於測試中的95%雙發攔截成功率,另外5枚巡航導彈則一枚都沒攔得住。

2020年伊朗對美軍基地發起導彈攻擊行動,美軍愛國者防禦系統的攔截能力同樣表現得不盡如人意。而台灣依照「愛國者-2」導彈研製的天弓-3型防空導彈在2018年的一次測試中也因為脫落,把附近山體給點燃了。因此,即使美軍在強大太空預警系統的支持下,愛國者導彈在實戰中攔截的成功率也遠低於測試中的效果。

其二,若台海地區爆發衝突,解放軍不只是有東風-21一款導彈可以選擇,東風16、東風17、東風15等不同型號彈道導彈均可對台灣重要目標實施定點攻擊,其中東風15射程在600公里左右,採用的是500公斤單一的毀傷式彈頭,在沿海地區部署,可覆蓋台灣全島。

而從愛國者實戰效果來看,對付台灣末端攔截系統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巡航導彈。目前我軍服役了長劍-10/100兩款不同型號的巡航導彈,它們均具備打擊數千公里外敵方目標的能力。從央視的一些報道中可看出長劍-10導彈與美軍戰斧導彈一樣具備千里之外穿插樓梯、擇窗而入的打擊能力。該型導彈的射程一般在1500公里左右,最快飛行速度在0.9馬赫左右,如果說愛國者能攔截部分亞音速飛行的長劍-10巡航導彈的話,那麼要想攔截採用超音速高空突防模式的長劍100難度會更大。

另外,我國最新的箱式火箭炮的射程也足以打擊到台灣的空軍基地或防空導彈陣地,要知道pHL-191採用的是模塊式設計,可根據不同的作戰需求選用2組5聯裝的300mm火箭彈或2組各4聯裝的370mm火箭彈以及750mm的地地導彈對敵方目標發起遠程打擊,其中370MM的"火龍"火箭彈最大射程一般在300~400公里之間,且這些火箭彈採用的是衛星導航/慣性制導技術,在距離上已經基本可以打擊到台灣大部分的導彈陣地了,因此,台灣的天弓-3+愛國者-3在面臨火箭炮的遠程攻擊下,恐怕是難以施展身手。

其三,從現實來看,台灣末端防禦系統多少有些中看不中用,因為這一類防空導彈缺乏強大的預警系統或中段攔截系統支持。而且該類型導彈一般直接部署在公路上,在大陸各項偵察手段面前並無隱蔽性可言,被摧毀只是時間問題。大陸海上電子偵察船和空中預警機均具備較強的偵察能力,其中空警-2000預警機採用的是電子掃描相控陣「ESA」雷達,可進行360度全方位掃描,探測距離超過500公里,所以說在大陸面前台灣的愛國者防禦系統並無任何隱蔽性可言。從軍事角度來講,只要知道了這些導彈陣地的位置或者戰時移動部署的位置,解放軍就能找到多種手段將其摧毀。

總之,愛國者導彈或天弓-3導彈是用於攔截再次進入大氣層內並進行俯衝進攻階段的導彈彈頭。在設計之初,美軍對愛國者導彈的預想是,在與其他大國爆發衝突時,在美軍其它作戰體系的支持下,愛國者防禦系統戰時存活時間可以用小時來計。然而,在缺乏相應預警系統或其它作戰體系的支援下,台灣天弓-3和愛國者-3導彈的存活時間就要大打折扣。或許會如軍事專家杜文龍所言,台灣手中的天弓-3和愛國者-3導彈的存活時間大概只能以分鐘作為計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