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腔:頻繁大停電,民進黨拿什麼保證台灣不缺電?

來源:海外網

台北市街道停電。(圖源:台媒)

又停電了!這是台灣民眾5月17日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字雖不多,但背後透露著無奈與辛酸,更有憤怒和不滿。

為何是「又」?因為台灣在短短5天之內出現了兩次大停電。5月13日,台灣電力公司(簡稱台電)位於高雄的興達電廠發生事故、全廠停機,全台各縣市共約400萬戶、1319萬戶次出現停電。5月17日,興達電廠一號機因鍋爐燃燒管理系統模塊故障,導致機組停機,全台數百萬戶再次被拉閘限電。

霎時間,島內一些城市路口的紅綠燈停擺,交通大亂;多個縣市傳出電梯受困案件,其中基隆市有1人跌落電梯井造成骨折;不少民眾摸黑爬樓回家,被迫吃起「燭光晚餐」……大家只能在漆黑和悶熱中苦熬,等待複電。

面對接連發生的停電事故,台灣地區領導人稱「感到非常抱歉」「自己也難以接受」,並要求台電徹查並公布報告,說明事故原因。對於這一番作秀,島內民眾並不買賬。

有台網友質疑,兩次大停電出現時,台電官網的實時數據都顯示備轉容量率超過10%,亮綠燈,這說明剩餘電量充足。可為何會出現影響數百萬戶的大停電?難道數據有假?也有民眾說,從2017年的815大停電到前幾天的513大停電,台電最後的調查原因都是基層員工操作失誤,難不成517大停電的解釋也會如此草率?

相比網友們對當下現象的關注,台灣部分媒體和民間團體則擔憂更深層次的問題:民進黨當局領導人曾多次聲稱「台灣保證不缺電」,最近島內一發生電力故障台電都會說「這是電網問題,不是缺電問題」。但台灣擺明了就是缺電。他們尖銳地指出,頻繁大停電的背後,是民進黨當局的能源政策存在嚴重缺陷,即「2025非核家園」有問題。

依照這一政策,台灣所有核電廠應於2025年前全面停止運轉,實現所謂的能源轉型,屆時發電量佔比以再生能源提高至20%、燃煤佔比降至30%、天然氣提高至50%為目標。而目前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台發電量中的天然氣比重為40.8%,再生能源比重僅為5.8%,而核電比重仍有12.7%,燃煤比重為36.4%。

現在距離2025年只剩下4年左右時間,民進黨當局既想廢止核電站使用,又不能過多使用燃煤發電,出現的電力缺口要如何彌補?想靠提高天然氣發電比重,那麼如何解決天然氣站建設工期長、對海岸生態破壞大的問題,天然氣運輸假設在海上被封鎖又怎麼應對?想靠再生能源,太陽能光電板侵佔農地問題近年爭議不斷,風力發電受天氣影響大,地熱發電成本高、風險大,相關問題該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浮現,凸顯出台灣能源轉型政策的草率與不合理,暴露了民進黨當局執政無方、罔顧民瘼的德性。

怪不得島內有人譏諷,如今的台灣缺水、缺電、缺疫苗,宛如「重災區」,島內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作為當權者,民進黨當局難道不應該好好反躬自省嗎?(桃花島主)

海外網版權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