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被除名的颱風名單,下一個會是利奇馬么?

颱風的名字是怎麼來的?颱風命名是由14個受影響的亞太地區成員國(地區)各提供10個名字組成颱風命名表,按序循環使用。

在颱風命名表上的名字並不是「終身制」,一旦颱風作惡多端或太有個性,就會在命名表上被除名,並由該名稱提供成員國,重新提交新名稱補缺。

那些年被除名的颱風

2017年13號颱風「天鴿

活躍時間:8月20日-8月24日

巔峰強度:48m/s,940hPa

登陸地點:廣東省珠海市

除名原因:造成24人死亡,經濟損失68.2億美元

2017年26號颱風「啟德」

活躍時間:12月14日-12月22日

巔峰強度:23m/s,990hPa

除名原因:造成80人傷亡,經濟損失7500萬美元

2017年27號颱風「天秤」

活躍時間:12月21日-12月26日

巔峰強度:38m/s,965hPa

除名原因:造成335人傷亡,經濟損失4240萬美元

2016年14號颱風「莫蘭蒂」

活躍時間:9月10日-9月15日

巔峰強度:70m/s,900hPa

登陸地點:福建省廈門市

替換名稱:妮亞圖

除名原因:造成29人死亡、49人受傷、18人失蹤,經濟損失約25億631萬美元。

2016年21號颱風「莎莉嘉

活躍時間:10月13日-10月19日

巔峰強度:55m/s,930hPa

替換名稱:翠絲

除名原因:造成經濟損失至少50億元,至少30人死亡,菲律賓越南受災嚴重,登陸越南時引發了洪水。

2016年22號颱風「海馬」

活躍時間:10月15日-10月21日

巔峰強度:68m/s,905hPa

登陸地點:先登陸菲律賓,再登陸廣東省汕尾市

替換名稱:木蘭

除名原因:登陸菲律賓造成至少8人死亡,造成我國189.9萬人受災,11.4萬人緊急轉移安置,直接經濟損失近50億元。

2016年26號颱風「洛坦」

活躍時間:12月22日-12月28日

巔峰強度:65m/s,900hPa

替換名稱:軒嵐諾

除名原因:造成菲律賓至少6人死亡、18人失蹤,強降雨引發洪水,致使當地道路和農場淹水,房屋和船隻受損。

2015年13號颱風「蘇迪羅

活躍時間:7月30日-8月11日

巔峰強度:68m/s,905hPa

登陸地點:先登陸台灣花蓮,再登陸福建莆田秀嶼

替換名稱:沙德爾

除名原因:「蘇迪羅」登陸台灣,暴雨和狂風造成大範圍電力供應中斷,至少8人死亡。中國東部地區則因百年一遇的降雨導致洪水和山體滑坡,有至少26人喪生。

2015年22號颱風「彩虹」

活躍時間:10月2日-10月5日

巔峰強度:52m/s,935hPa

登陸地點:廣東省湛江市

替換名稱:舒力基

除名原因:「彩虹」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十月份登陸廣東省的最強颱風。「彩虹」共造成23人死亡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30億元。

2015年24號颱風「巨爵」

活躍時間:10月13日-10月20日

巔峰強度:55m/s,935hPa

替換名稱:小熊

除名原因:「巨爵」在菲律賓呂宋島附近徘徊少動,停留時間長,持續降雨引發洪水滑坡災害,共造成51人死亡失蹤,經濟損失約為99億1000萬菲律賓比索

2015年27號颱風「茉莉」

活躍時間:12月11日-12月17日

巔峰強度:55m/s,930hPa

替換名稱:查帕卡

除名原因:「茉莉」橫掃菲律賓中部地區,引發嚴重水災,造成45人死亡失蹤,經濟損失超過9.35億菲律賓比索,菲律賓全國進入「災難狀態」。

2014年09號颱風「威馬遜

活躍時間:7月12日-7月20日

巔峰強度:72m/s,888hPa

替換名稱:芭洛

登陸地點:先後三次登陸,海南文昌、廣東徐聞、廣西

除名原因:1949年以來登陸中國的最強颱風。「威馬遜」在穿越菲律賓中部及中國海南省前兩度出現近岸急劇增強的情況,共造成至少56人死亡,20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超過385億元。

2013年01號颱風「清松」

活躍時間:1月3日-1月8日

巔峰強度:23m/s,992hPa

替換名稱:雲雀

除名原因:名稱英文發音「Sonamu」和海嘯的發音」Tsunami」相像,引起馬來西亞沿海居民恐慌。

2013年11號颱風「尤特」

活躍時間:8月9日-8月15日

巔峰強度:60m/s,925hPa

替換名稱:百里嘉

登陸地點:先登陸菲律賓,再登陸廣東陽江

除名原因:「尤特」給廣東帶來創紀錄的強降雨,惠州局地過程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潮汕地區發生嚴重洪澇災害,京廣線中斷,至少52人在「尤特」造成的災害中死亡或失蹤。另外,「尤特」在菲律賓造成至少11人死亡。

2013年23號颱風「菲特」

活躍時間:9月30日-10月7日

巔峰強度:45m/s,945hPa

登陸地點:福建福鼎

替換名稱:木恩

除名原因:有氣象記錄以來,造成浙江經濟損失最為慘重的熱帶氣旋。浙江多個國家級氣象站單日雨量記錄被刷新,餘姚市被大水圍城數日,城市完全癱瘓。

2013年30號颱風「海燕

活躍時間:11月4日-11月11日

巔峰強度:78m/s,890hPa

替換名稱:白鹿

除名原因:有氣象紀錄以來全球最強的熱帶氣旋之一,登陸強度最強的熱帶氣旋。菲律賓官方稱「海燕」造成至少6201人死亡,1785人失蹤,亦有非官方數據稱死亡失蹤人數遠不止上述數據。菲律賓萊特省受「海燕」重創,其省會城市塔克洛班市在颱風過境後一片狼藉,滿目蒼夷,如同發生了一場海嘯。

2012年08號颱風「韋森特」

活躍時間:7月21日-7月24日

巔峰強度:45m/s,960hPa

替換名稱:蘭恩

除名原因:與東北太平洋颶風重名

2012年24號颱風「寶霞」

活躍時間:11月27日-12月9日

巔峰強度:60m/s,920hPa

替換名稱:安比

除名原因:有史以來緯度最低的五級颱風,影響人口密集的棉蘭老島地區,導致菲律賓全國共1067人死亡,834人失蹤。

2011年21號颱風「天鷹」

活躍時間:12月15日-12月19日

巔峰強度:25m/s,990hPa

替換名稱:天鴿

除名原因:「天鷹」在菲律賓南部棉蘭老島登陸後,山洪、泥石流、崩塌接踵而至,導致1257人死亡,85人失蹤。

2010年11號颱風「凡亞比

活躍時間:9月15日-9月20日

巔峰強度:52m/s,935hPa

替換名稱:雷伊

除名原因:「凡亞比」在廣東省引發了近年來罕見的短時間強降水,9月21日多個站點的12小時降水量超百年一遇,強降水引發的山洪泥石流災害導致廣東全省100人死亡,61人失蹤。此外,「凡亞比」在台灣也造成了一定災害。「凡亞比」為2004年颱風「雲娜」除名後的替換名稱,這是首次替換名稱再被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