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長選舉綠營人選聲量:林佳龍潛力大於陳時中


據台媒報道 各界關注2022年地方選情發展,有大數據資料分析,歷年在空戰中聲量較高的候選人,將具備快速取得制高點的宣傳優勢,從目前幾位較熱門的候選人來比較,黃珊珊整體聲量趨勢領先,其次為陳時中,再其次為林佳龍。

影響力數據公司總經理陳丕舒指出,隨著2022年九合一選舉即將於年底登場,藍綠兩黨的競爭逐漸開始升溫,從網路聲量討論趨勢線可以看出,陳時中作為防疫第一線指揮官,在網路個人聲量上一直擁有大量議題曝光與熱度,創造聲量來源的平台類型佔比與民眾黨候選人黃珊珊雷同,不過若排除疫情只聚焦台北市長選舉議題數據時,則會發現陳時中聲量大幅下降。

「Quickseek」分析,8月至10月底總體聲量最高為陳時中,不過去年的11月30日由林佳龍參選台北市長議題、至今年1月20日郝龍斌帶新風向拋出「藍白合」等網路議題趨勢發展以來,在蔣萬安確定代表國民党參選,以及藍白合議題拋出後,主要拉抬影響的是蔣萬安與黃珊珊兩位候選人,其中蔣萬安聲量成長6.4倍躍升為第一,黃珊珊小幅增加居第二位,陳時中聲量增加幅度為1571位居第三,林佳龍聲量則增加2.3倍,但因總體聲量仍不敵前三所以位居第四、陳建仁聲量增加9倍居末但為成長幅度最高者。

分析指出,1月份陳時中正負比拉升,已與黃珊珊齊頭並行,但兩人正負比也皆降到0.75左右(相較前期比較趨於轉弱);藍營的藍白合聲量高點並沒有給蔣萬安帶來正負評價上的優勢,僅勝過陳建仁,林佳龍正負比則僅與蔣萬安略為平行,對比陳時中,呈現先盛後衰。

雖然蔣萬安在「選台北市長」面向總聲量第一,但以近三個月期間數據觀察,此聲量主要來自1月12日韓國瑜台北簽書會風潮與1月19日之後藍營領袖鼓吹藍白合兩大事件,若不計此二事件,選市長這面向黃珊珊整體聲量趨勢領先,其次為陳時中,再其次為林佳龍。不過陳時中在選市長議題聲量上,多是因疫情相關被詢問而順便提到。反觀林佳龍若是可藉由大議題發威,可期待後續媒體發動的聲量拉抬效應創造熱議。